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头琴学习里,听觉重要吗?

 雅乐伊人 2020-05-07

《山顶》这首马头琴曲,是一首内蒙古民歌,演奏者是龚朴。

龚朴是一位汉族的00后,祖籍河南,同时也是一位盲人马头琴演奏者,2013年开始在甘肃学习马头琴,师从旺·额尔德尼老师、巴依勒格老师,现就读于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盲人音乐学院流行音乐专业。之前,他曾经在我们的邀请下,写了一篇《我看不见,但是在学马头琴》的文章,发表在平台上。

文章发布后,很多朋友对此表示惊讶,同时也表达了一些自己的感动、敬佩和关心,觉得他非常不容易。但是,其中有一位琴友的留言,引起了我的关注,她说:“因为看得见,反而会忽略很多东西。

跟我想到一块,龚朴的故事,不仅仅是励志的意义。

他的方法其实比很多用眼睛去“聆听”的朋友更加聪明,他对音乐的感觉比绝大部分人都灵敏,乃至他学琴的方式其实可以给予我们有更多的探索思路。

在我看来,作为一位“看不见”的马头琴演奏者,龚朴比很多学琴的人,理解音乐的方式要科学以及充满智慧,甚至是高级。

1. 从小看不到,所以只能听。锻炼强大的聆听能力,大部分琴友学了很多年琴依旧不懂得如何聆听音乐。
2. 他学琴看不了谱,通过触摸老师的手指,感觉指法和力度。音乐的画面是老师讲述的,情感是通过背景去体会的,旋律是通过聆听记下来的。他的学习和味道,也许很“复古”,却非常纯粹。

这是我认为非常值得去传播的、有价值的事情,并且值得我们每一个马头琴学琴者去深思的角度。我们往往只会觉得此事表面的励志意义,却往往忽略了一个重点:其实,龚朴的学琴方式,看似迫于无奈,却隐含着极大的智慧。“听觉”,在我们学习马头琴的过程中其实无比重要,只是很多人老是急躁地想要快速学习很多曲子,却没办法静下心来聆听。

这次,我通过我的角度,针对“听觉”与“马头琴”的学习方式,跟龚朴进行一次交流。


01. 在学习马头琴之前以及拉琴之外的时间,您会花多少功夫去听音乐呢?

龚朴:我向来听音乐的时间都会很长,不管是小时候还是现在,一天平均差不多能听两个小时左右的音乐。我听音乐的类型也是一直在慢慢发生着改变,因为我在学马头琴之前是学古筝的,所以中国古曲、民乐演奏的曲子听得比较多,流行、摇滚这一类的歌曲基本是不听的。那时候可能听乐曲会更多一点,歌曲的话也是遇到一些比较喜欢的才会去听一下。在学琴之前的一两年,我开始慢慢听一些马头琴曲子,当时听包朝克先生演奏的曲子会比较多一点。

学马头琴的时候,老师对我有了一些引导,会集中让我听更多马头琴曲子。因为那时候网络不怎么发达,像如今这种有读屏功能的盲人手机也还没有上市,我自己找马头琴曲也比较不方便。所以当时每天都会拿一个U盘,到老师的电脑拷贝一些音乐,再把它们放在播放器上听。

 02. 您有什么比较特别的马头琴学习的方式?

龚朴:这些年,学习马头琴的人越来越多了,像国内大部分地区应该是都有爱好者在学习。但是他们有的可能是没时间专心学习,或者没有选择老师,这样的话肯定学习效果不好。所以现在爱好者们水平参差不齐,或多或少都会对马头琴环境也有一些影响。

没有老师引领,学一段时间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音准问题,或者说总是拉不出那种马头琴独有的韵味。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停下来:首先是学一学基础乐理,有了乐理知识的铺垫,再去练一下拉琴的音准。练习音准可以参考的方式有很多,像耳朵听力感觉好一点儿的朋友,拉一首曲子的时候可以跟着原音频一起练习,然后一开始最好是去模仿原版,把音准偏差的这个问题给改善掉。

解决了拉琴的音准问题,其次后续的还有情感问题。当无法投入情感去演奏的时候,最先要掌握的是把这首曲子按照谱面上的音符给它拉出来,做好这一切以后,听起来会比较流畅,再去加各种的装饰音,投入一些情感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的老师说我拉琴没什么美感,也总没流露出什么感情来,属于一种很呆板的演奏,当时我就不能理解。我觉得,我都是按照谱面上的东西来演奏,怎么会有这样的问题?然后,我的老师跟我讲说,或许你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一首音乐的气口和强弱上更多一些,然后再去练要练的内容会有一些帮助。当时我就总结了一下,其实老师的意思,就是让我多听我现在正要演奏的这首音乐。

后面,我在演奏每首曲子的时候,都会花一部分时间去聆听和琢磨这首音乐,包括每一个音符和每一个音符之间的连接,如何才会更顺畅,如何演奏才能让这种韵味更浓一点。同时,那时候起,我开始用录音学习的方式了。给自己的马头琴录音,给自己听,是为了做一个对比。有时候觉得录出来太难受了,我自己都不想听,再去听一下原版音乐,就可以通过对比来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也是建议马头琴学习者可以通过自己录音去做一些对比。

我觉得,每个人都要慢慢去学习、剖析一首音乐的内涵。当时,刚学琴我对这方面一点都不重视,直到三四年前,我的老师在教我《命运》的时候,就问过我,说你知不知道这首曲子表达了什么?我当时就蒙了,我从来都没想过,然后也没有去特意了解。老师就慢慢给我讲解,从那时候开始我才会关注每首音乐的背景。但是,有的曲子的背景很好找,有的曲子的背景不好找,即使现在网络发达,也还是有这种情况。

 03. 听马头琴曲的时候,您会想什么?

龚朴:在听马头琴曲子的时候,包括听一些蒙古民歌的时候,每一首状态都不一样,有时候觉得闭上眼睛听,这个自己仿佛置身草原一般,有的时候则会想到一些人和事。还有的音乐,单纯的就是聆听,心中没有任何波澜。

我觉得,虽然我不排斥马头琴演奏流行歌曲,但我也不会去特意去找来听,因为那不算我喜欢的。我听得最多的还是民歌——科尔沁民歌、鄂尔多斯民歌,前段时间有让朋友帮忙做了个伴奏,演奏那首《金手镯》。

(专访时间:2020.4.29)

跟我聊完,龚朴笑了笑:“想了想,大概也就这些吧,我觉得我学马头琴可能跟大部分人都一样吧,只是方式不太一样,得到的效果略有点区别,哈哈。”

回归到开头所聊到的话题,我们所谓的听音乐,有时候其实是只是“看音乐”,却没有“好好听”比如,很多人其实没办法专心听完曲子的音频,他们需要看着视频,因为我们往往更相信视觉,往往更相信画面,却忽略了音乐最本质的“听”。

“听觉”在马头琴的学习之中(尤其是业余爱好者群体),是非常不被重视的。

业余爱好者群体本身就比专业演奏者少了马头琴专业音乐的环境,本身“被动聆听”的机会较少。专业演奏者周边的老师、同学的练琴时间较多,以及他们具有更多音乐会欣赏的机会。业余爱好者想要提高,就更应该主动聆听和欣赏。但是,目前的状态是,大部分人连一首曲子可能都没有完整听完,就急匆匆想要去找谱子、找伴奏,急躁地、囫囵吞枣地想去“学会”一首新曲子。

马头琴的学习里,“听觉”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的“听觉”,不仅仅指“可以听得到”的能力,也包括:主动聆听的意识聆听后的消化水平等。

龚朴先生的马头琴学习方式,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他对于音乐的感知,几乎就是靠耳朵作为窗口。而这种专心、专注的聆听方式,让他足以把很多音乐极其详细地解构出来。就比如《山顶》这首马头琴曲,他的录音里其实有很多细节表现得很好。在技巧和基础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这种聆听后的感觉和意识,会迫使他更加自然而然地把音乐表达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