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象教学”花开盛泽中学结硕果

 吴越尽说 2020-05-07
作者:郗小骥


      近日,由省教育厅主办的《江苏教育》期刊刊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江盛泽中学数学老师孙四周的论文《数学现象教学视野下的起始课——以“弧度制”教学为例》,展示了该校“'用数学现象启发问题意识’的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的最新成果,再次引发了教育界对于现象教学的热议。

      “现象教学强调'回到问题本身’。”在论文中,孙四周以“角的度量”为例,阐述了如何让学生透过问题看本质,从而掌握“弧度制”“角度制”等多种解题方法的教学成果。作为“'用数学现象启发问题意识’的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的主持人,孙四周告诉记者,课题的实践成果能够帮助学生创新学习思维,做学习的主人,有效提高成绩,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成长为有理想、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

融会贯通 升华教学成果

      2016年,盛泽中学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用数学现象启发问题意识’的教学实验研究”并立项,2017年起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成效显著。该校还组织吴江区多个高中的24名数学教师组建了课题组,并成立了苏州市现象教学课程基地,这是全区唯一的市级数学现象教学课程基地。

      孙四周介绍,课题组围绕“'用数学现象启发问题意识’的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目前已在《高中数学与教学》《数学通报》等全国各大教育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专业论文,出版了《思维的起源》和《现象教学》两本专著,吸引了全省乃至上海、山东、云南等多地的高中教师广泛参与课题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思考。不同于照本宣科,现象教学能够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孙四周说,课题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践,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在解题过程中“一通则全懂”,不需要机械重复地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成绩。

      令课题组所有老师感到欣慰的是,现象教学不仅帮助学生读懂弄通了数学,还带动提高了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的成绩,教学成果得到了全面升华。近年来,盛泽中学学生成绩显著提高,学校的数学教学水平居全区高中前列。

启智树人 提升学生素养

      在孙四周教学的盛泽中学高三(9)班的课堂上,全班46名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主动提问、思考、讲解的知识“探究人”。“课堂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主动探究实际问题解决路径的'大讲堂’。”谈到求知好学的学生们,孙四周很是开心和自豪。

      三尺讲台是孙四周与学生共享的知识策源地与创新舞台。针对他在数学教学中抛出的问题,经常有学生主动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全班学生一起互动,在思辨中得出问题的最优解。学生们还会不断地提出对于数学的多种问题和想法,梳理出清晰的学习思路,让课堂学习更加生动、活泼、有趣。

      “数学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通过现象教学,学生学好了数学,对各种知识的探求欲和理解力也能相应提高。从近期看,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从长远看,学生可以全面提升素养,明确人生目标,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孙四周说。

      现在盛泽中学高三学生正处于高考冲刺阶段。孙四周表示,要继续通过现象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拓宽学习视野,增强解题能力,高效复习巩固。他希望,学生们不仅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更能在走出校园后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规划好人生道路,做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实现自身价值。

      图为孙四周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资料图)

      2020-05-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