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强迫叫人,伤害孩子心理,父母关注宝宝自尊,进行正确教育

 布丁妈妈私享会 2020-05-07

楼下董奶奶来帮儿子带孩子,经常带着孩子出来进去的遇见打招呼,我们闺女是属于性格比较开朗的那种孩子,见了几次面熟悉后,主动跟董奶奶打招呼。

董奶奶很喜欢我闺女,经常夸妞妞真棒,还要她的小孙子叫姐姐,她的那个小孙子每到这个时候就往她身后躲,小脸涨得通红,特别拘谨的样子。董奶奶就很不高兴“一个男孩子连个话都不敢说,连个女孩子都不如,没出息”。

董奶奶是不是身边的典型例子,在生活中经常有这种事情,父母强迫孩子跟别人打招呼或者是当着外人的面训斥孩子,这些都不是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分析,孩子不愿意跟别人打招呼,背后的原因往往是有很多家长本身就是属于不愿意跟陌生人拉近距离的那种,孩子自然受到影响也就比较怕生人。这样的孩子被贴上了“没出息”的标签,其实是很冤枉的。

打不打招呼跟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有关,跟有没有出息没什么关系。如果家长一直对孩子存有这种强迫情况,主要会形成孩子以下很负面的状况:

第一、孩子会非常尴尬、更加不愿意与人沟通

如果是一个乐于跟人沟通、见人比较喜欢说话的孩子,跟别人打交道是件愉快的事,但是对一个生性就不愿意与人交流的孩子,这件事给他的压力就是很大的。

如果被逼无奈不得不打招呼的时候,也是跟蚊子一样哼哼,如果家长之间忙于交流而没有听到、没有及时回应的话,孩子就会有一种挫败感,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一下子就消失了,而且下次就更加抵触跟人打招呼了。

第二、当着众人被批评的感觉让他如坐针毡

孩子再小也有自尊心,如果直接就因为不爱交流就否定他的整体,说他没出息,就会给他形成负面的心理暗示:我是一个没出息的人、这么点小事的做不好。

遇见其他事情的时候这种负面的暗示就会对他形成心理上的不良影响:我就是没出息、我就是不如别人、我就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自己没有信心,这样的心理会让他越来越负面、越来越否定自己。孩子跟成人不同,成人会分辨事情的性质、会自动抵挡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孩子还没有学会过滤负面情绪。

第三、容易让孩子放弃与同龄人的主动沟通

可以说比较开朗的孩子更容易得到来自家长的认可,因为天性中爱交流,在学校中也会得到同学、老师的喜爱;而不爱说话的孩子就容易封闭自己,如何他遇见了生性开朗的同学,在同学的影响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的话,他就会逐渐转变自己,学着与人沟通。

但是如果他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的性格缺陷,自认为无法与人沟通的心理的影响下,他就容易放弃与别人的沟通,独来独往的交不到什么朋友。

作为家长,孩子如果喜欢跟别人沟通就鼓励孩子主动跟别人交流,如果孩子不喜欢表达也不要否定他,顺其自然让他自己逐渐慢慢适应。

孩子的天性是愿意与人交流的,如果还没有表现出来家长也不要过度的焦虑,多点耐心让孩子慢慢的成长。没有孩子是天生自闭的,只有后天家长的负面影响才会让孩子形成自动保护自我安全的应激反应,把自己龟缩在一个壳子下面,认为是安全的。

很多家长可能说孩子已经开始形成了不愿意跟别人交流的性格趋势,是不是还要任由其下去?当然不能,家长需要开始进行纠正这种行为。

第一、父母需主动跟孩子每天交流

家长再忙也要坚持每天跟孩子聊聊天,这种聊天的内容不要局限于孩子的学习,而是更侧重于孩子关心的话题,无论话题有多幼稚,你都要顺着他高兴的话题说,孩子觉得跟你有共同的语言了,才能乐于跟你分享。

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连话都懒得跟家长说,就是因为日积月累的家长的唠叨和琐碎让他宁可跟同学去交流,而拒绝与父母的沟通,亲子关系也陷入尴尬境界。

第二、鼓励孩子多认识伙伴,并且帮助他人

孤僻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不懂得怎么跟人交流才形成的,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全家人对孩子的照顾都是由上而下的,从小呵护长大的孩子从来没有过如何跟同龄人打交道的方法的培训。

有的孩子无师自通,成为幼儿园里的小欢乐果,而有的孩子就孤零零的自己隔绝于他人之外,敏感的孩子还会觉得自己被欺负。

这种心理的背后就是孩子没有转换过来自己跟别人相处的模式,不会跟人相处的孩子自然不会有意识的帮助别的孩子,从而也不会获得对方的友谊。

第三、帮助孩子突破自己

这个过程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以操之过急。父母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给孩子报个专门培训表演的兴趣班,让孩子在专业老师的训练下克服自己内心的怯懦,逐步练习到能够上台表演,这个过程对他内心的锻炼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第二、让他自己对自己有要求,多久能够达到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多久能够主动跟对方成为朋友、多久能够主动链接更多的比自己更优秀人。

主动的孩子的人生一定是机会更多、受挫能力更强的,因为他在不断的磨练中已经把自己的心灵磨练的非常强大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做人做事的标准,不会为外界的干扰而感到沮丧和否定自己。

相对比较封闭自己的孩子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从而否定自己、不自信、容易情绪化,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就是童年时代的心理阴影所造成的。

家长引导教育孩子的前提一定是遵循孩子的发育特点,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谨慎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