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故宫看什么(一)珍宝馆里真正的“珍宝”

 新用户36396922 2020-05-08

故宫最东侧,是一组特殊的建筑群。这一组建筑俨然独立,前朝后寝,既在紫禁城之内,又独成格局,这就是清中期乾隆皇帝为自己修缮的养老之所宁寿宫,本来是想归政后在此颐居奉养。

清代宁寿宫的旧址在明代本身也是后妃养老居处,只是没有那么大规模。明代万历年间,太子朱常洛有两位李姓嫔御,位在前者被称为“东李”,位在后者被称为“西李”。或者说因为同姓李,而分居于东、西宫,所以称呼以“东李”和“西李”来区别。二李的身份,《明史》说是“选侍”,即选入宫中却没有正式的名份。东李为人讷言仁慈,西李则巧言令善逢迎。

到故宫看什么(一)珍宝馆里真正的“珍宝”

太子妃郭氏死后,一位姓王的选侍因为生育朱常洛长子而地位最高。朱常洛长子即后来的明熹宗朱由校。当朱由校降生时,他的祖父神宗万历皇帝曾经“以元孙生颁诏天下书谕宗藩。”朱由校的地位是“元孙”,那么按理说他的生母王选侍也应该地位很高。但实际上并不是,王选侍并不得宠,经常受到得宠的西李欺负。朱由校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生母王选侍被西李殴打凌辱致死,而从此后西李获得了元孙朱由校的抚养权,成为他名义上的母亲。

第二年,也就是明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万历皇帝驾崩,太子朱常洛继位。《明史》说“光宗即位,不豫”,就是光宗朱常洛刚刚继位就身体不好。事实上光宗在位一月尚不足。光宗本来是想封西李皇贵妃,但是西李犹嫌不足,想得到皇后之位。当时负责掌管礼仪的礼部侍郎孙如游说:两位太后还有元妃、才人的谥号还没上,怎么能先封后妃?两位太后是指光宗朱常洛的嫡母和生母,元妃是指已去世的原太子妃郭氏,才人应该指的就是朱由校的生母王氏。

到故宫看什么(一)珍宝馆里真正的“珍宝”

事情拖下来,没想到光宗朱常洛很快去世,于是西李仍是李选侍,没有得到任何的位份。熹宗朱由校继位,西李以养母的身份也迁入乾清宫,想在权力的中心获取好处。诸大臣拥立明熹宗继位,让年少的皇帝暂居慈庆宫,和仍在乾清宫的西李分开居住。西李请封皇太后被拒,要求奏章先由她过目再交皇帝被拒,大臣们一致要求西李搬出乾清宫。西李在万般无奈之下终于移出乾清宫,搬到了紫禁城最东边后妃养老的仁寿殿哕鸾宫居住,这里就是后来清代经乾隆皇帝大兴土木建成的宁寿宫范围之内。西李从乾清宫移居仁寿殿,是晚明“明宫三大案”之一的“移宫案”。西李最终还是被明熹宗尊为“康妃”,据清代的笔记小说记载,这位晚明的李康妃一直活到清代康熙年间。

到了清代,在乾隆之前修缮宁寿宫的皇帝是清圣祖康熙。康熙皇帝修建了宁寿宫给自己的嫡母,被尊为母后皇太后的仁宪皇太后居住。仁宪皇太后是位蒙古人,姓博尔济吉特氏,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康熙皇帝与嫡母关系非常好,特修宁寿宫给嫡母养老,康熙二十八年宁寿宫落成,即后来所称的“皇极殿”,仁宪太后迁居于此。又一说,仁宪皇后真正的居住地在紫禁城东北角的景福宫。仁宪皇太后一直活到康熙五十六年,高寿七十七岁。

乾隆年间大修宁寿宫规模空前。宁寿宫分为前朝后寝,九龙壁就是宁寿宫的影壁。前朝有皇极殿、宁寿宫,皇极殿就是康熙年间修的“宁寿宫”。后寝有: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乾隆皇帝虽然大修宁寿宫,自己却一天也没有在宁寿宫居住过,只是格外喜欢宁寿宫花园,到过花园中的倦勤斋几次,或是宴饮或是听戏。宁寿宫花园最北边的符望阁是个可以登高望远的地方,登上符望阁可以望见紫禁城外的风景。

晚清,光绪年间,清德宗光绪皇帝亲政之后,作为光绪法理上的母亲的慈禧太后撤帘归政。光绪十五年,五十五岁的慈禧太后搬入再次修葺一新的宁寿宫,以示在此养老,不再干预朝政。宁寿宫花园倦勤斋的小戏台声了慈禧太后声色娱乐的最爱。慈禧太后的寝宫则选择在乐寿堂,这也是之前乾隆皇帝曾经想选择的居住地。大禹治水图玉山这个巨大的玉雕经典之作就陈设在乐寿堂。

大禹治水图玉山用料是一块重达万斤的和田青玉,这块玉料从新疆和田密勒塔山运到北京。乾隆皇帝钦定,要用内府所藏、宋人所绘的《大禹治水图》作为雕刻的底稿,由造办处根据宋人图画绘出雕刻纸样。然后再照着纸样由画匠在玉料上临画。先用木头做成木样雕刻,没问题后再把大玉料发往扬州,由扬州工匠雕刻,历时六年而成。乾隆亲作御制诗,也雕刻在玉山背部,“功垂万古得万古,为鱼谁弗钦仰视,图画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功成之后,乾隆皇帝决定把这个巨作安放在宁寿宫乐寿堂。

到故宫看什么(一)珍宝馆里真正的“珍宝”

如今的故宫每天都是游客爆满,其实大多数都集中在中轴线上,从太和殿一直到御花园游人最多,此外就是东、西六宫。其实有时候反倒是一些不经意的风景更有意味。从东侧城墙往北走,当走到畅音阁大戏台、阅是楼的地方,远远看到一片明黄朱红,其间绿琉璃瓦顶的畅音阁大戏楼和对面的阅是楼很是明显。尤其是夕阳西下的时候,黄昏中看到脊兽列坐,让人顿生苍凉之感。

今天的宁寿宫是故宫博物院“珍宝馆”的所在地。其间金银珠翠,宗教密宝,宫廷内藏珍品引人入胜,观者往来不绝。就是在这样一个人来人往的地方,其实还有一处清静的展馆,在皇极殿后面的殿阁里。这里陈列的是十个石鼓。因为出土于陕西宝鸡,宝鸡古名“陈仓”,所以又称之为“陈仓石鼓”。陈仓石鼓出土的地点就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旁边的山上,现在修了“中华石鼓园”。

石鼓是唐代出土的,刚开始对于石鼓的来源众说纷纭。唐代诗人韩愈作《石鼓歌》其中提到“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当时以为是周宣王时期所制。石鼓上有大量先秦时期文字引起了震惊,从此石鼓开始了自己起起伏伏的命运。唐代在安史之乱期间石鼓曾经一度消失过,叛乱平定后找到石鼓又供奉于孔庙。唐朝灭亡后石鼓再度消失。

到故宫看什么(一)珍宝馆里真正的“珍宝”

北宋时期,凤翔知府司马池为了讨好宋仁宗,费尽心思终于找到了九个石鼓,还差一个作原鼓。司马池不惜假造作原鼓以蒙混,后被发现而获罪。司马池是史学家司马光的父亲。北宋末年,十个石鼓中的“作原鼓”被在关中找到,只是已经被切去一半,剩下的一半也挖成了中空用来捣米。上面的文字只余下少量还有留存。北宋灭亡,石鼓被从东京汴梁运往金中都。因为金人不识货,石鼓一度被丢弃再次遗失在战乱中。直到南宋时期石鼓被再次发现,以后的元、明、清三代就一直留在北京。抗战时期石鼓随故宫国宝南迁。抗战胜利后石鼓又被从重庆运往南京,中间路上也曾翻车再遇险。建国前,石鼓也曾差点被运往台湾,但最终因为体积太大,又实在太重而被留下来。

石鼓一共有十个:吾车鼓、汧殹鼓、田车鼓、銮车鼓、酃雨鼓、吴人鼓、吾水鼓、马荐鼓、而师鼓、作原鼓。被切了一半,又挖空了舂米的是作原鼓。目前为止,马荐鼓上已经找不到文字了。关于石鼓的年代:罗振玉《石鼓文考释》认为是秦文公时的古物,郭沫若以为是秦襄公时遗物,唐兰考定为秦献公十一年(前374年)刻。前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在《石鼓文秦刻石考》中认定石鼓刻于先秦时期,但具体年代说法不一。有观点认为是秦景公时期的,也有认为是秦惠文王时期的。

到故宫看什么(一)珍宝馆里真正的“珍宝”

这些石鼓上的文字记述了某位“秦公”銮车出行,从人如流,登原游猎、献获祭祀的种种盛况,描绘了秦国的大好河山,“秦公”有感而发,述志作诗。石鼓上的文字,确切地说,应该叫作“秦大篆”,比起李斯小篆虽不似其规整严谨,但格外透出早期文字的个性灵动之美。描摹、绘画的感觉更胜于理性。可以体会文字从蒙昧时期向理性时期转化的过程。从书法的角度来讲,书法的追求目标绝不应该是技巧。秦大篆是界于金文和小篆之间的文字,不讲求笔锋、笔意,但正因为如此格外表现出文字之美,朴拙的书体是书法的本质,气势超越了后世的精巧之作。

最重要的还不在文字的形态之美,而是透过文字所感受到的秦人之慷慨奋进之状。秦国嬴姓的先祖是上古颛顼之后,舜帝时因为善于驯养鸟兽,而被“赐姓嬴氏”,这是《史记*秦本纪》中的记载。后来嬴姓的子孙散落于华夏及夷狄各处。夏末桀暴虐,嬴姓的费昌去夏归商,为商汤驾车,并追随商汤在鸣条之战中打败了夏桀。

商王太戊之后,嬴姓辅佐有功,渐渐显贵,成为殷商的诸侯,并且在西戎保西垂立了功劳。殷商末年,嬴姓的蜚廉、恶来父子二人一个善走一个有力,是商纣王的得力将军。周武王伐纣杀了恶来。恶来虽死,其后裔子孙非子居于犬丘,善养马,后来西周孝王让非子在千河、渭河的交汇处养马,马大蕃息,孝王又赐非子姓嬴,让他以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分其土为附庸”,就是分封嬴姓的非子为周的诸侯。于是非子以秦地为城邑,开始重新奉祀嬴姓的祖先,从此号为“秦嬴”。

此后秦人诛西戎、封西垂,又因为秦襄公以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而获封岐西之地。岐,指周人兴起的岐山周原,在现在的陕西宝鸡扶风、眉县一带。春秋初岐西归戎人所有,秦襄公要先驱逐戎人才能夺得岐山以西的土地。秦襄公打败了戎人,夺得了土地,从此秦襄公封爵得国。从西犬丘到西垂(礼县)到岐西,秦从此一路东进,春秋时秦穆公与晋国争霸,成为诸侯霸主,进入战国时期秦国终于成为“强秦”,直到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如今记载着历史洪流中一个瞬间秦人石鼓安居于故宫博物院,铭刻的字迹给后人保留了一点历史的原貌。

到故宫看什么(一)珍宝馆里真正的“珍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