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的唐僧——普的是健康道、念的是养生经。
不乏味、更有趣! 






银杏的药理活性物质银杏之所以被诺贝尔获奖得主的科学家们重点关注,原因则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从银杏叶中发现多种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银杏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在国外研究银杏的报道层出不穷。据李正理的统计,自1972—1985的13年间,仅在美国《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s)上发表的有关银杏文章就达95篇之多。 大量的研究表明,这除了与银杏自身的生物特性有关外,银杏叶中含有独特的化学成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银杏部分提取物有机化学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银杏中不但含有黄酮类物质,而且还有萜内酯类、酚类等化合物,目前为止已知化学成分的银杏叶提取物多达160余种。主要有黄酮类、萜类、酚类、生物碱、聚异戊烯、奎宁酸、亚油酸、蟒草酸、抗坏血酸、a-已烯醛、白果醇、白果酚、白果二酚、白果酸、白果酮、白果内脂A.B.C.M.(ginkgolide A,C20H24O9);(ginkgolide B,C20H23O10);(ginkgolide C,C20H24O11);(ginkgolide M,C20H24O10),白果叶素(ginkgetin,C32H22O10)和异白果叶素等。其中以西阿黄素为主体成分,银杏叶粗提取物4种双黄酮类(西阿多黄素、银杏黄素、异银杏黄素、白果黄素)以秋叶含量最高。秋叶为17.2mg/g,夏叶为4.4mg/g。 银杏叶提取物科研发展 银杏叶提取物(Ginko Biloba Extract,GBE)是以GBE为原料制成的各种制剂。现广泛应用于药物、保健品、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饮料、化妆品等领域。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银杏“入肺经,益肺气,定喘咳,缩小便”。1932年,日本学者在银杏叶中发现了黄酮类化合物。20世纪50年代,德国Schwabe公司在银杏叶提取物中找到一个最佳组分构成比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银杏叶的药用价值,这个构成比例被欧洲接受为银杏叶提取物标准,即EGB761。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对银杏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然而将银杏类制剂列为治疗药物的国家有德国、法国和中国,其他国家均只将其用为保健食品或非处方用药。 20世纪6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首次从银杏叶中提取单体有效活性成分,药理实验证明其含有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等有效活性成分,对治疗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显著功效。20世纪70年代,德国医学媒体报道,银杏叶提取物能增加中枢和外周血管血流量,可用于防治心、脑及外周血管缺血性疾病。20世纪80年代,法国科学家Brapuat发现了银杏叶的内酯成分有很强的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随后银杏叶制剂作为第一个进行临床的PAF拮抗剂进行了三期临床观察,银杏叶制剂的研究和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199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因发现银杏内酯B的分子结构而荣获诺贝尔奖。至今在世界上同一种研究中,唯有银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随后,银杏叶提取物的用途得到更深入、广泛的研究。1994年,银杏叶提取物在德国被核批准治疗改善阿尔兹海默氏病(老年痴呆)和血管疾病。 近年来,国外研究人员对GBE的医疗保健作用做了大量研究。在美国医学图书馆网站上以 “GinkoBiloba Extract”进行搜索,自90年至2004年,有360篇文章是关于银杏提取物的报道。 A、用于防治脑梗塞、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 B、防治脑功能障碍(改善记忆) C、防治阿尔茨海默氏病(老年性痴呆) D、改善动脉硬化引起的间歇性破行 E、防治糖尿病 F、防治青光眼 G、抗炎、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
内容来源:百度百科、科普中国、360百科、《银杏健康疗法》、《银杏与健康》、百度文库 
健康科普尽在唐僧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