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灵感不能靠运气,掌握3条铁律,让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渐华 2020-05-06

灵感就像天空的流星,表面看是运气使然,实则暗含道理与玄机。

寻找灵感,从来就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这个过程往往是艰辛的,不下些苦功夫,很难掌握获取灵感的技巧。

根据一些“笔杆子”的经验总结,以下3种方法被借鉴模仿得最多,也被公认为最有效,甚至被称为寻找写作灵感的三条“铁律”。

第一条:灵感来源于思考

杜拉斯认为,灵感来源于孤独,无尽的孤独。

我理解,杜拉斯的孤独,就是常讲的思考,就是在极度安静的环境中深入地思考。

杜拉斯经常在一些僻静的独立房、城堡、乡村中独自写作,环境的安宁滋生孤独,容易让人产生幻想,她的很多写作灵感就是在这种幻想中被捕捉到的。

因此,当我们缺乏灵感无法动笔的时候,不妨放下笔,到安静的环境中独坐一会儿,或者散散步。

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耳旁干抗的减少,烦恼就会慢慢消失,内心就会变得宁静。此时思考的外界条件全部具备,最适宜整理思绪,进行深入思考。

很多作者都会选择在安静的环境中创作,原因同杜拉斯一样,安静的环境中容易迸发灵感。

第二条:灵感来源于学习

灵感来源于知识的积累。

只有当瓶子装满水的时候,オ有可能把激起的水花溢出来。

灵感的获得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厚实知识的积累,思想大厦就会缺乏根基,写作将难以为继。

有些自媒体高产作者,每天都会更新一篇原创文章。

为什么他们的写作灵感就能源源不断、不会枯竭呢?其实,这些高产作者都是一些爱学习的主儿。

有些自媒体作者爆料,自己每天坚持读书,并且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日、月、年度读书计划,细致到每天读书多页,读几个小时,写多少体会,做几张思维导图。

正是由于他们的高度自律,持续不断地输入,才有每天更新原创文章的灵感与资本。

所以,获得灵感最直接的办法,便是读书学习,只有输入大于输出时,オ会轻而易举地迸发灵感、捕捉到灵感。

第三条:灵感来源于调研

调研是写作的法宝。很多领导人都深入基层参与过调研,并写出了大量影响深远的鸿篇巨著。

特别是一些名人,他们都是调研的好手,他们的文章不仅在当时引起轰动,改变了时代,甚至于对当前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意义。

如果你关注每年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就会发现一个规律,凡是中奖的文章,都是来源于深度调研的、反映真实社情的稿件。

如果你想写某类型文章,却又找不到思路的时候,那么,一定是你极度缺乏这方面的调查研究。

遭遇写不下去的尴尬时,素性放下笔,背上背包,拿上笔和纸,来到“田间”“地头”,深入一线探探实情,听听真实声音。

只要你能坚持深入的持久的调研,灵感一定会在某个恰当的时间,不经意滋生,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取之不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