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吹给母亲节的冷气

 陈皮朵娃 2020-05-08

  

母亲节来了!母亲节来了!

春风像杨柳一样扭着腰肢为春天舞蹈,有母亲穿过柳丝扛着扭不动的大粗腰,为家庭生计厨房伙食奔波。

这个节日,我很少看到网下有什么庆祝活动,无论菜市场,还是街上,人们一如既往面无表情。我曾经咨询过饭店和花店,店员店主们表示,销售和订餐都并无特别波动。所以,母亲节,是个网络节。情感脆弱的,大约会在网上用表情哭上一天;朋友圈里都是孝子孝女,点赞的手可能也会抽筋一天。

不过我倒是不想说孝子孝女们什么事,虽然可以建议他们不妨放下手机走下网络,代替母亲的手,去给自己刷个鞋子洗个碗,但是这毕竟是私事,别人母亲愿意让孩子歇着,我着什么急。比如我儿,也一样睡到中午才起来。哈哈哈哈。我不介意,他幸福就好。

初夏的天,已经开始燥热。我,我只是来吹冷风的。而且不是吹一口,而是,吹两口,大大的冷风。

第一口冷风:我要说的是母亲,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福利,但既然都有节日可过了,除了做了母亲,还做了什么与母亲这个称号相匹配的事。

曾经看过一篇真实报道:一位母亲,把滚烫的热油喂入六岁的女儿口中,致其惨死。而这个母亲竟然说是要教育女儿不再偷吃。这么恐怖的教育,我想未出世的孩子若有所知,必是不肯来到人世的。其实呢,据后续报道,我分析,这位母亲之所以要向亲生女儿施以惨手是因为不喜欢,不喜欢是因为女儿非亲自带大,其曰之:“不贴心”。是一颗什么样的心,不与贴之,就要残害荼毒。

三毛在一次谈话中答问,怎么对待未来的主人翁,她的回答:“爱他,这是一定要的!”

爱他!孩子光赤心身来到尘世,第一个爱他的行为,是找块布将他包上,人间冷,人间热,爱他的人必须给他以温暖,或庇之以清凉。而后饱其腹,用母亲畅涌的乳血;而后正其行,用我们堂正的榜样;而后开其智,用我们敏锐的思想。这是爱他!孩子在这个世上,母亲不爱他,他就是完全无助的,象是一星漂在大海中的萍,孤单、无奈、无依无着,如果不爱他或者爱不起他,那么不要制造他。否则,将是罪恶的。

爱的包容何其之大,爱的责任何其之重,如果担不起这个责任,也还是不要去碰他。孩子光赤心身来到尘世,光怪陆离的诱惑他会挡不住,妖魔的邪魅他会挡不住,做母亲的除了爱他,还要帮他一起抵御一起斗争,孩子才会由嫩笋破土而成临风修竹。

说到爱,我们更多的母亲,普遍有一种特殊的爱给自己的孩儿。比如校园暴力频出,那些未成年人对于同学的残忍,超越了年龄,甚至超越了人类的范畴。这些孩子也是有母亲的,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但是祂们的母亲在做什么?为什么祂们会对于同学没有一点同类的悲悯?母亲做到爱祂们的同时,有没有教会祂们爱别人?有多少母亲,私底下告诉过自己孩子,揍别人要心狠手辣,大不了打伤了别人,老妈去给赔老母鸡?有没有?

有一次自助餐,两个母亲当着几个孩子的面,在说另一个不在场的孩子,在她们口里,那个孩子以及穷困的家庭简直猪狗不如。这样的言传身教,对于她们穿着得小公主一样的女儿,是一个什么榜样?其中一个女孩子,已经初步显露出霸道的行为,在取菜厅把用具搞得叮当作响,菜汤洒溢,并用手肘直接顶开打算指导她用勺子的服务员,眼睛都没看一眼别人。

还有一个古老的俄罗斯故事,说的是一个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儿子受到魔鬼的指使,要他捧着母亲的心去献给魔鬼,做母亲的竟然无怨无悔地敞开了胸怀。儿子捧着母亲血淋淋的心,穿过黑暗的森林走向魔窟时,他能感觉到母亲的心在颤动,当儿子被一块石头绊倒在地,尘埃中母亲的心温柔的问:“儿子,你摔疼了吗?”这个母亲可谓是爱的典范,感动过一代又一代的俄罗斯人。但这母亲的爱其实并无可取,爱如果无法升华就不再绚丽,不再伟大,而只是悲凉、耻辱、可怜,甚至是罪恶的。因为这爱同样葬送了孩子,尽管她为之付出一切,甚至生命。

莫说母爱是无私的,或许换个角度看,无私的背面,是纵横交错千头万绪的自私,只是没有人愿意站到背面去正视。背朝太阳,看到的是阴影,喝鸡汤的愿意只看阳光,但是只面对阳光,阴影它也并没有消失。

有句话说:孩子生来就是孩子,孩子的一切,都符合孩子的天性,而母亲,并非天生就是母亲,做母亲要学习,不爱自己孩子的不配做母亲,但光爱自己孩子也是不够的。爱,不只是一个字,孩子很脆弱,任何不经意、不认真、不耐烦,他都承受不起,他的生命和灵魂都经不起蹂躏摧残,他会碎掉会变异。爱,确实不只是一个字,要磨练、要淬火,孩子的灵魂方能钢而弥坚,立足于母亲的心尖,在天地中写一个铮铮脆响的“人”。

第二口冷风:爱,还是一面镜子,母亲的美丑,通过爱投射到孩子身上,你的样子,就是你孩子可能成为的样子。你的爱有多长的投射,你的孩子就有多远的爱之人生。

最近,连篇累牍的反孝道文章,又奇葩竞放了。

无论活的多么窝窝囊囊,骂父母倒是神采奕奕,甚至认为老年人需要年轻人的扶助,是对子女的“拦路抢劫”。

本果年轻人,砸“孝”道,画风真的好诡异,现实所迫,如今的年轻人,无论内心意愿如何,实际基本都是必须啃老的。除了年轻女子为了自私,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必也没有资格砸 “孝” 这个话题。因为年轻女子她无论多么反对“孝”道,也不会不理睬自己爹娘。

她们打算结婚时,也不打算自立,所以要论克行卖,都要敲诈对方房子车子和彩礼以及高档婚礼……没有达成全部敲诈的,只是因为自己原材料实在太差。

敲诈成功,开始装新式女性,砸孝文化,只是翻脸不认老公家亲人的借口。作为男人,跟着砸“孝”,除了蠢蛋,只有坏蛋。

有钱的老人被啃,没钱的老人被弃。是不是这样?看看身边就知道。

一些年轻人,不敢去跟压迫者争,跟爹娘争都是一把好手。不敢追问,为什么在这里作为纳税人,没老人资助连个老婆都娶不起?女人宁可坐宝马里哭,也不坐自行车后面笑,这个现实,你不敢面对原因所在,不去想为什么房价彩礼价远远超过四五十岁之前的收入总和?

没有女人敢于自问:作为也要做母亲的,或者已经做了母亲的你,没老人你是不是带的起孩子?你朝七晚九不着家,用什么时间养孩子?为什么你不能享受大多数文明国家对于年轻母亲的福利?你为你的人生权利,做了什么诉求和争取?你不靠老人,啥都不行,你端了饭碗,就腾不出手抱孩子,你抱着孩子,就没有挣饭的机会。只有爹娘无法抛弃你无法欺负你,替你顶风挡雨,老而不休地去孝顺年轻人。

这个世界,你可以说谁都对不起你,但你成年后一直在使用老人的金钱、时间和精力,你唯独不能说的一句话,就是怪罪爹娘。

关于养老和孝顺,把矛头指向民间,让亲人之间互撕如狗,这是谁的发明?谁播下了这么恶毒的种子,哪个种族哪块土地会如此奇葩竞放?亲情互助原本无错,所谓“孝”文化,只是历代统治者为了让草民完粮纳税终身,却不承担养老责任的花招。无耻利用本来善意的孝亲文化,达到盘剥草民终身的目的。

文明程度高的西方世界,不讲究孝敬父母吗?拿澳大利亚来说,生一个孩子,政府奖励一万澳元,两个孩子五万澳元,三个孩子,国家养。他们可没有老人帮带孩子的习俗,生一堆孩子,自己带。一般来说,只需要一方出去工作,在家带孩子的也别说没工资,奖励给孩子的,实际也是带孩子的酬劳。做子女的,只要愿意住在到达65岁以上年龄的父母住宅附近,方便探视父母,政府就给子女发孝亲护理费。

反观本国,生命不息,啃老不止。不去追问源头,没有胆识尚可理解,但凡有半点新文明意识和有爱的心,都不会无视如今有钱老人被啃,无钱老人被弃的社会事实,却如虎如狼地、唾沫横生地谩骂生命的来源。历朝历代统治者推卸对纳税人的养老责任是该谴责,草民对于孝亲养老的责任不堪重负是该诉求,但是,因为谴责有风险,诉求也有风险,于是,转而用一种把老人啃碎不吐渣的吃相,来为自己的怯懦遮羞?

说句忧心仲仲的重话:现在生猪活羊的年轻人,没有社会福利的改善,打算自己老去那一天,如何活法?又如何死法?

作者:陈皮朵娃

(图片取自网络,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