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诗写好了,是可以变现的。不仅有名声,而且可以换个官儿做,是非常实惠的。所以,诗传播的越快,变现的速度一般也就越快。因此,古人在这方面也是操碎了心。 传播最快最有效的诗。获得此项殊荣的是杨绾的诗。安史之乱前一年(754年)唐玄宗李隆基在勤政殿主持殿试,本来已经考完了,他突然心血来潮,让每人又加试了一场,每人写诗赋各一篇。结果杨绾得了第一。玄宗很高兴,直接给了个正八品的右拾遗。从此,诗赋进入了科举考试。 据说是杨绾 像杨绾这样走运的并不多。天上的馅饼不常见。诗人想把诗歌快速变现,还得自己想辙。 陈子昂的奇招。陈子昂没有杨绾那么幸运,但他脑子好使。长安街上,一把胡琴,售价千金。人们只看不买。陈子昂千金买下,留下一句话,明天都到我家听琴。第二天,陈家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结果陈子昂当众把琴就摔了,比起我的才华,这琴就一钱不值。随后,把自己的诗文分发给大家,诗文果然才华横溢,一日之间,传遍长安,很快,陈子昂就中了进士。 陈子昂 陈子昂这招效果不错。可是有一点,费钱。像白居易、李绅这样出生县令家的人是玩不起的。那怎么快速的使自己的诗快速传播呢?送行卷。 快递直达的行卷。像陈子昂那样有才华又有钱的人不多,很多人只做到了他的一半,有才华。像杜甫、白居易、李绅。那怎么办,穷人也有为国家做贡献的权利。他们采用了另一种方式:送行卷。 唐朝科举时间不长,制度还不太完善。最明显的两个地方可以改进:一是不糊名,一是宰相先看榜。每年的主监考是谁,大家都很清楚,宰相住哪,大家也知道。那就送吧。一卷卷精心挑选的诗文集,短的十几首,长的几十首、上百首,本人拿着,快速直达,送到各位主监考官和宰相大人的府上,然后就等着好消息。通过这条途径考上进士的也不在少数。这速度虽然不比陈子昂得快,也算不错了。 诗歌通过各种宴会传递。除了考功名需要诗,展示才华也需要诗。所以有才华的,或者认为自己有才华的年轻人,就到处参加各种大小宴会,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希望被有权势的达官贵人相中,视为心腹,做个女婿,或是委以重任。其中最有效地当然就是每年上巳节的曲江宴。皇帝亲临,宰相、主监考官、新科进士济济一堂,这是展示自己才华的最佳时机。而诗是最好的展示方式。也是传播最快的一种,也许一首好诗,就会被皇帝青睐,从此,平步青云。但是,有门槛,必须是新科进士才有资格。 诗歌通过驿馆传播。驿馆传播虽然效率比前面的差些,但是,是主流的传播途径。毕竟,“长安米贵,白居不易”。那些散居各地的诗人,怎么传播他们的名句名篇呢?隐居深山的隐士,出征塞外的官吏,飘零异乡游子,独守空房的女子,他们主要是通过驿路。 天福官驿 唐代的邮政系统已经很庞大了: 凡三十里一驿 ,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 九所。(二百六 十所水驿 ,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陆驿 ,八 十六所水陆相兼。若地势险阻及须依水草,不必三十里 ) 唐代的驿站除了传递公文和消息,邮寄物品,还有聚会、送别的功能。大量的诗文通过驿站传到全国各地,增进了感情,展示了诗才。在驿站也产生了大量优秀的送别诗,《别董大》、《渭城曲》。“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秦观的词也能表达刘禹锡的深情。 驿站不但能送别,寄诗传情,还能展示诗才。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蓝桥驿见元九》) 从白居易的诗中,你能看到元稹的毛病:到处涂画。其实,他们那时候还不叫文物,而且,这种事还算好事儿,叫做风雅。 通过题壁传播。还记得宋江浔阳楼上题反诗吗?黄文炳上楼,观见壁上题咏甚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他们的习惯,而且是好习惯。光看名字,就知道古人是多么爱这么做了。 《题破山寺后禅院》、《题李凝幽居》、《题西林壁》、《题大庚岭北驿》。还有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隔着千年,你都能感觉到李白借着凤凰台的墙壁,和崔颢较劲。 在墙上题诗,尤其在人流密集场所的墙壁上,能迅速传播作者的才华和知名度。感觉这就是典型的户外广告。只不过他们是写上去,我们是印上去的。 通过八卦传播。人们天生就喜欢八卦,八卦的传播力度也是很大的。李白在深山看老太太“铁杵磨针”的故事,白居易“老妪能解”的故事,齐己“一字师”的故事,韦庄“人面桃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会吸引大批吃瓜群众刨根究底,一探究竟,好奇加速了诗歌的传播。 这些方法使诗歌快速传播,为人熟知。但这只能传一时,传一世。要想世世代代的流传,还得靠诗集。诗集的传播虽然不够快,但是够久。 古代虽然不如现代交通方便,信息畅通,但也是很努力的传播着自己的才华,并且泽被后世。诗文传播,速度重要,才华更重要。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越古代,可是,如果没有才华的支撑,我们也不会比古人更优秀。所以,趁现在还早,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华。 我是月淡风青,谢谢您的支持。 |
|
来自: 竹香书屋 > 《字典;词典: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