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情绪暴走族”吗?

 momo666 2020-05-08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情绪化的世界里,每天甚至时时刻刻,都被情绪驱动着行为。

有人曾这样说:“我越来越感觉自己不是身体的主人了,那些总是突如其来的情绪才是。它们盘踞在体内,操控了我,或是高兴,或是伤心,或是狂躁,支配我做出种种怪异的、不可理喻的非理性举动。”因为长期的、看似难以消灭的情绪化,他很郁闷,表现出了极强的挣脱欲望。

那么,情绪化到底是什么?首先它包括“好的情绪”——兴奋、积极、乐观或者强烈高昂的斗志,都可视为积极的情绪化;其次是“坏的情绪”,这是最让人头疼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好的情绪”就一定是有益的,“坏的情绪”就一定有害。

在我们体内,“坏的情绪”有三种表现类型。第一种是当面表现出来的;第二种是在背后表现的;第三种是从不表现的。这三种情绪的危害程度也是逐次加重,以第三种危害最大。

第一种我们很好理解。有人做了让你不满意的事,说了伤害你的话,你马上对他表现出自己的想法:“我很生气!”还可能是立刻发脾气,或者指责他,绝不错过对质的机会。而且,你肚子里绝不留东西,不管什么想法都一股脑地说出来,至少也让对方意识到:“啊,这个家伙在生我的气呀!”然后你的心情就好多了。这就是当面的坏情绪。

第二种呢?我去很多地方都遇到过第二种情况:接待服务人员热情可亲,体贴入微,细心周到,但一转身就拉下脸,让你觉得他其实很不高兴,很不乐意跟你打交道。这就是第二种坏情绪的表现之一,实际上就是一种两面情绪的复杂反应:A面的情绪是好的,是工作需要;B面的情绪是坏的,是他的真实情绪。还有的人开会时挨了训,或跟同事发生意见不一,他不会当面发作,而是跑到卫生间、楼道、天台上生气,有的回家后发泄给老婆孩子,这也是常见的表现方式。

这些不正常的情绪化,特别是坏情绪,引发了很多“战争”。美国一家调查公司提交的资料显示,2013年上半年,在加州地区的离婚事件中,1000件中会有约730件是由于经常吵架引发的,总有一方的理由是:“我不能忍受他(她)的脾气。”他们因为某一方甚至是双方的情绪化,互相制造压力,用情绪武器攻击对方,最后一拍两散。

有的人把内心的坏情绪扩大化,不但与别人战争,与自己也在不停作战,引发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朱小梅是一名华人女孩,她今年只有24岁,老家在山西太原,大学毕业后就去北京寻找机会,只工作了3个月就失业了。

用她的话说:“我每天都在跟人战斗。”2年前她来到美国,先在新泽西男朋友工作的城市待了半年,又跑到了洛杉矶投靠亲友。现在,她开始到我们的机构寻求指导,以帮助她解决一个在她看起来非常重大的问题:

“为什么我到处都有仇人?”在朱小梅看来,几乎所有的人——包括她的父母,都在跟她作对。从五六岁起,她和父母之间的战争就开始了。母亲经常大吼着阻止她去做某件事,父亲也经常因为考试成绩对她大发雷霆。

现在,她对未来的任何一次选择,都会引发与家人的争吵。在她的故事中,似乎没有一个人愿意心平气和地讨论事情。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以大家都不开心的结果结束。

工作后,情况更加严重了。她觉得公司的同事都在算计她,试图阻止她对于美好前途的向往。朱小梅说:“我从没想过这是情绪在控制我,我只知道自己的情绪每天都变化无常,猜测别人的心思,他们的随意之语,也会成为我愉快或者痛苦的来源。如果我觉得他们在做对我不利的事情,我就会发动与他们的战争。”

从她的同事口中我们了解到,朱小梅的性格阴晴不定,或者说有点“反复无常”,是一个特别情绪化的人。她喜欢说一些伤害别人的傻话,跟对方争吵,把办公室闹得鸡飞狗跳,最后在这个地方待不下去。换一个新地方,还会接着上演由她的情绪主导的战争。

这真是令人恐怖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情绪化的人到底还有多少呢?我们难以计数。但是,从具体的表现中人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存在,以及这些情绪化在自己身上的体现。

情绪化的共通点在哪里呢?

比如,脾气变化无常。

谁也不清楚他的脾气何时会变,他就像六月天一样,8点时还是正常人,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情绪的能力,讲道理,明是非,思维清晰。但到了9点,他的态度就完全变了,他突然推翻了一个小时前的结论,好像得了狂躁症一样对着你生气——所有的东西都是你的错,他没有一点责任。

在几分钟内,他们能变换好几种情绪。刚才还想要的东西,一会儿就完全失去了兴趣,他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人总是会告诉你:“我就这样,怎么了?”你没有办法跟他沟通,就像这种情绪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你对此也无可奈何一样,它定期爆发,如影随形。

再比如,容易生气或亢奋。

当它来临时难以控制,这是情绪的突发性。朱小梅这样阐述她的感受:“任何人一句十分随意和普通的话,一些无心之语,都能让我恼怒不止,或者狂喜不已,就像喝了酒一样。我难以控制情绪的突然爆发,一会儿倾盆大雨,一会儿又晴空万里;一会儿乌云密布,一会儿又彩虹高挂。我知道这样不对,但开关不在我的手中。”

愤怒和亢奋突然而来,又会突然消失。这一类人解释不清原因。他们在情绪化的感性世界中无法摆脱,产生让他痛恨却又无奈的情绪的“泥潭体验”——就像双脚陷在了泥潭之中:“我很想拔出来,但谁能帮我?”

在性格上情绪化的共通点很多。有时我们能从自己的身上发现这些特点,并发现其中的共同点。情绪化的人心思细腻、直觉敏锐,并且十分敏感。他们很容易去猜疑别人,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他们善于观察,也容易被一些小事情感动(易于兴奋的根源)。

当然,如果他们所发现的东西无法被自己接受,就会立刻产生憎恨的感觉,并做出冲动的选择,比如转身离开。从此以后,他只记住了丑恶面,对这些东西的优点全部忽视,不去想,也不会肯定——虽然他的内心十分清楚自己的局限,但嘴上永远不会承认。

很多人都问情绪的来源,以及它的表现形式。事实上,情绪并不神秘,它的产生完全在我们的潜意识控制之中——虽然经常让人感觉到你对它是失控的。这是因为,性格是我们情绪的“肝脏”,性格与潜意识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双重性格”的基因,在体内就形成了情绪的A面和B面的雏形。A面代表了正情绪,B面代表了负情绪,就像正数与负数一样,中间的界限就是“零”。我们情绪的数值,视它对意识的困扰程度而定。如果是积极的困扰,则呈现为A面,积极指数越高,A的值就越高;如果是消极的困扰,则呈现为B面,消极指数越高,B的值也就越高。

听起来,洞察情绪的本质好像很简单就能做到,实际上,我们总是无法在情绪的自我管理中“自主”地达到一种平衡和健康的状态。就像扔硬币一样,不是正面朝上,就是反面朝上;不是A值过高,就是B值过高,很难实现中性情绪,也就是达到理性的状态。

人们在两面情绪中起伏不定的具体表现有:

他们上一秒钟在信誓旦旦地讲述自己对于人生的见解,对于某一件事的观点,可能下一秒钟就突然搬出了一套完全相反、对立的观点,自己将自己打倒。

他们一会儿积极地面对困难,发誓要制订一个雄伟的计划,立刻行动起来,改变困境,一会儿却又突然沮丧地一语不发,扔下工作、自暴自弃了。

3. 他们昨天还跟恋人甜言蜜语,规划着幸福未来,甚至已经开始设计婚礼的细节,讨论要生几个孩子,第二天早晨却已经在考虑是否分手了。

当你和这种人相处时,你会有种恐怖的感觉,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钟他会怎么想、他会如何去做;你很难猜透他们的心思,也总是遇到沟通的障碍,并觉得这种人真是莫名其妙,完全是情绪化和不可预测的。

现在,你可以根据描绘,闭上眼睛体验与回忆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时刻呢?如果有或者它经常出现,我们就可以确信,你是非常需要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和管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