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跟谁姓也许没那么重要,因为孩子只属于ta自己

 艾格儿Egger 2020-05-08
文 /改名字吧

△今天的配图来自《步履不停》
 
和妈妈姓
 
我姓W,是和妈妈姓的,原因很简单,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离婚之前我还没有上户口,离婚后,我和妈妈家这边一起生活,上户口的时候,就安排上了妈妈的姓。
 
一直以来这件事都没有对我造成困扰,没有人过分关心我的姓到底是啥,在我们那种小地方,反正不管你是和妈妈姓,还是和爸爸姓,父母离婚这种事肯定是人尽皆知的,不过知道不知道的,也没有对我带来过任何阴影。
 
我的父母都是温柔的人,他们没怎么对我发过脾气,也许是因为天性如此,也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他们没有怎么养育过我带来的愧疚感,总之,他们从来没有让我感觉到我必须要听从他们,更像是朋友一样相处。
 
在我的姓氏问题上,我父亲从来没有发表过任何意见,即没有提出过让我改回他的姓,也没有说过这个姓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从来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一直到我高考之后,有一次和爷爷家的亲戚一起吃饭,爷爷突然提起说,还是应该把姓改回来,和妈妈姓不像话,和爸爸姓才好。
 
当时我特别生气,却说不出什么理由生气,只是故作镇定地拒绝了这个提议,回到家就和外婆吐槽起来,外婆听了大笑,说:“他想的倒是好,小时候不养,长大了,考上了好大学,就想着让你变回他们家的人了,想得美!”
 
当时我并没有很理解外婆吐槽的话,后知后觉才意识到,外婆的意思是,改回了姓,我就好像和父亲家有更多关联了,更像一个老P家的人。
 
 毫无关系的姓
 
但我所姓的这个姓,在后来我才知道,和我的外公、母亲,其实也是没有什么关系。
 
外公成长的那个年代,工作还属于分配制,每个人被规定好要去哪里上班,当时外公的父亲不想他去某个地方,就想了很多办法,最终让他顶替了另一个人的名字,去做另一种工作。
 
也就是说,外公的姓氏在那个时候就被改变了,他原本的姓氏早早被藏起来,害怕别人知道。我那时候就很奇怪为什么外婆总会叫外公另一个名字。后来才知道,那才是外公真实的名字。
 
总之,一家人全部都姓了没什么关系的姓,好像也一直不是件事。但是后来,舅舅的女儿出生,舅舅做了个决定,让她姓回外公原本真实的姓。以至于只有妹妹和外公一家人的姓看起来都不一样。
 
妹妹出生的时候我已经是高中生了,我还记得当时为了让妹妹改成姓Y,舅舅和舅妈需要签署一个证明,证明他们是自愿让妹妹放弃父姓与母性,改成姓Y的。
 
为什么舅舅要冒着需要跟所有人解释的麻烦,也要把妹妹的姓改回去呢?在舅舅看来,那是他对外公孝心证明的表现,但是外公真的在乎吗?只能说,全家人并没有人表示过反对,似乎没有人有理由反对,但同时,也没有人表现出过分热情的支持。
 
就像我和妈妈姓这件事一样,其实没有什么人讨论。
 


 又和妈妈姓
 
在朋友里,其实也有不少人是和妈妈姓的。
 
比如朋友的爸爸,是和她的奶奶姓的。在那个年代的事情,听起来可时尚了,但其实背后是因为奶奶是被领养的孩子,奶奶的父母为了延续家里的姓氏,要求结婚的时候,第一个儿子必须和奶奶姓。后来奶奶又生了几个孩子,自然就都随了爷爷的姓。
 
朋友的姐姐,生了孩子和姐姐姓,但很可惜,似乎因为这个原因,姐夫觉得抬不起头,对姐姐实施了暴力,最终离婚了。
 
双胞胎同学,两个孩子一个和母亲姓,一个和父亲姓,取了完全无关的两个名字。至于生活如何,就无从知晓了。
 
当然,像我这样,因为父母离婚,和母亲生活,最终改了母亲的姓的人也不少。
 
 姓与归属权
 
要不是最近冠姓权的事情吵得那么凶,我也没有这个契机去回忆,身边这些非父姓的人,也从没有想过要和谁姓比较好,和谁姓意味着什么。去争取冠姓权,是不是能从本质上改变家庭里母亲的地位呢?它是不是一件女权的事情?
 
这次争执倒是让我想起很久以前,一次看起来和冠姓权毫无关系的讨论。
 
那时候一个伙伴提一个观念,大意是,这个世界如果不是男性统治女性,就是女性统治男性,男女平等这件事比较难,就像在一个家庭里,如果不是老公做主,那就是老婆做主,总要有个人做主。她当时就问我,你相信男女会真的能平等吗?可能背后会有一个更大的问题了,人类,是不是一个能够放弃自己特权的物种呢?
 
回到这件事来看,好像确实是这样呀,不是和爸爸姓,就和妈妈姓,两个姓总要有一个吧,母亲作为生育者,和她姓,总比和父亲姓,要来的更理所应当一些吧。
 
改变姓,是不是真的能在某种程度上撬起父系家庭,父系社会原本的结构?也许是可以的。
 
毕竟以姓氏为载体的家族结构,正是父系家族的重要依靠,这个孩子,连带这个孩子的母亲,和父亲及父亲原本的家庭、父亲的兄弟姐妹,成为一家人,因为共享一个姓。在日本的时候,认识的日本朋友还曾经说过,如果结了婚却没有从夫姓,感觉就不像是一家人了。但这个一家人本质上,就是以父亲为主要结构的一家人。
 
但这个结构,是应该以,和母亲姓,搭建一个以母亲为主的家庭结构来取代吗?
 
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并不是没有人有能力让孩子跟随母亲姓的,有人就在讨论中提到了入赘这种说法。在很多家庭,我相信,只要母亲是更强势的一方,要去争取孩子的姓也是可以的,但当母亲相对弱势或者是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多数情况还是会和父亲姓,或者说2个孩子分别和父母姓。
 
于是另一种值得担心的情况出现了,为了有一个孩子和母亲姓,母亲所在的家庭也会对母亲施压,反而要求母亲去生更多的孩子,成了新的剥削。但最终,孩子的姓所属于的,不仍然是母亲的父亲吗?
 
对姓的争执似乎倒退回了一种物竞天择的争论里,有能力的人,拥有物,拥有人,拥有孩子,孩子成为家族里的一种财产,这孩子是老李家的人、老张家的人,这孩子,是财产。就像争论初起的时候,人们最初生气的也是,作为强势的女性形象,却没有让孩子跟自己姓。仿佛放弃了这个财产和权力。
 
但,这种争执到最后,真的女权吗?如果说女权所追求的是性别平等,是人不被性别绑架的自由,是不被物化,不被客体化。那么,冠姓权本身,是不是对孩子的一种物化呢?通过冠以孩子姓氏,强调孩子属于某个家族,属于父亲或者母亲,这件事,本质上,其实还是,太权力化了吧?
 
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跟谁姓,并不能真的决定自己属于谁,或者说,孩子其实不属于任何人,不属于父亲和父亲的家族,但也不属于母亲。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过孩子自己的一生,并不应该成为某个家族壮大自己的势力的物品,也不是某个家庭来养老的保障。同时不和谁姓,也不意味着孩子不会支持你,爱惜你。
 
就像我并不和我的父亲姓,但我依然是尊重和爱我的父亲的,因为他同样温柔地善待我,而也有很多人,和父亲姓,却不那么爱惜自己的父亲,也不被自己的父亲爱惜。
 
那怎么办呀
 
事实上,法律从没有规定过孩子必须和父亲姓,从母姓,甚至从任何其他的姓都是可以的,就像我妹妹在法律看来,取了一个和父母毫无关系的姓,但是也被准许了。
 
它是一个私人选择,虽然这个私人选择背后有许许多多的社会约定影响,但是就像是否选择结婚、是否选择生育一样,被社会看着,被指责,被议论,但只要自己真的坚持,还是有可能选择自己想选择的。
 
当然有人会认为女权主义者母亲生孩子,怎么能不和自己姓呢?就像有人会认为,你女权主义者呀,现状如此竟然还生孩子了?更有人会说,女权主义不是应该不结婚吗?
 
这些其实归根结底是个人主张。我们做自己的选择,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但同时不随意diss别人的选择,向别人的选择施压,可能才是真正女权的事情。
 
更为重要的事情应该是,不论你的孩子姓什么,真正的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当孩子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人,而不是谁的附属品。
 
至于孩子姓什么,我倒是很认同讨论里有人提到的,一些少数民族,根本没有姓,都是取名字,也可能孩子长大了看自己的名字不太爽,就自己改掉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