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老了,儿女不在身边并不可怕,抱团养老让晚年生活更温馨

 月和小屋 2020-05-07

人老了,儿女不在身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怎样度过余生!抱团式养老,让晚年生活更温馨!

人这一辈子,最幸福的时光是晚年,最不幸的也是晚年。如果能提前做好养老准备,就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日渐衰老的身体、及力不从心的自己。这样即提高了晚年生活的质量,又能为儿女减轻负担。

其实,当一个人走过青年、中年,步履踉跄的来到晚年,早已看尽人间繁华,也经历了人情冷暖。对人生有了深切的感悟,对自己将要走的路,也多了一份淡然和洒脱。

特别是将要老去的50、60这代人,年轻时他们吃过苦也受过累,即使中年危机也没有难倒他们,咬咬牙都挺过来了。

眼看日落西山、余生不多,开始盘算未来的生活:住着宽敞的房子、守着知冷知热的爱人、银行里也有一笔养老存款;儿女们事业有成、小日子过得红火。此时的你,大可尽情享受无忧无虑的退休生活了。

然而,人一旦过了70岁,就将步入老年行列。老并不可怕,没有儿女在身边也没什么,最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要怎样度过余生!


1.

不是谁都能事先做好养老准备,总有一些人,他们无法摆脱老年的孤独和无助。特别是当人老了,身体机能下降,各种病痛开始困扰他们,如果得不到儿女们的陪伴和照顾,他们的晚年生活也是悲凉的。

马老师是小学教师,一辈子教书育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她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都生活的不错。马老师老伴走的早,儿女们本想接她过去一起住。可她个性太强,无法和儿女生活在一起,就喜欢一个人生活。

老伴走的时候,马老师才60多岁,那时的她不仅身体好,精力也旺盛。她经常会做了好吃的给儿子、女儿家送,有时儿女们忙不过来,她也会主动帮着照看孩子。到了周末,儿女们来看她,她也会准备好吃的招待他们。

那时候,她总是一个人进进出出,日子倒也过得舒心。一晃十几年过去,连孙子孙女都大学毕业啦,马老师人也快80岁了。

这期间,马老师心脏不好住过几次医院,每次都是儿女们请假轮流照顾。后来,她开始三天两头不舒服,时不时就得住院。儿女们有自己的工作,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大家都有些吃不消。

女儿给她请了住家保姆,马老师爱挑剔,在换过三四个保姆后,总算留下来一个,儿女们也不用再担心把母亲一个人放家里了。

又过了几年,马老师开始常年住院,把医院当成了家。身体好一点时,就回家住几天,然后又回医院。三个儿女都是五十多快六十岁的人,还得经常去医院照顾病床上的母亲。尽管有保姆,儿女们还是不放心,时常给母亲端汤送饭、擦洗喂药。遇到母亲精神好,再陪母亲说说话。

就这样,大概又持续了二年多时间。那时,马老师总戴一顶帽子,帽檐压得低低的,见面也不和人打招呼。再也不像过去那样,热情地说这说那。

直到春节回家,说起马老师,才知道她在去年元旦前就走了。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大儿子手术住院、小儿子在外地出差、女儿在国外伺候月子,只有保姆在身边。

马老师要强了一辈子,最后孤单地走了。这不能怪儿女们不孝,他们有他们的难处和不得已,每个人生活的都不易。


2.

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同学、是好友,一起进了国企。几十年过去了,时间见证了他们的友谊。不管是工作变迁还是结婚生子,也或处于人生低谷,他们都不离不弃,彼此珍惜。

如今,他们也即将步入老年。孩子们翅膀硬了,已远走高飞,并有了自己的归属。留下几对孤独的老人,守着空空的房子,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

这些朋友,凭着几十年的友谊,他们愈发走的近了,视彼此为姐妹兄弟。于是,由三家人组成的“一家亲”就这样诞生了。

他们中还有没退休的,也有发挥余热继续上班的,更有文学艺术爱好者,闲来读书画画、歌咏舞蹈,让这个大家庭充满了生机。

到了周末,就是一家亲团聚的时候。早有“司令”提前安排,吩咐大家按时报到。男士们操刀做饭,女士们喝茶聊天。兴致所至,他们也会搓搓小麻将,娱乐娱乐。

待到春暖花开,气温适宜,他们便会相约相伴,组织自驾游。一路上,随心随性,玩的开心快哉。

如若谁家有困难,大家会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显示出抱团养老的优越性。三年前,其中一位同学因腿痛被查出患了骨癌。知道消息后,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力的出力,有关系的,纷纷联系医院、病床,让病人得到了最好的治疗。

当时,有一种“把药”专门针对那种骨癌,可一针就是一万多,一个疗程就是十几万,以他们的家庭实力还是有难度的。大家二话不说,纷纷拿出自己的积蓄。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亲戚朋友的共同帮助下,经过三个疗程的化疗,病情得到了控制。

在同学住院期间,大家轮流去医院。今天你去送饭,明天他去陪护,有分工有协助。想想,这样的事情,要是放在一家人身上,早就被拖垮了。

生病同学的女儿,在母亲生病期间,毅然辞去北京的工作,她天天守在母亲的床边,困了就趴在床边睡一会。是女儿的一片孝心、是“一家亲”成员的共同努力,让病危的同学转危为安,渡过了危险期。

如今,那位同学恢复的很好,至今也没有复发。她常说:感谢“一家亲”,是大家给了她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还有一位同学,老公出差了,儿子在外地。一天晚上,她在“一家亲”群里说:自己好难受,想明天去医院。

过了一个多小时,有人问她好点没?好长时间没有回复,大家心里不踏实,便开车去她家。

见她蜷缩在床上,额头上全是汗。打120送医院,原来她是急性阑尾炎发作,多亏“司令”心细,执意要去看个究竟,才为那位同学争取到宝贵的治疗时间。

一直以来,大家相约:今生不离不弃。老了也不给儿女添麻烦,有事大家一起想办法,共同度过难关。如果有一天,他们都失去了生活能力,需要他人照顾时,就一起去养老院,渡过余生。


3.

这些发生在身边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渐渐老去一代人的智慧:不怨天不怨人,多年来他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响应国家政策:只生一个孩子好!于是独生子女成了家庭唯一的希望;后来,要砸铁饭碗,他们失业下岗自谋出路。他们即要养育自己的孩子,而身后还有年老的父女等待他们照顾。

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他们坚强的个性,他们不能倒下。面对父母他们是身强力壮的“年青年”人,面对孩子,他们又是无所不能的“超人”。

如今,他们真的要老了,也到了需要被人关心和照该的年龄。然而,他们既不能像父辈那样等着儿女的关怀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也不能指望自己的独生子女像他们那样可以随叫随到,把孝敬父母做为己任。

这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他们即是幸福的一代,又是无奈的一代。他们没有兄弟姐妹,没有手足情深。遇事没有可以商量的人,也没有可以帮自己一把的人。在他们身后,上有四位老人即将老去,下有需要倾其所有来培养的孩子;还有沉重的房贷、车贷,哪有喘息的机会。

如果把父母养老的重担压在孩子们身上,无疑会压垮他们的。而渐渐老去的这代人,他们有自强不息、不等不靠的精神;他们早已做好了准备,养老不靠儿女。只待约上三五好友,大家抱团养老,必定能让晚年生活过得更充实、更美好。

随着社会养老制度的不断完善,想必到了丧失生活能力的那一天,定会有社区养老、嵌入式养老和养老院等多种形式供大家挑选,到那时,总一款会让你满意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