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的探讨

 冬荣悦阅 2020-05-07
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的工程管理模式是建设的有力保障,模式的选择有时决定了工程的成败。在当前政府机构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政府部门如何选择合适的工程管理模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尝试对该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特点

1、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的公益性特点,决定政府资金是主要投资来源,而根据后期的运营方式,又可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种,例如收费高速公路就属于经营性项目。投资来源和运营方式很大程度影响项目管理模式。

2、投资大。公路、铁路、市政、民航等各行业基础设施,都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巨量的投资数额,造就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些都从不同方向影响着工程管理各个环节。

3、周期长。一个工程项目,从前期的策划、咨询、设计、审批,到实施、协调、平衡、验收,需要经历长期和反复的过程,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周期,也是影响工程管理的重要因素。

4、复杂性。每一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经常会涵盖多个专业,需要各专业协调一致,全过程中涉及面极其广泛,具有天然的复杂性。例如地铁项目,涉及土建、轨道、机电、信号、通风、车辆等数十个细分专业。

5、专业性。专业技术性是基础设施项目的重要特征,各行业、专业都有其专用的技术标准,都对从业单位和从业者的管理有专门要求,其中的资质和资格管理就是典型的管理手段。

二、当前的管理模式

1、传统模式类。即政府机构或其下属单位亲自操刀、直接管理。当前这种模式还是政府投资类项目的主要模式,多年的发展积淀,各传统行业都培养了各自的专业管理队伍,形成了较完整的管理体系。

该类模式的优势:

信任性最强,自己亲自管,当然最放心。

管理最直接,以上下级的附属关系作为管理手段,最直接和高效。

直接管理成本低,自己的员工直接管理,省去了购买服务等成本。

该类模式的劣势:

激励性不强,政府部门和单位的性质,决定管理上高度依赖责任心,很难形成激励机制。

稳定性较差,优秀管理人员的升迁调动,优质管理团队(项目部)的重组解散,都使政府部门内部很难形成长期和稳定的管理团队。

传承性难以保证,缺乏市场竞争的刺激,好的管理经验、管理制度,往往是事随人走,单位内部形成沉淀积累的动力不足。

2、代建咨询类。即政府部门(业主)寻找具有专业能力的单位机构代为进行项目咨询和管理。工程代建制、工程咨询、全过程咨询等,都可归为这一类或者该类的一部分。该类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不直接参与具体设计、施工和融资,仅投入管理和服务。

该类模式的优势:

专业性有一定保障,选择实力、业绩、信誉良好的专业管理队伍进行工程管理,可以有效汲取更专业、更全面的管理经验。

降低政府部门管理负担,政府部门可以从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更多的去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执法。

该类模式的劣势:

咨询管理单位能力不好衡量,队伍能力参差不齐。实际中,由于咨询服务不好评价的特性,业主很难判别工程咨询公司的实力。

市场成熟度不高,目前仍存在对咨询服务投入重视不够,咨询费用相对较低等问题,咨询服务市场未被充分开发,导致面对技术复杂、实施难度大的项目,这类公司往往略显吃力,不能在关键问题上服务决策,经常沦为业主管理的配角。

3、总承包类。即以EPC为代表的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及其变种。业主向社会发包选择总承包单位,签订总包合同,总承包单位负责全过程实施,向业主交钥匙。我国近年来进行了很多该方面的实践。

该类模式的优势:

综合实力强,能够承担总承包任务的单位一般为大型企业单位,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专业性有保障。

有利于提高效率、节约投资,在良好的合同规则下,总承包单位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

该类模式的劣势:

管理要求高,理论上,EPC模式是非常好的工程管理模式,但同时也对双方的管理融合提出较高要求,特别是对复杂项目,合作难度较大。

信任难以充分达成,业主权利被限制,总承包单位权利较大,同时兼具甲乙双方的角色,利益纠葛复杂,业主对总承包单位的控制难度增加,往往导致信任危机。

4、融资合作类。该类模式主要适用于经营性项目,即以BOT、PPP为代表的融资管理模式及其变种。近年来,一些非经营性项目也利用土地捆绑和政府信用,尝试进行多渠道融资,降低政府投资和债务的压力。

该类模式的优势:

市场化强,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节约政府资金,降低政府债务,降低投资风险。

效率高,可大幅提高建设进度,简化运作流程,有利于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该类模式的劣势:

组织形式多样,操作上涉及项目融资、合作和管理,利益纠葛复杂,对合作机制要求很高。

市场经验不足,从我国目前的实际项目操作看,该种模式还需不断积累和完善,避免各种负面效应。

企业带资进场,加上企业追求利益的天然属性,容易导致投资方追求短期效益,和项目的出发点背道而驰,从而在管理决策中造成损失和产生矛盾。

三、需求和方向

1、需求

政府的需求。多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不断尝试有利于发展的管理模式,其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核心问题,要求转变职能、转变管理方式,提高效率和效能。政府有需求,也有责任优化和改进当前的管理模式,探索和创新适用于新时期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方法。

市场的需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巨量的市场份额,给各工程建设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这些企业不满足于仅仅从事传统的设计、施工活动,有动力参与到全过程工程管理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近年来火热的EPC、PPP、BOT市场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全过程咨询也被广泛关注。

2、方向

工程管理的本质,是处理好政府、业主、工程管理者、工程参建方的各种关系,其根本原则是责任和权利对等,收益和风险对等。工程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人。工程管理的环境,是我国当前的国情、文化和历史发展阶段。工程管理的条件,是各类项目具体的特征特性。

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工程管理的本质,把握好人这个核心要素,从我国当前国情环境下出发,依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和发展合适的项目管理模式。

政府部门应该下决心,逐渐从具体项目管理事务中脱身,主要职责方向是政府监督和执法,而不是事务管理。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的核心是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控制,把握好核心,重点关注法律、法规和规则的制定,建立科学、详细、可操作的评价和监督机制。这将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

项目业主单位应该尽量的独立,既独立于政府部门,有一定的自主性,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和管理服务,又独立于具体的设计、施工单位,从而从复杂的利益关系中解脱。

总承包单位、社会投资管理方也应当保持其独立性,但同时,也应该有相应的规则对其权利进行约束,对其信誉进行管理。

总结:在政府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应该有勇气、有决心、有耐心从具体的项目管理中脱离,运用智慧大胆创新和尝试,以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则和信用体系为依托,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让有实力、有担当、有信誉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合理收益,形成可持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