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广州人 | 越秀山上球形水塔

 哈哈狮的信箱 2020-05-08
民国时期“四大水塔”中仅存的一座水塔,如今养在深山人难识。

1931年建成的粤秀山水塔(黄一洲提供)

这是越秀山水塔目前遭遇的窘境。已近90年的越秀山水塔,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多年,越来越与世隔绝,游人只能透过杂乱无章的树丛,窥探水塔的一角。与名声在外的镇海楼、明城墙和五羊石像相比,同在越秀公园内的这座球形水塔,更像一位见证沧海桑田后小隐于山野的“雅士”,闲看春华秋实、花开花谢。但它在往日的明信片里,也是个人文景观。在过往近七十载的岁月里,广州大部分老城区的饮用水都必须途经于此。如今,水塔早已慢慢淡出民众的视野。

越秀山水塔矗立在中山纪念碑不远处,作为广州历史上建造最大的水塔,同时也是广州解放前建造的四座著名水塔中仅存的一座,静静矗立山头。


水塔呈一不规则的圆形,全身涂有绿油漆,塔身材料统一使用钢板钢柱,整个塔身高达14.6米,内径12米。水塔从底处仰望,更像一个巨型的氢气球。民国十八年(1929年)一月,时任广州特别市市长的林云陔提请政治会议广州分会同意,接管了“商办广州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广州特别市政府自来水管理委员会”。其时,越秀山仍沿用着明朝永乐年间名号,称为“观音山”。因此,越秀山水塔当时也被称作“观音山水塔”。

资料显示,水塔建造的位置,恰好是选在一方圆形的炮台上。当时广州每天正午12时都会在五层楼(即现广州博物馆)西侧的象岗炮台放一响炮,向市民报时。由于水塔建造选定的位置恰巧是放午炮的位置,于是为了建造这个可容水24万加仑(即1095立方米)的巨大水塔,由政治会议广州分会决定:“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七月十九日起停止放中午炮,将大炮拆迁作展览品,该象岗炮台则用于建设越秀山水塔。”

在越秀山水塔建成之前,广州城市供水的有西关水塔和东山水塔,由于这两座水塔分处广州的东西两端,市中心的自来水经过管道的长途摩擦阻滞,水压下降,水流缓慢,时断时续。因此,位处越秀山象岗炮台的水塔的兴建,便显得必须且迫切了。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月一日越秀山水塔正式启用,开始向市区内10层楼以上供水。由于当时广州市内的高层建筑并不多,加上水塔位于越秀山的山岗之上,海拔够高,因此该水塔对广州的自来水供应,曾经起到过相当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区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特别是1949年以后,市区扩展了十几倍,老式的供水系统已无法满足生产、生活需求。随着附近地段对供水需求的日益增长,越秀山水塔因容积小,且另建越秀山水库,其作用大减,至1990年底仅向附近小范围地区供水。至1998年初,该水塔停止使用,完成其历史使命。随后,水塔被移交至越秀公园,作为越秀山标志性建筑和广州市的人文景观保留,1999年被评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水荒中等水的小女孩


岁月流逝,越秀山水塔退出了历史舞台。对于城市的“新生代”而言,更是不知水塔为何物。随着城市的变迁,也许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东西,像“水塔”一样慢慢地被时间、被发展的浪潮所掩盖。这固然是时代进步的需要,只是在更新换代越来越快速的今天,不要忘记为这座城市留下一些“集体回忆”,留下一下成长的印迹,偶尔让大家来“怀旧”一下。

读者回响:《街头响起几十家报童的叫卖声》

草翠(依慈):今时今日若可以这样百花齐放广开言路,报纸这条“咸鱼”,一定会返生。百姓的戾气亦会大减,我不知会不会太天真?

眼镜:“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读书时老师教的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