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衡:他是古代文明的骄傲,科技史上的标杆,为何被教科书删除?

 茂林之家 2020-05-07
张衡:他是古代文明的骄傲,科技史上的标杆,为何被教科书删除?

张衡:文有二京赋,奇智耀中华

居深圳,去龙岗会友,车过坂田,突然看见有一条街名为“张衡路”,于是,脑海中瞬间涌出了两个意象,一是《二京赋》,另一个便是大名鼎鼎的“候风地动仪”。

网传,早在几年前,在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中,将张衡和地动仪的相关内容都删除了,原因据说是经过历代无数人的复原和制作,都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现在的科学家们对他的这项创造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为慎重起见,遂作出这样的选择。

对此,我不是专家,自是没有发言权,只是觉得一个流传了两千年的记载,一个中华民族颇为骄傲和自豪的发明,一个被新中国地震局沿用了几十年的标志,就这样消失了,很是感到可惜。

张衡:他是古代文明的骄傲,科技史上的标杆,为何被教科书删除?

但转念一想,如果这项成果真是空穴来风,是当时之人杜撰而成,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当然是应该删除之,但是,我凭直感认为,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科技从来就不受重视,一项发明给作者带来的荣耀,远不如一首小诗来得直接,所以,应该不会是故意作伪欺世。

记载是确凿的,现在的科学家们造不出来也是肯定的,所以,我就作这样的猜测,张衡造的这仪器,也许,就是一个玩艺儿,或者就是一个模型,起不到预测地震的作用,在一个偶然之时,与西北的地震有了巧合,于是,被记载了下来。

可以肯定的说,如果不是张衡在当时就有很高的声名,肯定不会有这样的记载,要是一般工匠或无名之人,弄了个这地动仪,在史书上是找不到其踪影的。

张衡,字平子,东汉南阳人,历郎中、太史令、侍中及河间相等职,晚年任尚书,于62岁时逝世,北宋时追封为西鄂伯。

张衡:他是古代文明的骄傲,科技史上的标杆,为何被教科书删除?

在现在人们的心目中,张衡是一位科学家,其实他的头衔很有一堆,如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发明家等等,这些都可是于科学类,但他却有一个其他科学家很少有的头衔,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张衡出身世家大族,祖父为光武帝时的蜀郡太守,张衡从16岁开始游历,后在京师洛阳入太学,他天资聪慧,五经六艺无所不通,且兴趣广泛,尤喜算学、天文等科学,这在时人眼中,是一位才高又谦逊的青年才俊。

他主要是生活在汉和帝年间,这是东汉王朝难得的一段好时光,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称“永元之隆”。

作为世家子弟,张衡对当官从政似乎并不感兴趣,他多次被举孝廉而不受,公府征召而不应,只是做他喜欢做的事。

张衡:他是古代文明的骄傲,科技史上的标杆,为何被教科书删除?

正是在此期间,他笔耕十年,殚精竭力,写下了名扬千古的《二京赋》,史载其为“精思博会,十年乃成”,创汉赋“长篇之极轨”。

……

“汉氏初都,在渭之涘,秦里其朔,实为咸阳。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厥迹犹存。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岐梁汧雍,陈宝鸣鸡在焉。

于前终南太一,隆崛崔萃,隐辚郁律,连冈乎嶓冢,抱杜含户,欱沣吐镐,爰有蓝田珍玉,是之自出。”

……

二京,指汉之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张衡的这两篇文章,竟一写十载,可见他写作态度之严谨,不过,从他这两篇赋来看,的确是汉赋中的佼佼者,大气磅礴,引人入胜,不仅辞章华美,读之朗朗上口,而且想象驰聘纵横,铺张扬厉恢宏,绘景状物,生动具体,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张衡:他是古代文明的骄傲,科技史上的标杆,为何被教科书删除?

这是两篇典型的歌咏城市之美的大赋,如同班固的《两都赋》一般,是当时的时尚,文人都以能写这样的篇章而自豪,但是,在我们那个时代,张衡是作为正面形象被宣传,怎么可能写这等美化封建王朝的作品,于是,在注释上便写有一笔,“作赋以讽谏奢侈淫逸”,我一直对此不知所云。

这两篇赋在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它首先同被选入《昭明文选》,张衡也与班固一起,被人称为“班张”,为汉赋之代表人物,位“汉赋四大家”之列。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

相比于《两都赋》这样的大赋来说,我更喜欢的是作的一些清新小赋,如上面这篇《归田赋》,是表现他田园隐居的作品,这是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描写隐居之乐的小赋,自此以后,才有了后来诸多的类似名作,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张衡:他是古代文明的骄傲,科技史上的标杆,为何被教科书删除?

值得一提的是,张衡对故乡的感情是相当地深厚,他后来是在家乡归隐,而且还专门写有一篇《南都赋》,从中也可看出,他对家乡的热爱。

作为一个东汉时的学人,他似乎对当时万千的“经学”并不太上心,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几无遗迹可言,按说张衡是太学生,应该走的是一条经学之路,但是,他却将那玄幻的抛弃,而将关注点放在了自然科学的探索上。

要举张衡在学术上的研究和成果,那就太多太多,他是个奇才,在科学研究上,我认为只有明代的徐光启能与之比肩,当然,徐光启在文学方面,是不能同张衡相比的。

在官方戴在张衡头上的桂冠中,似乎没有思想家一项,东汉的思想家好像就只王充一人,但是,从张衡学习经学、玄学始,到他投身对自然科学的探索,这宇宙观的形成,不可能不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只是,他没有将其系统成文而已。

张衡从主流意识中抽身,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被后世称之为“科学”的道路,但是,在那个时代中,并不会有人真拿这科学当回事,我也可以肯定地说,张衡倾心于此,纯粹缘自兴趣爱好,不要将其上升到振国益民,恩施天下的高度,因为,这是完全没有市场的。

张衡:他是古代文明的骄傲,科技史上的标杆,为何被教科书删除?

在张衡的手中,《候风地动仪》、《漏水转浑天仪》、《瑞轮荚》、《独飞木雕》、《土圭》、《活动日历》、《指南车》等等,相继面世,也被后世高赞不已,但是,这些发明推广的程度几何,无人知道,我相信,这些仅仅是一种自娱的成果,在惠及民生的作用上,全部加起来,都远不如徐光启培育的番薯。

我这样说,并不是对古代先贤的不敬,或者是对张衡发明的不尊重,因为,时代没有给他以机会,历史也没有给他以时间,随着和帝的早逝,宦官和外戚交替出演,不久后,便进入那著名的乱世时期,三国时代。

于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所有成果,随着东汉末年的战火被毁之一旦,所幸还被史书记了那么一笔,至于真相,就如同传说中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一般,谜一般地在历史中闪现,最后,竟然落到了被今天教科书剔除的境地。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

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

何为怀忧心烦劳……

张衡,如屈原一样的君子,以诗歌明志,他并不是感叹怀才不遇,也不是抒发报国无门,他只是一位站在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冷眼看着朝堂上的争斗,写着自己喜欢的文字,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

张衡:他是古代文明的骄傲,科技史上的标杆,为何被教科书删除?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张衡

真没必要将张衡的文学作品,按照现代人的思维,将其拔高到高大上的地位,那样,反而会失真,比如,对上面这首《四愁诗》,也完全可以看作是一首情诗,反映的是他“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愁绪。

也没必要将他的科学成果,提升到无以复加,为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高度,那样,也有自欺欺人之嫌!

张衡是科学家,也是文学家,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整个文明的进程几乎就没有给过科学以空间,到了大清还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所以,张衡在两千年的时间中,都是文学家,只是到了近现代,他转身为科学家了。

这里要感谢范晔,作为《后汉书》的作者,离张衡已有三百年之遥,对这样一位不是名臣将相的文学家,不仅为他单独立传,洋洋七百言,还对传说中张衡的科技成果给予了记述,并称誉为“故知思引渊微,人之上术”,说明他对张衡是很认可的。

但是,范晔只是一个史学家,他不可能对张衡那些早已失传的科学成果加以详细的记述,除了对“候风地动仪”写了个后人尽知的故事外,于其他均是几个字便一笔带过。

可以肯定的是,范晔本人是没有见过这地动仪的,他对这个神器的外观描述可谓绝美,至于来源为何,不得而知,说空穴来风吧,似乎有点过,因为,他不值得在这样一个被时人不重视的物件上,花这样大的功夫。

张衡:他是古代文明的骄傲,科技史上的标杆,为何被教科书删除?

在东汉及其他历史历史时期的文字中,除了偶见对张衡其人的赞誉外,而在关乎科技方面,则几无一字涉及,所以,张衡的这些科学成就,除了一个“与神合契”的奇人外,一切便如谜一般的存在了。

张衡科学家的头衔来得很晚,是近代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他的《中国史纲》中,才第一次将其称为中国“第一位大科学家”,接着,又受到了李约瑟的推崇,竟将其与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相提并论。

借助于现代国家对科技的推崇,张衡的科学家声名是格外地响亮,他不仅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标杆人物,而那地动仪也在中国科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国际天文学界甚至还用张衡名字,为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

以至于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一位科学家,而不知他在两千年间,是以文学家立世的。

我是很理解和支持对教科书所作的改进,将那些光鲜华丽的外衣脱去,这是一种进步,并无损我华夏民族之伟大,也于我文明古国的称号无损;相反,如果总在躺在曾经地拥有,管它是真有还是传说,都还是天朝上国的概念,在今人思想中作崇!

张衡:他是古代文明的骄傲,科技史上的标杆,为何被教科书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