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们推送了一篇文章《你一定想不到:父母做好这件不花钱的小事,居然比上万的早教机构还有效》,有个读者私信里问我怎么和大孩子有效沟通。 她说自己两个孩子都不喜欢跟自己分享生活中的事情。老大上小学6年级了,问他学校里的事情,就说没啥。老二上1年级,也是经常聊两句也就不说话了。 我和她聊了好一阵子,最后发现问题出在哪里了。 我们暂时先不聊这个问题,一起来做一个假设啊: XX真的太奇葩了,老板给她布置的任务,她不做,结果整个团队被骂了一顿。 我去,怎么还有这种人?她偷懒都没惩罚的吗? 也被老板说了一通吧,关键这个月的绩效奖都被这一个人害的没有了。 哎,真是啊!哪个team摊上这种事情都倒霉。心疼你两秒钟,不过还是想想下个月的工作怎么安排好吧,别下个月又被霍霍了。 ![]() ![]() 可不嘛,哎,不说了,我得去忙了,重新设计一下工作交接制度,确保下个月不受影响。 这个场景熟悉吗? 无论你找闺蜜吐槽,还是闺蜜找你吐槽,好闺蜜的重要作用就是跟着一起吐槽一番,然后再解决问题。 假如上述场景,你去跟闺蜜吐槽的时候,她回答你: 哎,同事之间要讲尊重和礼貌哦,怎么能骂人家是奇葩呢? ![]() ![]() 你们因为她拿不到绩效,难道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吗?不要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好像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 ![]()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到什么样的同事,碰到这种同事,还不是你自己没本事? ![]() ![]() 如果她这么回答,你会不会当场吐血三升,恨不得立即绝交? 为什么这种回答会让你窝火? 因为你不是不知道大道理,你就想找朋友吐槽,发泄一下内心的憋屈,然后该好好工作好好工作,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看出来问题在哪里了吗? 我们跟孩子聊天时,经常就是第二个闺蜜,一上来就讲大道理。 就比如孩子放学回家,气呼呼的说: ![]() ![]() XXX真讨厌,在背后说我坏话。 此时,妈妈们通常会“人生导师”附体: 哎呀,你不要这样说你同学,不礼貌。 ![]() ![]() 或者: 别人说你坏话,是不是你做的有问题? ![]() ![]() 其实这样的回答,就会让孩子立马丧失和你聊下去的欲望,久而久之,你们之间那个情绪流通的链接就断了,不愿意沟通交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种情感链接,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共情。 我们经常跟朋友可以共情,却总是忘记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一面对孩子,我们就立马唐僧附体,无时不刻的在开始说教。 怪不得连孙俪也在微博里反思: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她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这些话也是写给我自己的。” ![]() 没错,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就是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需要我们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他的感受。 就像疫情期间,我老公一直在家远程处理工作。所以时不时的,他陪孩子玩的时候就会接到工作电话。 我儿子会气呼呼的找来跟我吐槽: ![]() ![]() 爸爸怎么老是打电话啊,都说好了要跟我玩了,现在又去打电话了!! 语气里满是不高兴。 如果我这会“人生导师附体”告诉他,你要理解爸爸,爸爸需要工作,其实说的都对,但效果不会很好,跟第二个让你吐血三升的闺蜜一样。 所以我都是和儿子一起一通吐槽,我说: 哎呀,妈妈跟爸爸刚恋爱那会,爸爸也总是接不完的电话,气死我了,我们看电影的时候,他跑出去接电话,吃饭的时候他也是接电话,甚至我们聊天的时候,他也时不时的走神,想自己电话里的工作,我那个时候都要气死了。 ![]() ![]() 儿子咯咯的笑,说我刚刚也是这样,都要气死了。 我接着说: 那个时候我就想啊,我总不能被他气死吧。他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我无法改变,所以生气解决不了问题。 我后来发现一个好办法,就是他打电话的时候,与其我生气,不如处理点自己的事情,比如看手机, 或者一个人享受电影,食物。这样我就不用气死了。 你也一样,爸爸要是跟你玩的时候打电话,这是没法改变的的事情,他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就是这么忙,既然没法改变他,你可以在等他的时候自己玩,我觉得也不错。 ![]() ![]() 儿子觉得我俩是“难兄难弟”,我们之间的情绪链接是通畅的,所以就很容易接受我的建议。 有一个动画短片,就叫做《同理心》,片子一开头,就抛出一个场景: 一只狐狸走着走着掉到一个地洞里,他从底部大叫说:“我被困住了,这里好黑,我快受不了了。” ![]() 如果你的回答是:“你走路怎么这么不小心,你看,掉到坑里了吧。” 或者:“我早就说过这里危险,掉进去了活该吧。” 或者:“别难过,没事的,等会就好了。” 或是像这只鹿一样,探头进来说:“哇,真糟糕啊,要不先吃点东西吧?” ![]() 这些,都不是同理心。 真正的同理心是:站在他旁边说,嘿,我知道这下面是什么样子,你并不孤单。 ![]() 遇到问题,闺蜜陪你一通吐槽,就是这种“你并不孤单”的陪伴。 孩子也是一样。 生活中很多有关情绪的问题都可以用这种方式解决。 孩子吐槽学校的老师或者同学,先接纳,甚至一起吐槽自己小时候也遇到过的奇葩同学,再讲道理,就好很多; 孩子练琴总是练不好,同样如此,先接纳,或者说一件你遭遇的学习困难,再说自己咬牙坚持后攻克的快感,也比直接逼他练琴效果好得多。 所谓的看见孩子,其实就是如此。 ![]() 而父母具有同理心的陪伴也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同理心,这样的孩子会成长为受欢迎和坚强有力的人,就像社会科学家布朗博士所说的: “具备同理心的人,都是坚强有力的人,和他人心理的连接,会让痛苦的人温暖,不孤单,更有勇气去面对他碰到的挫折。” ![]() 后记 谢谢你关注帝呱呱星球,这里有传说中的海淀、顺义妈妈。因为地域和工作的原因,我们得以接触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育儿理念,希望和你分享鸡娃时代里不一样的育儿新认知、帝都新生活。 ![]() 前沿教育理念 应对20年后的失业潮 | 孩子的眼界决定未来的边界 |送给孩子的三句话 | 孙杨VS张伟丽 | 怎么做合格的鸡娃妈妈 | 3件让孩子放手去做的事 | 一个“完美孩子”的悲剧 财商启蒙 落魄富翁3个月谷底翻身 | 李佳琦暴富的底层逻辑 | 消费主义陷阱 | 股市大崩盘的警示 | 银行理财=靠谱?这个观念真的要改变了 数学启蒙 数学启蒙最有用的方法 | 数学启蒙动画片 音乐启蒙 北京孩子怎么学音乐 | 中央音乐学院免费资源 美术启蒙 怎么让孩子想画敢画 | 0-6岁最好的启蒙方法 英语启蒙 6岁牛娃单挑高考英语 | AI外教课测评 性格社交 幼儿园里的4类孩子 | 这才是最重要的社交能力 | 解决矛盾的能力 | 2个真正有用的规则 | 叛逆期的真相 学习能力 有效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 | 最有利于大脑的简单学习法则 | PBL项目制学习 国际教育 美国大学招生“潜规则” | 体育项目怎么选 父母成长 为何家会伤人 | 中国式家庭的轮回 | 令人震惊的“深井效应” | 去你的完美女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