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笛子为什么能吹出优美动听的声音? 一根竹管做的笛子,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仅在竹管上开了几个洞、在“吹孔”管内上端 装上一个木塞(又称“笛脑”).怎么能吹出音乐来呢? 原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簧片、钢丝或琴弦振动了能发出声音。同样液体和气 体经过激烈振动,也能发出声音。 笛子里面虽然是空空的,可它里面却有着一条看不见的空气柱。当受到外力振动时,这条 空气柱就会按一定的频率发出声音。空气柱越长,频率就越小,音就低;空气柱越短,频率就 越大,音调也就越高。当你把嘴唇放在吹口上,就吹出一条又扁又窄的气流去振动笛子里面的 气柱,笛子就发出声音了。你根据乐曲的需要,放开或按下不同的音孔,使空气柱忽长忽短, 就会吹出不同的声音。
(二)吹笛子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吹笛子与拉二胡、弹琵琶不同,它需要“运气”。有些青少年很想吹笛子,但怕吹笛子会影 响身体健康,思想上有顾虑。其实,吹笛子也是一种“运动”,只要我们掌握吹笛子的正确姿势 和呼吸,运气等方法,平时积极锻炼身体,讲究卫生(保持笛子的清洁,不要和别人共用一支 笛子),注恚吹奏时间不要过长,不仅不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反而能增加肺活量,增进身体健康。 (三)新买来的笛子怎样进行消毒? 新买来的笛子,不管“新竹”和“老竹”制的笛子,有时竹管内可能会有蛀虫,它不但影响 清洁卫生,而且日子一久容易蛀坏笛子。可以用盐水来杀菌消毒。先用少许盐,然后加.卜清水, 把笛子放在盐水里浸二十分钟左右即可,新买来的笛子,最好在“吹口”附近用酒精消毒。
(四)什么叫竖笛? 竖笛,又称直吹笛、牧童笛。它与竹笛不同之处,它是竖着吹奏,而且在笛头上装置一个 “叫簧”,这种笛子一吹就响,一学就会,很适宜低幼儿童学习。我国的竖笛有着悠久的历史, 并在演奏上保持了民族的特色。古时称它为“顺笛”。近年来出现了用塑料制成竖笛,并从国外 引进活动笛头装置,这样不仅扩大了音量,美化了音色,而且还能调节音高,它是学校开展器 乐活动,将乐器引进教室的很好教具。
(五)为什么笛子吹久了会觉得头昏、嘴酸? 吹奏笛子,呼吸要比一般频繁,加上初学者往往运气不当或吹奏过久,就会感到头昏。嘴 酸是因为吹奏时嘴唇和两颊肌肉伸张收缩活动过多而产生的。所以在练习的时候,应该注意掌 握运气的方法,按照乐谱上标出的呼吸记号来吹奏,不要乱吹,运气要自然些。此外,要注意 控制练习时间,初学时每吹十分钟左右就休息一会儿,不要吹得太疲劳,使肌肉太紧张,练习 的时间逐步增加,锻炼久了,就不会头昏和嘴酸了。
(六)饭前饭后吹笛子好不好? 饭前饭后最好不要吹笛子。饭前,饿着肚子吹,容易“伤气”;饭后,胃正在做消化工作, 吹笛子会加重胃的负担。 俗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精力充沛、头脑清醒,对于练习笛子也 是一个大好时间。
(七)怎样使高、低音听命令? 在吹奏笛子时,初学者往往容易发生这样的现象,有时需要吹奏高音“§”时,常常会先吹 出“3”音,或者吹出“§”音后又立刻出现了“3”音,这种发音不稳定现象是由于吹奏者没有应 用“口劲”所造成的。 什么叫“口劲”呢?从肺部里挤压出来的气,通过我们口内和唇部的控制,使这些气有计 划地来应用它,不使气浪费,这时就需要在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缓急耐,运用双唇和 两颊的一种自由收放劲儿,这就叫“口劲”。在吹奏时如果不用“口劲”,不仅使发音混浊不清, 吹起来费力,音不能持久,而且时间吹得过长容易引起头昏现象。
(八)怎样贴笛膜? 要使笛子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声音,必须注意贴笛膜的方法。笛膜是芦苇杆内的一层薄膜。 嫩的笛膜透明而发亮,发音清脆;老的笛膜内略带乳白色,发音闷哑。 在贴膜之前,先将笛膜按下述步骤进行加工: (1)选择嫩膜。 (2)用小刀把长条笛膜破开。如果看到上面有一种带有奶白色的粘质,就把它轻轻刮掉。 (3)把破开的笛膜平放在潮湿的毛巾上,用手心按住五六秒钟(时间不宜太长)。 (4)把湿润的笛膜,捻成细条,使膜内的潮液减少,然后把它慢慢松开(当心撕破)。 (5)再把这带有皱纹的笛膜,剪成方形小块备用。 贴膜的方法:先在“膜孔”的四周,涂上一层极薄而均匀的胶水(最好用白芍或黄鱼胶或树 胶蘸水在膜孔四周抹擦),然后将方形小块笛膜贴上,笛膜的皱纹要与笛身竹丝垂直(如下图): 贴时,先贴左边,用左手大拇指按牢:再贴右边,用右手大拇指按住,然后两手大拇指同 时轻轻抹动,使笛膜平伏地贴在膜孑L上,并带有一些皱纹,要注意笛膜不要绷得太紧或太松,否 则吹起来不好听或影响音准,甚至会吹不响。贴好以后,可以试吹一下,根据情况适当调整笛 膜的松紧。 (九)怎样自制笛膜盒? 为贴笛膜方便,可以准备一只小铁盒。如:小的面油盒、唱针盒等等均可,在铁盒内的四 周糊上一些毛纸(草纸),把加工后的笛膜剪成一块一块放在小铁盒内,这样可以保持那些透明 而发亮的笛膜不变质,需用时,只要打开铁盒取出笛膜就成。 (十)笛管内有了一层黑色的脏东西是否吹出来的音色优美动听? 笛子管内应该经常擦洗,因为从嘴唇吹进“吹孔”的气息,也夹带着一些口水,日子一久 就会凝结成一层黑色的脏东西,有些同学认为笛管内有了这一层黑色的脏东西,吹出来的音色 更优美动听,其实这是错误的,它不但影响清洁卫生,而且还会妨碍空气柱的流动,影响音色、 音质、音准。 (十一)什么叫做平均孔笛?什么叫做定音笛? 老式的笛子,六个发音孔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称为平均孔笛。这种笛子在发音的音准上 不够正确。 定音笛是根据在音阶中“3”音和“4”音,“7”音和“j”音的音程是半音(度)的特点,按照 传统指法,先学全按作5指法,使第二孔和第三孔、第五孔和第六孔之间的音孔相距较近(见 图)。能基本上解决笛子的音准,用叉口吹法可转二至三个调,我们最好选用“定音笛”。 (十二)什么叫做接铜调音笛? 这种笛子在“笛膜孔”与“第六孔”之间接上用软木及铜片制成的一个圈(见图)使管身的 长短略可伸缩,以此来调节音的升高、降低,可调节壬的全音,目前,专业文艺团体普遍使用 这种“接铜调音”改良笛,常用于合奏及伴奏。 接铜调音笛 O回口 0 0 0 0 0 0 (十三)什么叫新笛? 新笛又称低音笛,它的构造与普通笛子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1)不开笛膜孔。(2)笛身比 曲笛还要粗长,音域比曲笛低一个纯五度,音色类似箫声,音量比箫大,常在大型管弦乐作品 中,作为管乐器的低音声部应用。 (十四)什么叫做加孔、加键笛? 随着乐器改革的不断发展,为增设半音及解决转调后的音准,乐器厂生产了八孔笛,又称 “三八笛”,它在原有竹笛六孔的基础上,加上二个孔,能较正确地转出三个“调门”来,因此 称为“三八笛”。目前正在试制中的,还有九孔加键笛、十孔加键笛、十一孔加键笛。 (十五)“笛尾”应该放在哪一边好? “笛尾”最好放在头部的右面,因为,乐器厂所制造的改良加孔、加键…,等笛子,都是按 照大多数“笛尾”放在头部右面的习惯来制作的,这是一个值得初学者引起注意的问题。 (十六)“左腿”搁在“右腿”上是一种不正确的姿势? 一般拉二胡,弹琵琶,往往习惯把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自然这一种姿势是很适合于二 胡、琵琶演奏时采用的。有些青少年模仿性较强,也把这一种姿势应用到笛子上来了,这样不 太合适,吹笛子时需要用腹部(即小肚子)来控制呼吸,如果把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就会 使小肚子受到外来的多余紧张感,使呼吸感到困难,因此,一定要按照吹笛子时的正确姿势演奏。 (十七)为什么乐谱应该放在与眼睛平视的地方? 在吹奏时,头部姿势不正确(下巴低垂)给呼出气流的自由运动造成困难,这是喉头局部 受到压力及颈部肌肉紧张的结果。因此,在练习时,乐谱应该放在与眼睛平视的地方。否则乐 谱放得过高或过低,容易造成头部抬起来或头低下来及弯下身子看谱,这就使呼吸造成困难。 (十八)用手指的什么部位按孔最佳? 按孔时,应该用手指第一节中间的指肚处按孔,因为“指肚”处肉最厚,就像一个橡皮塞, 易将“发音孔”按严:而且,手指活动灵活,切忌用手指第一节的关节处按孔,这样一方面易 漏气,另一方面,指序活动不便。 (十九)吹奏时唇部的肌肉力量应该集中在哪里? 在吹奏时唇部的肌肉力量应该集中在嘴唇的两角,而不应该集中在唇部接触乐器的地方, 这样容易造成吹奏出来的音混浊不清,甚至吹不出所需要的音来。 (二十)为什么不要用舌头舔“吹孔”? 有的青少年在开始吹奏时,为了寻找“吹孔”的位置,就将舌头伸出口外去舔“吹孔”,甚 至在换气或演奏乐曲过程中也习惯把舌头伸出来,这样不仅影响了乐曲演奏的完整性,而且也 很不美观,应避免。 如果一下子找不到“吹孔”的话,可用下嘴唇微微探索,并要使动作尽量小一些。 (二十一)吹奏乐曲时,要不要用脚踏拍子? 不管是日常练习,还是舞台上演奏,必须培养自己内心的节奏感。 初学笛子的青少年在吹奏乐曲中,往往为了掌握节奏,就用脚踏拍子或用身体晃动来演奏, 这样不太雅观,而且容易习惯成自然,必须克服。 (二十二)在马路上吹笛子好吗? 在马路上,忽然见到几个小朋友,一面往回家路上走,一面吠着笛子,这样很不卫生,因 为吹笛子时候用“口”与“鼻”同时来吸气,马路上有灰尘,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容易发 生交通事故。 (二十三)为什么要练习“长音”? 一般青少年朋友总觉得练习“长音”枯燥乏味,其实,长音即是音的制造,无论是音准、音 色、音质…_.等都决定于“长音”练习程度如何?长音既是最“容易”吹,又是最难达到要求。 说它“容易”,因为演奏者不需要经过多长的时间练习就能吹奏,但如何从这一个不“简单”的 音符中,吹出优美动听的声音来,包括音准,音色、力度、强弱等变化控制自如,吹高音时细 腻、透明发亮;吹低音时音色浑厚,如像石沉大海,那就不简单了,因此,要严格按照要求, 必须每天下苦功练习长音。 (二十四)什么叫做“闷笛”? 一般不开“笛膜孑L”的笛子均称为“闷笛”。“闷笛”吹起来比较费气,音色较暗,不够明亮, 但对练习笛子的“气功”有很大的帮助,一般年龄较小或体弱者最好不使用。 “闷笛”也可以用有膜孔的笛子来代替,在“笛膜孔”上,用较厚的纸或橡皮膏贴没,即 成“闷笛乙 (二十五)为什么吹笛子时会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 在乐曲演奏过程中,由于喉部发出一种“沙沙沙沙”的不正常声音,破坏了优美动听的笛 声,这一个问题不但初学者经常遇到,就是吹了多年的人,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也会 发生。 为什么会发出这种声音呢?主要是由于在吹奏时喉部(小舌头旁)过于紧张而造成的一种声 音,必须克服掉它,在吹奏时注意舌根处(小舌头旁)不要突然加重气流涨出声音来。 (二十六)刚做完剧烈活动后,能练习笛子吗? 在刚做完强烈劳动和身体疲劳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吹奏笛子。因为吹笛子不同拉二胡、弹 琵琶等乐器演奏,需要运气,它的消耗量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不但不能达到效果和收益(因 为一般在极度疲劳后,思想不容易集中),而且还会加重肺部的过度疲劳。 (二十七)什么叫“杂声”?怎样克服? 在吹奏笛子时,由于“口风”和。风门”控制不当,唇部与。吹孔”位置没有对正等原因, 容易发出一种“咝咝咝”或“佛佛佛”的漏气声,均称杂声。 杂声它对于音色妨碍很大,容易习惯成自然,往往在吹奏强、弱音变化过程中,最容易犯 这种毛病,特别在高音区弱奏时,“风门”小,而吐出的气息急速而有冲力,控制不当,最容 易出杂声。当然,“杂声”它不单表现在强、弱音变化中,同样也容易发生在其他演奏过程中, 应该掌握正确的吹奏方法,注意正确的“口型”,协调好“风门”与“口风”间的相互配合,经 常练习长音,一定能克服杂声。 (二十八)笛子一口气能吹多长?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笛子一口气究竟能吹多长呢?按照正常的,一般大约一口气最 多只能维持40秒钟左右。但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特长音”吹奏法,一口气却能吹奏几十分钟, 这种特殊技巧过去都一般用于唢呐的演奏技巧上,后来又被人们吸收到笛子演奏中来,它在浙 江一带较为流行,如:民间乐曲《三五七》(系一种戏曲的曲牌),就是用“特长音”方法一口气 吹成。 “特长音”换气方法,它使气能连续不断的呼入“吹孔”内,冲出管内“空气柱”不断的震 动而发音。 怎样吹奏“特长音”? (1)首先得学会呼吸同时并进的动作(可以先不在乐器上练习)。呼气时,将双颊隆起, 用手指两面压在双颊.E,刚刚吸气时,迅速地将双颊内的气压出去,转过气时,又将双颊隆起。 这样练习到完伞领会了,再由双颊自己来操纵。 (2)注意嘴唇的形状,要保持像吹笛子时一样的正确口型姿势,不要受双颊隆起而影响口 型位置,否则即使能换气也吹不响笛子。 (3)在笛子上练习换气,将唇部控制得很紧,气出得很细,先不要按孔,将注意力集中在 换气上,等到吹响了,再将音孔一个一个地按上去。 (4)每个音孔按、闭都能换气了,再来注意音准和音色。一般用“颧音”来练习换气,比 较容易成功,先练中音,接着练高音。先练长音,再练短音,最后能在旋律进行中途换气。 (二十九)练习“特长音”有什么好方法? 在笛子卜练习“特长音”,比唢呐难掌握,这是因为,唢呐上有铜片压住,唇部易于控制, 而笛子则完全依靠唇部自己用力。另外;唢呐上所吹的气,是全部进入管内的,而笛子则是空 气劈开振动,有一部分气跑到管身外面去了。 现向青少年笛子业余爱好者,介绍一种练习方法,不妨可以试验一下: 用一根饮汽水的塑料管(麦管),一头放在水中,一头含在嘴里,用“特长青”的吹奏方法 (即一面吸气、一面用双颊压出里面的气,二者不间断地吻合动作),看见水里的水泡连续不断 的出现,那就说明您这种换气方法初步掌握了,当然以后还需通过实践,在笛子上进一步应用。 http://www./rumen/1.html (三十)为什么夏天笛子的音要比冬天的音高? 笛子是一件竹制的乐器,竹子的特点之一,容易多变,特别夏天气温较高,受热后竹管 易涨,使“管内”的圆径缩小,笛音就会升高,冬天受冷后,竹管易缩,相应“管内”圆径扩 大,使笛音降低。有时室内或室外,台上或台下,由于受气温影响,易使笛音变化,这就需要 靠演奏者吹奏时来控制音准和事先注意避免暴冷暴热。 ww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