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中医都有一个自由梦

 医者仁心333 2020-05-08

作者/张强、程苓峰等 ⊙ 编辑/蔡仲逊

编者按:前些天有位师姐给我打电话,探讨她离开体制而自由执业的想法,当时就想整理这么一个专题。我身边已经有不少自由执业的中医,据我所知,很多中医同仁都向往自由,这可能跟中医的自身特点有关,大概每个中医都有一个自由梦吧。

  今天是关于“自由”的三篇文章,主角分别是一位中医、一位西医和一位媒体人,不是鼓励所有人都自由执业,只是想让向往自由的朋友有所启发。我也写了一篇,关于个人以及中医书友会的自由,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底部“阅读原文”。


独立思考的中医者邢斌

兰溪布衣

上网碰到多日未见的同学,告诉我邢斌老师从上海中医药大学辞职了,惊讶之余又释然了。

在“唯名利是务”的今天,大学老师还是比较让人尊重的职业。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师。官终究是在位时显赫一时,一旦不在其位,门前冷落车马稀。教授就不一样了,只要有这样一个称号,到死都被人咸目敬之。在喜好面子的国人眼里,学术外衣一披,等于自己的品味提高了一个档次。所以现在有钱人都急着往“院士”里凑数,丑闻层出不穷。君不见有多少领导、富豪都有一顶博导、教授的帽子戴着,如何导博士,如何教授学生怕自己心里也没谱。

外人眼里,邢斌作为一个大学教师,一边临床,一边教书,似乎名利全有。如此让人羡慕的职业,居然像得失心疯一样的辞掉,着实让人费解。

这个社会,为兴趣爱好自我活着的人太少,邢斌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读书、临床、思考是他追求的生活,名利对他如同浮云。现在的他除了每周看四次门诊,每月做几次中医讲座外,其他时间就是读书、思考、总结临床的东西。他解脱了,不用受外界太多束缚,有更多的时间去真实的活出自我。这个世上少了一个教授,多了一个中医思想者。

(注:邢斌与我亦师亦友,曾先后在医院、大学工作数年,有《危症难病倚附子》、《方剂学新思维》《中医思想者》等著作问世,我曾写文记之。)

【本文摘自兰溪布衣的新浪博客,写于2011年8月。】


从李娜夺冠谈医生职业化

作者简介:张强(Smile医生),浙江温州人,出生医学世家。祖父张泽夫为当地有名的中医,外祖父俞仲志为当地有名的西医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我国血管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曾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2012年底,有着十年科室主任经历的张强宣布离开体制执业。他说:“从此,我不再是张强主任、张强教授,而是张强医生!”

李娜的再次夺冠,让我联想到医生的职业化

李娜作为离开体制的职业运动员,在她的自传序言中写过这样一句话:“职业运动员和专业运动员,大家肯定会觉得这两个名称没有什么差别,但对我来说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和体会。”

我感同身受。

【职业医生的职责】

如果说,李娜的职责是专注于打好比赛。那么,职业医生的职责就是专注于看病。

职业医生不必因为论文科研指标而挤压给病人服务的精力和时间。

职业医生不必为晋升或行政职位而烦恼。

职业医生只需对病人负责。

对病人负责,就是对其他一切的负责。

【职业医生的机会】

如果说,李娜必须接受更科学、更严酷的训练,才有今天的荣誉。那么,职业医生对自身的要求和标准,只有高于行业标准时,才有机会获得市场。

职业医生的技术水平高低和服务水准,决定了其地位和社会认可度。

是马是骡,到马群里遛遛,而不是在骡堆里遛遛。

【职业医生的平台】

国际赛事是李娜的平台。

合适的医疗机构,就是职业医生的平台。

所谓合适的平台,就是平台尽最大努力服务医生,医生尽最大努力服务病人。

【职业医生的团队】

李娜的胜利,是团队的胜利。

职业医生的执业,离不开团队的支持。

专家、临床助理、麻醉医生、护士、客服、秘书,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默契配合,各司其职。

(编者按:对中医而言,团队可以理解为诊所的工作人员,以及自己的师友。)

职业医生能够以最大精力投入到病人的诊疗,团队功不可没。

【职业医生的压力】

李娜所遇到的所有压力,也是职业医生的压力所在。

经济上的不可预知,同行的明枪暗箭,不明舆论的纷扰,失败带来的纠纷。

但是,所有的压力都被职业医生视为动力。

【结束语】

中国的体育界,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职业运动员。

中国的医疗界,会出现更多的优秀职业医生吗?

【本文摘自张强医生的微信平台,写于2014年1月27日。】


自由人

作者简介:程苓峰,著名自媒体人,中国媒体业新锐人物,“80后”概念制造者。 06年以一篇《生于80年代》引爆潮流,引发CCTV新闻联播等上千家中外媒体在随后三年时间里持续跟进报道。他曾任网易科技频道主编、腾讯网科技中心总监。

2012年8月29日,程苓峰发布微博:我已离职。迁居南方小镇。我选择不打工、不创业,专心做个人媒体,关注互联网。通过微博和各媒体专栏发布信息,通过稿费和咨询获取收入。个人媒体和社会化媒体是雌雄一体,是大势所趋。我相信自由身更利于创意,令作品更出色影响力更大,有体面的收入。以激励媒体人脱离机构束缚,促进行业透明和制衡。

程苓峰前段时间出版了《自由人》一书,附标题是:互联网实现了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以下是该书序言的节选:

自由无价。而现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自由。

淘宝给了谁自由?由大学生、家庭主妇、城市无业者、农民们组成的小卖家。他们不需要交房租,不需要工商注册,不需要看老板的脸色,自己给自己打工。

起点中文网给了谁自由?写手。它一举解决了读者的汇聚、发行的渠道,以及付费的方式三个问题,使写手们不再只能依附于一家报纸,拿微薄的工资,过清贫的生活。

MegaStudy给了谁自由?教师。MegaStudy这一类的教育平台一举解决了学生的汇聚、视频课程的录制,以及便捷的付费三个问题。优秀的教师们再也不用隶属于某个学校,不用再给俞敏洪打工,而可以有独立的品牌和属于自己的学生。

K68给了谁自由?设计师。

苹果的AppStore给了谁自由?开发者。

拥有AdSense的Google给了谁自由?所有的网络内容生产者。

激进一点地说,我们正在迎来一个“个体户”的时代,也就是自由创意、独立创业的时代。接下来的问题是:下一个可以被解放的群体在哪里?如何解放他们?如何造就一个可以提供“云服务”的平台?

记者?医生?律师?会计师?清洁工?保姆?天才?

如果你想到某个答案,就去干吧!要么,给一群人自由。要么,借助一个平台自由起来。互联网,本来就是一群自由人的自由联合。

互联网,以其指数级成长方式将各种不公平的传统体制的线性资源置于可有可无的地步,创造出接近公平的竞争模式,并全面接管中国的经济形态。

这一段时间自媒体被广泛议论。尤其一些投机起哄、不懂装懂的人也掺杂在其中,有点乱。作为一个身体力行的自媒体,我也来说一说。

对任何一个有本质创新的事物,别高估它初期的力量,也别低估它长远的力量。

自媒体最佳战场是微博还是微信?

自媒体最佳的战场当然是微信。因为微信相对私密,也正因为此,微信有一个不同于公开性微博的设计:每个账号每天只能发一条信息,以免频繁打扰用户。这个设计就要求媒体必须发最精华的内容。数量不能改变了,质量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而当自媒体与媒体组织竞争时,因为是一个人PK几十个人,所以在创造内容的数量上一定是吃亏的。自媒体由于其自由度高、创意不被阉割,所以质量上是有可能胜过媒体组织的。当然,只是有可能。

在微信上,比的是“单点浓度”。在微博上,比的是“多点广度与平均浓度”。为什么微博上比的是“多点”。因为在微博上发信息数量不受限制,所以总有尽量发多信息的动力,去抢占页面头屏和尽量多的用户时间。这样,人多势众的媒体组织就有优势,而只有一两个人的自媒体在数量上就落败了。

打个比方,微博就像平原,微信就像峡谷。平原上作战需要兵力对等,敌方一字排开,我方也要一字排开,如果我方只有一个人,无论这个人多强,被对方的几十人包围,首尾不能兼顾,也必死无疑。峡谷作战的特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敌方人数再多,也只能排成一个纵队前进,我方还是只有一个人,但只要足够强悍,来一个杀一个,就能守住关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