分享

王崇庆年谱(四)

 文化龙乡 2020-05-06

回到开州老家的王崇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学问上。嘉靖五年(1526年)九月,王崇庆将自己与老师湛若水的问答内容汇编为《问疑录》一卷,在家塾中刊刻成书,凡是登门求教的弟子每人都赠送一本,使此书流传颇广,现收录于《湛甘泉先生文集》中。第三十开(画页上部书“三十八”字)画王崇庆把刚刻好的《问疑录》赠送给门人弟子。

时任开州知州的张寰(1486年-1581年)认为王崇庆为了奉养母亲而舍弃官职,安于“蔬食屡空、垣堵潇然”的生活,打算予以表彰,以垂范乡闾。嘉靖六年(1527年),有司为王崇庆建了一座牌坊,由张寰亲题“孝廉里”匾额。第三十一开(画页上部书“三十九”字)中,知州张寰戴乌纱帽,穿大红圆领,腰悬束带,垂青穗印绶,身边是王崇庆,亦纱帽圆领,二人看着已树好的牌坊,工匠正搭着梯子安放匾额。

嘉靖八年(1529年),弃官四年的王崇庆再次得到朝廷起用,除补河南按察司副使,王崇庆上疏朝廷仍请辞官终养。疏下吏部,礼部右侍郎何塘(1474年-1543年)闻知情况,写信劝王崇庆,说河南离开州很近,可以把母亲接到任所赡养。王崇庆之母侯氏也对他说:“汝为我弃官行且五年,今又不出,人不曰我误汝耶!”亲友及开州官员士绅也纷纷上门劝说。王崇庆最终答应出来做官。这年七月,王崇庆娶了第四任妻子张氏。第三十二开(画页上部书“四十”字)中,侯氏在劝说王崇庆,外堂上一纱帽圆领的官员(可能是张寰)正与几位生员举人交谈。

嘉靖八年九月,王崇庆上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分巡汝南道。明代河南分四道:大梁道,辖开封府、归德府;河南道,辖河南府、汝州;河北道,辖彰德府、卫辉府和怀庆府;汝南道,辖南阳府、汝宁府。汝南道驻于汝宁府信阳州。
当时信阳有一女子任氏,是官员戴长史娶的继室,长史死后,任氏不守妇道,胡作非为,甚至挥霍戴家财产来养奸夫。戴长史有一子任副使,娶罗氏为妻,任氏十分厌恶罗氏,视同仇人一般。邻里亲友虽然都认为任氏败坏伦常,但顾及戴家门风没有把她的丑行张扬出去,使得任氏更加肆无忌惮。后来任氏竟然将朝廷给罗氏的敕命烧掉,此事被揭发,王崇庆依法处置了任氏,先将她杖责于公堂,随后投入信阳州狱。经过王崇庆的认真治理,汝南两府“风俗自此一新”。第三十三开(画页上部书“四十一”字)画的是王崇庆刚刚审完任氏一案的场景,王崇庆纱帽圆领,正执笔书写判词,旁边站一吏员,前跪一青素服乌角带的小官手捧文书,堂下作犯人打扮的女子即任氏,头上白布包髻,身穿素衣麻裙,锁着木枷手铐,正被衙役牵往监狱。
第三十三开之后的年谱图可能佚失较多,已公布的只有六开,都不见墨书编号,仅能根据文字部分的纪年和所记事件来编排顺序。

在嘉靖九年或十年时,王崇庆因才望逾人被升为辽东苑马寺卿。辽东苑马寺卿除了负责马政外还兼辖部分卫所军民,并管理兵备事务,是重要军政长官。大概由于辽东路远,难以迎养老母,王崇庆没有赴任而是上疏请求休致。嘉靖十年(1531年)二月,明世宗准许王崇庆以原任河南按察司副使之职致仕,并谕吏部:“今后大小官员,凡升迁未履任告休致者,俱以原职致仕,着为令。”王崇庆遂再度还乡。
嘉靖十一年(1532年)二月,侯氏病危,王崇庆对天祈祷,希望以身代母,不久母亲果然病愈,于是王崇庆立誓三年不吃酒肉,从三月初一开始素食。第三十四开中王崇庆戴乌纱帽穿青圆领,面前摆一香几,上放炉瓶三事,王崇庆正往香炉中添香,准备焚香祝天。

嘉靖十五年(1536年)七月,54岁的王崇庆再娶里人张文盛之女张氏为继室。这一年王崇庆编纂的《周易议卦》、《尚书说略》、《毛诗补义》、《春秋断义》、《礼记约蒙》都已完成,每书有若干卷 王崇庆将它们合编为《五经心义》。第三十五开王崇庆所拜典籍即上述五书,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著作的重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提到了《五经心义》:“崇庆有《周易议卦》,已著录。此本又合所著《书经说略》、《诗经衍义》、《春秋断义》、《礼记约蒙》与《议卦》共为一编。唯《周易》无序,余皆有自序。大抵皆剽掇旧文,罕所心得。”
嘉靖二十年(1541年)三月,六科给事中邢如默等与十三道御史贾准等奉旨论荐官员,以原任户部尚书李廷相、刑部尚书唐龙、南京礼部右侍郎吕楠、辽东苑马寺卿王崇庆、翰林院编修杨名等二十一人“才行可录”,由吏部送上各人履历,奏请起用,明世宗下诏,准李廷相、唐龙、王崇庆等九人复职叙用,王崇庆被任命为陕西行太仆寺卿。五年后的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二月,王崇庆升为四川右布政使。

第三十六开主要表现王崇庆在布政使任上的一些作为。明代布政使需要负责该省的财政收支,因此常和钱粮打交道,但具体管理时大都因循旧例,少有举措,以致上下敷衍应事,只图方便,吏卒也乐得上司宽容放纵,多行不法。王崇庆认为“民慢始于崇宽,纳侮起于自恕”,到任之后采取了很多严格措施,“正纪网、谨关防、平出纳、明赏罚”,每日寅时即开始办公,到酉时才休息。不到两个月,耗羡银就积累了许多,王崇庆都悉数入库,还担心日久难以稽查,便按日计数,每月造册,呈报给本省的巡抚和巡按。以前的管事官员每加“秤头银”唯恐羡金不能增,这些耗羡银即使有时不是官员个人拿去,也是被用来贿赂权贵,以求升官,王崇庆对这些行为十分鄙视。
一天,某库官盗窃库中银两藏入衣袖,被王崇庆发觉,从他身上搜出了银子。王崇庆重重杖责此人,本欲按盗贼论处,但顾念他是新任此职才加以宽免。画中王崇庆坐在府库堂上,两个衙役正从库官身上搜出被窃银两,堂前一红木桌摆着大小不等的银锭,另一桌台上摆着天平秤和黄铜制成的银锭形砝码。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四月二十日,王崇庆自省城成都出发前往京师入贺万寿节,走到河南新安县时,从邸报上得知已被任命为四川左布政使。直到六月初九日,王崇庆才路过家乡开州。六月三十日再次得到消息,被擢升为南京太常寺卿。八月二十八日王崇庆离京,九月回到开州老家。九月二十四日,四川布政司差吏员冯英送来奖励平定白草蕃有功人员的钦赏银十两以及纻丝一表里,作为对王崇庆担任四川布政使的慰劳。王崇庆得到消息,到城外迎接来人至开州都察院,并望阙谢恩。第三十七开里王崇庆头戴乌纱帽,身穿大红圆领(吉服),设香案于城郊,来人手捧赏银表里,后有龙亭放着皇帝的诰命,仪仗队伍浩浩荡荡,颇为壮观。
根据《明世宗实录》的记载,王崇庆不久就改任工部右侍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七月又改为礼部右侍郎。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月,皇太子朱载壡在举行冠礼后的第三天早上疾病发作,明世宗急忙遣太医诊治但不见效果,太子忽然面朝北拜,口中说:“儿去矣!”然后正坐而薨,年仅14岁,谥为“庄敬太子”。明世宗遣礼部侍郎王崇庆和工部尚书文明为太子在金山选择葬地。同年九月,12岁的皇第二女朱福媛薨,追封“思柔公主”。十月,王崇庆又和工部侍郎杨行中到金山选择公主的葬地。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四月,升王崇庆为南京户部尚书。第二年三月,南京九卿堂官各以考察自请罢官,诏下吏部议覆俱留用。嘉靖三十一年(1551年)四月,王崇庆又以年老请休致,世宗未允。九月,改王崇庆为南京礼部尚书。

第三十八开纪事文字有残缺,内容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之事。这年十月初六日,王崇庆从邸报得知改任南京礼部尚书,十一月初八日吏部的公文才到,遂于初十日上任。衙门里所用员役常有缺额,但主管官员一向多领柴薪银和直堂银,全进了自己口袋。王崇庆则令人将这些银子收存在库中,用作公堂的开销。画中王崇庆穿常服坐于公堂之上,前跪一官一吏正送来银子,堂下另有两个官吏,把两包封好的银子送往库中。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十二月,王崇庆担任三品以上职务已满三年,朝廷按例荫其子王田为国子监生,同时赐予王崇庆祖父、祖母及父、母封诰,祖父王琮被追赠为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祖母李氏为夫人,父亲王纶和母亲侯氏亦同。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二月,改南京礼部尚书王崇庆为南京吏部尚书。两个月后,王崇庆以患病为由请求致仕,得到朝廷许可,这时王崇庆已经73岁(虚岁)了。

第三十九开无具体纪年,从内容来看有可能是王崇庆致仕还乡后的事情。这年冬十月,王崇庆在开州城隍庙召集邻里亲族共订誓约,内容如下:
“其谕族曰:呜呼!凡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咸听誓言,惟我始祖彬肇生晋地,来赘张氏,曾祖浩实诞继述,至我祖佑始开仕源,顾子孙蕃衍,支分势踈,其自今惟高皇帝之训,是遵是行,守我族谱,其惟厚,勿宅心以薄;其惟信,勿陷人以诈;其惟忍,勿致斗以讼;其惟慎,勿败德以邪僻。婚丧必助,祭祀必钦,男必耕读,女必织纺,勿比顽童骂辱以及其亲,勿惑流言以离间骨肉,呜呼!继自今后嗣,并鉴于兹。
其谕邻曰:凡我里中父老豪杰,敢有背圣训爽誓约,是谓效乱民;敢有沈酗于酒、竞斗于讼、陷身于奸慝,是谓效凶民;敢有略婚丧、攘鸡豚、纵男妇、肆毁詈侮善良,是谓效顽民。惟兹诸恶,士农有一于身业必败,工商有一于身家必亡。约长或纠而不改则理于官,其或能善则众共奖之。呜呼!凡我有邻,既誓之后,言归于好,所有条约,其审行之。”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二月,致仕南京吏部尚书王崇庆卒,享年八十三岁。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十三日,明世宗追赠王崇庆为太子少保,所赐诰命内容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服勤修职,固人臣靖献之诚;褒德赠官,乃国家优崇之典。义惟示劝,恩岂滥施。故致仕南京吏部尚书王崇庆,性资醇笃,学识优长。登甲第而遂献谠言,谪下僚而能坚雅操。旋擢官于州郡,惠洽拊循;累迁任于臬司,孝彰归养。起膺厩牧,历长藩邦。随晋奉常,克举寅清之职;迭升卿佐,益驰恬静之称。逮位上卿,移司留务。更三曾而并阔,励一节以自持。方拟召还,遽求休退。养疴十载,高情已遂于悬车;享寿八旬,哀讣忽传于易篑。慨老成之沦逝,思劳绩之当酬。兹特赠太子少保,锡之诰命。於戏!秩跻宫保,弥昭殊遇于生前;恩彻泉台,永播休光于身后。英灵如在,涣命是承。”
朝廷颁发给王崇庆及其祖父母、父母的三幅诰命以及王崇庆与夫人段氏、张氏的冠服画像,也和这套年谱图一起收藏在濮阳县档案馆中。历经四百余年,这些珍贵的文物与画卷仍基本完好地被保留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