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专题七:世界主要区域

 家有学子 2020-05-07
东南亚
一、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1.位置范围: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以及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2.自然环境
3.人口分布: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地带。
二、马六甲海峡
 

(1)东南亚的位置:地处A亚洲与B大洋洲、C印度洋与D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2)马六甲海峡的位置: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E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三、经济

1.热带经济作物:天然橡胶、棕油、椰子、椰油、蕉麻等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2.粮食作物:水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3.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锡。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锡产量居世界前列。

四、主要国家

 

(1)主要国家:A缅甸,B老挝,C越南,D泰国,E柬埔寨,F马来西亚,G印度尼西亚,H菲律宾。

(2)填表


(3)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最集中的地区。


中东


一、“三洲五海之地”

1.位置:地处亚、非、欧三洲的交界地带,介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土耳其海峡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

2.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中东处在联系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二、世界石油宝库

 

1.分布: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A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其中①沙特阿拉伯、②伊朗、科威特、③伊拉克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中东主要的产油国。

2.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

3.输出路线


三、匮乏的水资源

1.气候:北回归线经过,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2.缺水的原因:中东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中东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

四、多元的文化

1.三教发源地:中东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犹太教的发源地,目前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2.三教圣城: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圣城。




欧洲西部


一、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1.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2.纬度位置:北部有北极圈经过,地跨北温带和北寒带。

3.人口: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

4.工业: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目前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处于技术和价值的高端位置;工业中心多,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密集带。

5.国民经济的支柱:服务业。

6.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二、现代化的畜牧业

 

1.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A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是地中海气候,D是高原山地气候,E是寒带气候。

2.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地形以平原为主,草场广布,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3.主要食物:牛羊肉和乳产品。

三、繁荣的旅游业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一、黑种人的故乡

1.位置

(1)海陆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

(2)纬度位置: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南、北回归线分别穿过其南部和北部,因此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位于热带。

2.黑种人的故乡:该区域的黑种人占总人数的90%以上。

3.地形

(1)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1 000米以上,北部为撒哈拉沙漠,中部为刚果盆地,东部自北向南依次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

(2)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4.气候

(1)气候类型:刚果盆地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本区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的典型民居是茅草屋。

(2)热带草原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①由于热带草原气候的干湿季节分明,使野生动物形成了迁徙的习性,在赤道两侧来回迁徙。

②热带草原气候区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如果雨季迟到或者缩短,就会发生严重的旱灾。

二、快速发展的经济

1.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黄金和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

2.热带经济作物:是咖啡、油棕、椰枣和香蕉的原产地。

3.经济特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非洲为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高。

自然环境恶劣,粮食供应不足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普遍遇到的问题,居民深受旱灾威胁,经常忍饥挨饿。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极地地区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科考价值:极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地质、冰川、气象、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2.考察站: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四个考察站,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

3.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等,1959年12月签订了《南极条约》;针对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