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戰爭與文學

 粤静深 2020-05-07

法人雷鴻氏Revon著戰爭哲學。言「戰爭爲文學之母」。近世之戰爭論者。多稱引之。以爲戰爭之効果。能使文學發展。而以波斯戰爭後雅典美術之勃興。那破崙戰役後法國文藝之進步。爲歷史上之著例。此等理論。在吾國人聞之。殊覺詫異。吾國歷史上。每經大戰爭以後。則文書圖畫。建築彫刻。半遭兵燹。鐘簴淪落。衣冠塗炭。後世文人學士。輒憑吊欷歔。以爲文學之厄運。是戰爭與文學。在我國常處於極端反對之地位。豈我國數千年來重文輕武之結果。遂與西洋諸國之情事不同歟。處此大戰爭時代。吾人將硏究吾國中戰爭與文學之關係。使吾國操觚之士。知其責任焉。 大抵戰爭之事。本含有美的性質。羅馬之格鬭戲。以人與人相鬭。慘酷無比。雖爲歷史所痛斥。而當時之羅馬人。則酷嗜之。每設公宴。輒演是戲。萬人空巷。舉國如狂。以爲惟一行樂之法。此種樂趣。吾人幾勿能領解。然吾國兒童。喜鬭蟋蟀。羅馬人之心理。實不過此兒童心理之發達者耳。人類之戰爭。苟不以人類一分子之眼光觀之。不挾何種之感情。而爲非人間的考察。自不失爲自然界之大觀。卽以人類的感情參加於其間。而其愁慘驚惶之情態。與夫暴戾粗蠻之舉動。亦足以震爍精神。喚起吾人之愉快。蓋愁慘驚惶。爲歡喜和樂之反感。暴戾粗蠻。爲文秀嫻雅之反感。自心理言之。凡與美爲反感者亦爲美。猶辛辣之適於口。冷水浴之爽於身也。戲曲中之有悲劇。有丑角。亦利用其與美反感之性質耳。吾國小說戲劇。多演古代戰爭之蹟。則戰爭之美。固爲吾人所認知。又敍述女性之美者。往往於肉體之美、服裝之美、文藝之美、(如彈琴詠詩等)道德之美、(如忠孝貞節等)以外。盛道其武勇與戰績。則亦以是爲美之一種要素可知。其以美人參加戰爭。而摹擬其苦戰惡鬭之迹。或令其處困苦危險之境。遭拘捕殺戮之慘者。卽混合正感的美與反感的美而成者也。 戰爭旣含有美的性質。而其事又關係於國家之興亡。社會之隆替。故世人對於戰爭。最易引起其注意及興味。以是而一國中文學上之製作。其最易感動人心普及社會者。無不以戰爭爲材料。而其國內文學之興盛。卽以是等製作品爲基礎。西洋文學。常由戰爭畫、軍事詩、戰爭小說、產出。文學家多承認之。就我國言。則高等文學。以春秋左氏傳爲基礎。通俗文學。以三國志演義爲基礎。當亦爲吾人所承認。是二書者。大部分爲紀載戰爭之作。而城濮、泌、鄢陵、之三大役。與夫長坂坡、赤壁、等戰事。尤爲作者精神之所會萃。讀者興味之所集注。則戰爭在文學上之價値。卽此已可推知。至歌詠戰爭之詩。載於三百篇者。如車攻馬同。小戎駟鐵之類。固已不尠。三百篇以下。自秦漢唐宋以迄明淸之詩。紀征戍之苦。詠從軍之樂者。尤難更僕數。小說戲曲。則大半以戰爭之材料充之。是我國文學之發達。亦與戰爭有多少之關係。蓋戰爭之於文學。猶產業之於科學。文學以戰爭爲材料。猶科學之以產業爲材料焉。 近世戰爭與文學之關係。其範圍益廣。不但以戰爭爲文學上之材料。且以文學爲戰爭中之器具。法蘭西大革命之原因。卽由文人之思想所搆成。其時文藝之傑作。常吐露其義憤。歌但替Dante之神曲。讀密爾頓Milton之失樂園小說。雖懦夫亦將奮起。他如美國之南北戰爭。由於釋放黑奴之運動。而史托胡Stowe女史之小說。爲其動機。近時之大戰爭。由於英德軍備之競爭。而般哈提將軍之著作。爲其揭櫫。我國辛亥之革命。亦於文學種其因。遠之如宋明兩代所流傳孤臣遺老悲憤憂愁之著作。近之則新聞雜誌所揭載黨人志士激昂慷慨之文章。皆足以震撼人心。發揚民氣。故革命軍一起。不數月而蔓延全國焉。且革命之成功。文學上之功績。亦多於戰場上之功績。當時一論文之發佈。一電報之傳播。舉國震驚。較五千桿毛瑟槍爲尤烈。世之論者。或稱之謂新聞戰略。可知辛亥之役。不但於文學上種其因。亦於文學上收其果焉。文學與戰爭之關係。至近世而益形重大。徵之我國革命戰役而益信矣。 夫戰爭爲感情之產物。文學亦感情之產物。其起原同。戰爭足以激起感情。文學亦足以激起感情。其結果同。故戰爭與文學。有相同之性質。而能互爲因果。人類對於戰爭之感情。積極方面。爲雄壯憤激。消極方面。爲憂愁慘痛。此等感情。表見之於文學。使文學上顯種種之色彩。我國之戰爭文學中。若漢高祖之大風歌。岳忠武之滿江紅曲。李華之弔古戰場文。杜工部之車馬行等。皆以表見此感情而膾炙人口者。而此等製作品之流傳。足以演爲一代之風尙。積成國民之特性。於不識不知之間。使國民之精神上受其陶冶焉。大抵雄壯之著作。能引起國民之功名心。而成偉大之思想。憤激之著作。能發生國民之敵愾心。而著忠勇之功績。皆有鼓吹戰爭之効。歷史上之英雄。戰場上之勇士。胚胎於此等文學者居多。關壯繆喜讀春秋。那破崙喜讀阿顯之詩。其一生事業。實源於此。至憂愁慘痛之作。能使國民愛好平和。有鎭靜戰爭之効。然往往使國民流於文弱。我國近時尙武精神之消失。當以此種文學爲重大原因焉。綜而言之。則戰爭上之感情。能影響於文學。文學上之感情。又能影響於戰爭。斯固社會學一種之公例。而無可疑議者矣。 歐洲近時之戰爭文學。與往時之風趣頗異。往時作家。大都以戰爭中之大人物。如那破崙、如周安亞格、(英法百年戰爭時之女豪傑)者爲其主人公。摹寫其性情。紀錄其事跡。使其颯爽之英姿。光榮之戰功。照耀行墨間。以博多數讀者之同情與追慕。至近世戰爭。往往爲一國家一民族之戰爭。而無特別之人物。爲戰爭中之主人公者。故戰爭文學。亦大受其影響。其精神與興味之所集注者。惟在戰爭之爲何物。而不問大將之爲何人。其主人公。非那破崙。非周安亞格。乃戰爭也。此等戰爭文學中。雖一負傷之兵。一俘虜之卒。一屍骸。一馬骨。皆足以抒寫感情。與大人物有同等之價値。而歡迎崇拜之主人翁。旣不可得。則對於戰爭之觀念。自然流於憂愁慘痛者居多。故近世之戰爭文學。大多數爲鎭靜的文學。而非鼓吹的文學。然戰爭之事實。在近世尙不能避免。此等文學之影響。惟能警覺世人。使對於軍隊之橫暴舉動。痛加非難。以防遏非人道的戰爭。且增進世人之義俠心。使爲扶弱抑強之舉。我國戰爭文學。方面雖多。而其流傳於社會者。對於戰爭。多屬悲觀之一派。讀一將功成萬骨枯之詩。實與歐洲近世文學家。同其心事。惟欲防止戰爭。殆非嫌忌戰爭。所能收其効果。我國之文學。旣喚起國民悲慘之同情。一方面固可以此消弭其橫暴之行爲。一方面仍當以此鼓勵其俠烈之勇氣。斯則今日文學者之責任耳。

 作者: 傖父东方杂志: 1915卷期: 12卷 5期页码: 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