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诞,字“仲将”,后汉太傅韦端之子,官至光禄大夫,三国曹魏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去世,享年75岁。能书善画,又能制笔,尤精于制墨。享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的美誉。 ▲以笼盛诞 高空题匾 韦诞是魏国大书法家。他是张芝的学生,索靖的老师,是名师之徒,名徒之师。韦诞的书法特点就是犹如龙虎盘踞之感、剑拔弩张之势。从其制墨的工艺上看,与张芝笔、左伯纸并称为“三绝”。书法史上说他诸书并善,尤其精于题署,就是擅长写榜书。他的八分、隶书、章草、飞白也非常高妙。据说魏国宫殿楼台之上的匾额皆出自他手。 有多高妙呢?据说本来朝廷任命他作武都太守,放到地方去做官,但因为书法好,需要题写牌匾,朝廷离不了他,便转为侍中,改为京官。 ▲韦诞书法《终年帖》局部 那个时候可能房地产很热,朝廷大建楼堂馆所,而当时又重视文化,楼殿一竣工,就要题写匾额。洛阳、邺城、许都三个重要城市的宫观牌匾都出自韦诞的手笔。 朝廷为他准备了笔墨纸砚,他却给皇帝打报告说:“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之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逞径丈之势,方寸千言。”用老师的笔,左伯的纸,自己的墨,再加自己这只手,写出的字大可径直寻丈,小可方寸千言。自得之意溢于言表。 ▲韦诞书法《终年帖》局部 韦诞在前人用墨基础上研制出来的制墨工艺,主要包含五大工序: ①制烟:是通过松木的燃烧获取“松烟”的工艺过程; ②去雑:是用筛子筛去松烟中的杂质,使其成为匀细粉末; ③配料:是按配方将松烟粉末与胶、朱砂、麝香和其它辅料混合; ④舂捣:是将配好的材料放在铁臼中进行杵捣,杵捣次数不少于三百下,越多越好; ⑤合墨:将杵捣过的墨泥用手捏制或用模具模压成型,制成成品墨。 后来,魏明帝建造了陵云殿,“凌云阁”三字榜(匾额)决定由著名书法家韦诞书写。可是,由于工人的疏忽,字还没有写上,就把匾钉上去了。只好让韦诞站进一个筐里,用辘轳把他拉上去,在空中书写。据说我们老韦时年58。大殿太高,据说离地二十五丈,韦诞大概有恐高症,保护措施又很落后,使得我们的书法家心惊胆战,双腿发软,等下来的时候,须发都白了,仅存一息。 韦诞云:“魏明帝凌云台成,误先钉榜,未题署。以笼盛诞,辘轳长絙引上, 使就榜题。去地二十五丈,诞危惧,戒子孙,绝此楷法。”老韦秉着惜命的理念回家立了一条家规,子子孙孙都不准练习榜书。 韦诞作为制墨祖师确实是名不虚传,很长时间,无论书写还是印刷,人们都用韦诞创用的方法制墨。难怪后人都说韦诞是制墨技术的发明人了。 我们中国的墨,相传甚久,制作讲究。它不仅具有使用价值,更为书画、印刷所不可缺少,而且还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是享誉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