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在改种再生稻,这事到底靠不靠谱?

 文明世界拼图 2020-05-08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春播春耕的大忙时节,田间地头到处呈现一片“闹春耕”热闹景象,种粮大户和农民们正忙着整秧田、播种。

与往年相比,今年许多地方都在大力推广再生稻种植,再生稻到底怎么样?种植又有哪些技术特点?今天,我们聊一聊再生稻这个热门话题。

什么是再生稻?

再生稻是指头季水稻收获后,利用稻茬上存活的休眠芽,采用适宜肥水管理技术和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开花、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的种植模式。

在我国,再生稻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只不过,历史上,往往将再生稻视为一种自生、自长,有则收、无则丢的“意外”收获物,没有将其列为正规的栽培技术加以研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南方适宜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再生稻。不过,受品种及生产条件限制,再生稻种植没有形成气候,也没有被相关方面所重视。

再生稻怎么火起来了?

与“两种两收”的水稻相比,再生稻栽培不需再重新播种、育秧和插秧,也不需耕犁耙田,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成本低,只需60多天就能收获250—300公斤优质稻谷。

再生稻相当于只需一季成本,头季加上再生季,亩产过吨粮,粮食总产有保障;加上再生季不需打农药,再生稻米质优、口感好,效益明显好于种双季稻和一季稻。

同时,再生稻俗称“懒人稻”,种得早收得晚,完全错开了农忙和“双抢”高峰期,农户也不用为“双抢”请不到人发愁。

总结起来,就是再生稻种一次收两季,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增产、增收、米质优,消费者青睐,农民得实惠。

政府为什么大力推广再生稻?

当前,农民对双季稻的种植意愿不足,导致部分双季稻重点产区的双季稻面积大幅减少。双季稻种植季节紧、成本高,尤其在7月上、中旬出现‘双抢’农忙阶段,任务重、天气热、请工难度大。

除此之外,再生稻种植有利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当前,较为普遍的水稻种植模式包括双季稻(早稻连作晚稻)、中稻和中稻蓄留再生稻(即再生稻)等模式,与其他模式相比较,水稻再生季只施用农药1—2次,肥料用量比一季水稻少。据统计,再生稻比一季中稻增产53.85%,每产1吨稻谷减少农药用量20%,肥料利用率提高6.8%,外观或食味均显著提高发展再生稻不仅能保障粮食安全,还能提供优质安全的粮食,符合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目前,在我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已经将推广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种植作为重点。湖北省再生稻生产区域生态条件好,大部分水稻种植地区的光、热条件均适合再生稻生产。其中,在江汉平原生态适宜区,以荆州市和天门、潜江、仙桃为主,具有再生稻生产潜力的面积约为250万亩;在鄂东、鄂东南生态适宜区,以黄冈、咸宁、黄石、武汉、孝感为主,再生稻生产潜力的面积可达到300万亩。由此可见,再生稻生产潜力十分巨大。

发展再生稻需要注意什么?

近年来,看到种植再生稻效益好,很多农户和合作社都想改种再生稻。

对此,专家的建议是先试种再扩大。因为再生稻技术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注意五个关键口:一是选种关,品种一周之内要齐穗。二是水源关,再生稻要在大田里生长6个月,既要灌得上,还要排得出。三是施肥关,一定要把底肥施足。四是病虫关,前期注重防控稻瘟病、纹枯病。五是收获关,再生稻头季稻谷会在8月中上旬集中上市,要看机械收获及烘干设施能力跟不跟得上。

目前再生稻种植,农机仍需提档升级,尤其是在插秧机和收割机的问题上,还有很大的制约瓶颈。

机艺融合破解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难关

农业要上水平,农机农艺结合是个趋势,再生稻大苗栽插的技术改进、头季收获的机械化都是种植产业链中很关键的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一些省份的农机部门已经开始积极探索,从政策、科研、培育新型农机经营主体等方面下功夫。

从政策角度,积极将再生稻机械化生产所需农机具纳入补贴目录,并且对新研发机具开辟“绿色通道”,快试验,快鉴定,快归档,加速其推广应用进程,并对再生稻机械化生产给予必要的项目支持;在科研技术方面,打造再生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智库”,集合专家的力量,整合农业科研、管理、推广、生产、企业等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开展再生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联合攻关,建立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示范样板,科学制定再生稻全程机械化发展规划和整体解决方案;依托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力量,通过合作社集中育秧、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为农户选择适宜的育秧方式与插秧种设备,选择合适的耕整机械与作业方式,选择合适的机械插秧与田间机管配套模式,选择合适的收获机械与收获方式,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田间管理机械,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