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3摩擦力

 何翠梅2015 2020-05-08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两物体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 (产生压力)。

(3)两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

3. 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互相挤压的面上 (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可以把这个作用点取在受力物体的重心上)

4.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5.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1)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相对静止物体,当它们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 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3) 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实验一    测量滑动摩擦力(这是书上23页内容)

实验二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是书上24页内容)

6.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增大压力。如,用力捏自行车的车闸  

(2)压力相同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 鞋底、自行车车轮、瓶盖等物体上面的凹凸不平

(3)用滑动摩擦代替滚动摩擦。

7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减小压力(2)压力相同时,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如,物体下方加轮子后,物体容易被推走。还有机器上的滚动轴承

(4)分离接触面。(书26页,科学世界中的例子,合页加润滑剂;气垫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