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泉:中国文脉

 竹香书屋 2020-05-07

林泉:中国文脉

说到文章,似乎运用无处不在而人人都可写点,毕竟我们从小就写日记、周记、作文过来的,运用何以广泛?简单说每个人都要发短信,聊天,写几句感言,再大点还要写述职报告,工作总结,演讲稿之类的,可以说,文章是个事也不是个事!

曹丕说:文章者,经国之大事,不朽之事业。

周敦颐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领导人说: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余秋雨说: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

文章,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而文脉的演变,文化的兴替,无一不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挣扎与叛逆中实现的。

01

梳理文章的发展脉络,我们会发现文章是伴随着文字的诞生而发展的,从国家层面甲骨文记占卜之事到金文记国家祭祀之事,以及民间层面先民的吟咏和上古的歌谣而来。这段时期的文字重在记事,简单、明了,以二言、三言及杂言居多,语言尚不成熟。

《甲骨文》:风、雨、晵、水、天变、日月蚀。

《毛公鼎》:皇天引厌劂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怀不廷方亡不觐于文武耿光。

《弹歌》:断竹,继竹,飞土,逐宍。

《丰年歌》: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疑伪)

再后来,就是已经具有成熟语言体系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了。修辞、语法、句式已经被运用的来去自如,四言得到空前发展。

《诗经》中《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楚辞》中《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尚书》中《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礼记》中《郊特牲·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周易》中《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再到后来诸子百家一时涌现,文学形式已经相当成熟,大量排比被采用,文章大有一泻千里之感。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孟子》和《庄子》二书。

《孟子》的语言平实凝练,长于论辩,具有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思维缜密的套路模式,重于说理。如《公孙丑下》:故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庄子》的文章想象其妙,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如《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学形式极度丰富起来,“无意”成为文人的“文人们”辈出。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焚书坑儒”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大浩劫,不过从长远来看,“书同文”对于文化发展的效果不可估量。

秦汉之际,文风渐变,至此以降,千年以来文学分为黄河、长江两条脉络。

02

一条是奔腾于北方的黄河,特点是雄浑、沧桑、大气。与之匹配的是厚重、苍劲的艺术形式,朴实、无华的文学审美,而这一文学分支和那些艺术形式一样,被粗犷、广袤的北方土地所哺育、发展、壮大。

从《诗经》开始发端,到秦汉之际的李斯、贾谊、司马迁,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候的曹操、嵇康、陶渊明,隋唐时候的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宋元明清之际欧阳修、苏轼以及三袁、张岱等的一些具有灵性的小品文作家。

这些文章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概述的话就是“现实主义”(这个词并不准确,因为同一个作家的作品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比如苏轼),正如武侠小说中的内功一样,看似平白无奇、江河平静,却暗藏千钧之力,千帆竞发,一发而不可收拾。

这类文章讲究因时、因事而动,不做无病呻吟,无须浮华辞藻,以情动人,一篇文章把想表达的观点表达了,把想说的事情说明白了,就足够了。其中对于推动现实主义流派发展的历史事件主要有这么几个:

一是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人发起的“新乐府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二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发起的“古文运动”,提倡古文、反对骈文,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对文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三是明代三袁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发起的“性灵说”,反对前后七子提出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导致的食古不化、抱残守缺。

我们一起看看这一派人士的语言体系与文学风格。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汉乐府、南北朝民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曹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柳宗元: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袁中道: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张岱: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黄河之所以伟大,现实主义之所以永垂不朽,是因为它够宽广,够博大,够朴实,可以做到雅俗共赏,满足更多人的文学需求。

03

说完黄河,我们再一起看看伟大的长江。

长江地处南方,受到潮湿、溽热的江南气候影响,形成了以“华美飘逸、瑰丽想象”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与艺术形式,正如书法中的“北碑南帖”一样,杏花烟雨江南,这一派以细腻、柔情、华丽、飘逸见长,这无疑是受到了《楚辞》的深远影响。

同样的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浪漫主义”,这一派文学形式内部又分为很多细支,虽然这一派的主流是正确的、高贵的,但也出现了一些杂音以及末流,其中,以下面这几次影响面最广、对现实主义的发展阻碍最大。

一是两汉时期极为流行的“汉赋”,这是一种有韵散文,最大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以渲染宫殿城市、描写帝王游猎等为题材,汉赋多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汉朝天威以及统治者的功勋,社会意义并不大。

二是六朝时期大行其道的“骈文”,这种文体以双句(即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工整,声律谐美,藻饰华丽,多用典故,所以又称之为“四六文”,是与现在文学四大形式之一的散文相对应的文体,已经成了历史尘埃。

三是明清时代的“八股文”,这类文章是统治者钦定的禁锢学子思想的文字,无论是思想还是形式限制性都很大,写作此类文章如“带着镣铐跳舞”,所以多是华而不实,言辞空洞,言之无语之作,如今已随着科举制的废除,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行之”,辞赋、骈文、八股文等文体的出现多是出于统治者的政治需求,文章内容自然多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没有做到以情动人,因时而作,所以很难打动人,不能被广为传颂,也不能为大众所认可。

我们简单看看此类文章的典型:

司马相如《大人赋》:悲世俗之迫隘兮,朅轻举而远游。乘绛幡之素蜺兮,载云气而上浮。建格泽之修竿兮,总光耀之采旄。垂旬始以为幓兮,曳慧星而为髫。

扬雄《羽猎赋》:於是天子乃以阳晁始出乎玄宫,撞鸿钟,建九旒,六白虎,载灵舆,蚩尤并毂,蒙公先驱。

班固《两都赋》:其内则有太极承端,通址含元。日出东荣,月沉西轩。倚九之下麓,涵太液之清澜。龙道双回,凤门五开。烟笼凝碧,风静蓬莱。

张衡《二京赋》:正紫宫于未央,表峣阙于闻阖。疏龙首以抗殿,状巍峨以岌嶪。亘雄虹之长梁,结棼橑以相接。蔕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狎猎。

左思《三都赋》:右则疏圃曲池,下畹高堂。兰渚莓莓,石濑汤汤。弱葼系实,轻叶振芳。奔龟跃鱼,有祭吕梁。驰道周屈於果下,延阁胤宇以经营。

吴均《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做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庾信《哀江南赋》: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壁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浪漫主义的江河曲折,山峰隐隐,将文字之妙与想象之奇结合在一起,运用到了极点,尽管整体上有可观之处,出现了一些妙文,但曲高和寡,繁文缛节,限制性很大,禁锢性很强,所以走了很多弯路,骂声不少。

04

陆游: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荷马:一字不可易,易则损文笔。

《诗经》引领了现实主义的发展,《楚辞》培育了浪漫主义的壮大。

孟子的文章重于思辨,庄子的文章重于想象。

汉朝有司马迁的无韵离骚,又有司马相如的凌云赋。

南北朝有曹操的笃定,又有庾信的洒脱。

唐朝有杜甫的沉郁顿挫,又有李白的雄奇飘逸。

现实主义如塞北一样豪放,浪漫主义如江南一样婉约。

现实主义如黄河一样奔腾,浪漫主义如长江一样飘逸。

现实主义如泰山一样沉稳,浪漫主义如庐山一样奇幻。

现实主义如男子一样刚劲,浪漫主义如女子一样柔美。

一动一静,一阴一阳。

一张一弛,一实一虚。

文章不过是我们表情达意的一个载体。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写文章的时候把该表达的意思表达清楚就行了。

无病呻吟、浮华空洞、矫揉造作的文风是要不得的。

不要为了写作而写作。

不要没学会说话,就先引吭高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