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廷拒签《里瓦几亚条约》始末

 泰荣林黑皮 2020-05-06


曾纪泽


回顾晚清外交史,几乎形成了这样一个定式:只要侵略者一威逼,不管战事胜败,便派出和谈大使卑躬屈膝地乞和停战,最终都会以和侵略者签订丧权卖国的不平等条约为结束。在与列强签订的几十个条约中,有一个条约却被清政府拒绝了,这就是《里瓦几亚条约》。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清政府敢于冒犯强大的沙俄?这个条约最终又以怎样的方式得以解决呢?

强盗是这样进门的

1864年新疆回民发动了反清起义,并占据了库车、乌鲁木齐、伊犁等地。这次起义成全了一个中亚浩罕汗国的高级军官——阿古柏。1865年1月,他趁新疆动乱,带兵侵入了新疆南部,先后占领莎车、和田等七个城市。并于1867年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汗位,宣布成立“哲德沙尔国”。

阿古柏政权成立以后,沙俄从稳定在中国既得利益的角度考虑,拒绝承认“哲德沙尔国”,静观其变。

此时,同样觊觎中国新疆领土的英国却与之大相径庭,他们极力对阿古柏进行拉拢,不仅奉送枪支弹药,还与其通商贸易。阿古柏与英国之间的“亲密”关系,引起了同样想在“哲德沙尔国”事件上谋取利益的沙俄的不满。1871年,沙俄发起了对伊犁地区的进攻,伊犁军民全力抵抗,多次挫败了沙俄的嚣张气焰。此后,沙俄将兵力增加到2000人左右,经过几次激战,伊犁最终被沙俄军队占领。

沙俄对伊犁的无端侵占,再次激起了已被俄国强占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国人民的愤慨,同时也遭到了那些想在新疆问题上分一杯羹的列强的纷纷指责。沙俄看到这种情况,便使用言辞伎俩,称其只是暂时为清政府代为管理,当清政府有能力管理时再予以交还。而当清政府派伊犁将军荣全前往与其进行交涉时,他们又提出重新划定边界线、割让塔尔哈巴台以东一带哈萨克族聚居的地区等种种无理要求。

软弱的清政府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将事情暂时搁置。就这样,沙俄霸占着伊犁前后达12年之久,伊犁地区的各族人民在沙俄的凶残统治下,备受蹂躏,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被强制性地长期服役,很多人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有的选择外逃,客死他乡。

以武力备下的筹码

对于收复新疆失地,清政府一直束手无策,朝中大臣多数赞成以伊犁一地换取西部的稳定。清朝统治者在几经动摇,几经辩论之后,最终决定任命主战的左宗棠为西征主帅,平叛阿古柏,收复新疆失地。左宗棠在朝臣和外国侵略者的一片质疑声中将军队开赴新疆。为赢得战争胜利,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战则必胜等方针。

1876年8月,左宗棠派刘锦棠、金顺两部从阜康出发,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躲开大道,出其不意地迫近乌鲁木齐北面重镇古牧地,扫清敌外围据点后,用大炮轰塌城墙。8月17日左宗棠命部队从缺口冲入城内,一举歼敌5000余人,并于18日乘胜挥师乌鲁木齐,尔后在刘锦棠、伊犁将军荣全的增援下将天山北路一带被阿古柏军占领之地全部收复。


出处:《文史天地》2008年第4期
作者:黄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