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株洲家长们有好故事分享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5-08

因担心吃不完早餐被母亲责备,九岁男孩童童(化名)将剩饭剩菜泼向楼下,导致邻居郭先生“中招”。让郭先生意外的是,童童母亲吴女士得知后带着孩子当面道歉,并现场教育。郭先生感慨地说,言传身教去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这种方式值得提倡。(详见晚报5月6日A10版)

带着孩子去道歉,打消了邻居的怒火,也让孩子及时认识到错误,纠正不良习惯。该则消息见报后,网友们纷纷为吴女士点赞。更有微友在晚报微信公众号留言,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自律性,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家长们该怎么做?

为此,昨天,记者在数个小区业主微信群抛出这个问题,引起了热议。那么一起看看,家长们是如何巧妙化解问题,用实际行动去教育孩子。

1

孩子乱丢垃圾

母亲带着他清扫马路

家住珠江南路珠江丽园小区的何女士,儿子小齐今年11岁。何女士说,去年10月,带着儿子去神农城散步,给他买了块煎饼,哪知孩子吃完后竟将塑料袋随地丢弃。

“我当时生气了,问了小齐,这乱丢垃圾的习惯,谁教的?小齐却告诉我,爸爸抽烟吃槟榔不也常常丢在路边。”何女士感叹,儿子的回答让她一阵语塞,回去要好好教训枕边人。

何女士当场捡起塑料袋放进垃圾桶,牵着孩子走到对街的门店,花钱买了扫把和撮箕。她让小齐试着打扫下街边的垃圾,并把垃圾倒到垃圾桶内。十多分钟后,小齐摆手说以后再也不乱扔垃圾了。

“趁此机会,我问小齐,如果人人都乱丢垃圾,那么保洁人员是不是很辛苦。”何女士说,看见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没有过多责备。

回家后,支开小齐,何女士将此事告诉老公苏先生,告诫苏先生不能给孩子树立坏榜样。

当晚,苏先生表扬了小齐,对自己乱丢烟头槟榔渣的事儿,进行了自我检讨,决心改掉陋习。

之后,何女士再也没见过儿子乱丢垃圾,吃完小吃,接着拿着塑料袋、签子等,放在垃圾桶内。

2

车厢内嗦炸酱粉

母亲封好后放在包内

学校复课后,每天一早,钱女士都会与正读初二的女儿岚岚,在红旗广场一同乘坐公交,一个去单位一个去学校。

“疫情期间,岚岚经常赖床,有天上学起来晚了,就给孩子买了碗炸酱粉。可能是想节约时间,岚岚摘下口罩,在车厢内打开包装盒嗦了起来。”钱女士说,虽然大家戴着口罩,但车厢内比较密闭,味很重。

钱女士连忙接过岚岚手中的早餐盒,盖好后,系紧塑料袋,放在包里。下车后,她告诉岚岚,在车里嗦粉,要有人闻不惯味道,肯定会觉得不适,岚岚是初中生了,应该要知道公共场合为他人考虑的道理。

“那次特地提前下车,送孩子到学校,她边走边嗦粉。我问她如果有人在车内抽烟,她会怎么样?孩子表示会很不高兴,她特别不喜欢闻烟味。”钱女士说,同样的道理,在车厢里嗦粉,别人会喜欢闻吗,孩子也就明白了她的用心。

3

小伙伴争抢玩具受伤

双方父亲教孩子学会分享

家住碧桂园小区的李先生说,去年寒假的一个晚上,7岁的儿子小李回家后闷闷不乐,膝盖也磕伤了,带出去的小机器人也不见了。可不管他和妻子怎么问,孩子都不作答,只得作罢。

“接下来好几天,我发现儿子都不太想出门,他最要好的朋友小宇,住在同一个小区,也不见来找他。平时两个人可是形影不离,上下学都要一起走的。”李先生说,察觉到不对劲,儿子才告诉他,原来两个小朋友为了玩小机器人吵架了,争抢时把机器人摔坏了。儿子不小心被小宇绊倒,磕伤了。

孩子气,来得快,走得也快,只是两个孩子都不服输。李先生特地喊上小宇父亲,两对父子去了超市,买了两套不同的玩具。

“我告诉孩子们,买不同的玩具,既可以节约钱,玩耍时互相交换,又能玩到不同的玩具,一起分享才会有乐趣。”李先生告诉孩子们,就好比考试得了第一、比赛拿了名次,如果没有人分享喜悦,是不是也会有失落感?

两个小伙伴和好如初,再也没有因为这样的小事发生过争执。

4

孙子整蛊残疾人

爷爷给其套“眼罩”走路

家住韶山路的秦爹爹说,孙子睿睿今年7岁,自己对他一直宠爱有加。前年下半年,可有件事差点让他动手打了小孙子。

“那次带着睿睿去超市买东西,结账时我让他站在门店前等我。我付账出门,竟然看着他从花坛里捡着小石子丢向盲道。当时,一个盲人朋友,正拄着导盲棍缓缓前行。”秦爹爹说,他立即喝斥睿睿停手,差点放下袋子动手了。

该怎么教育睿睿,孩子的父母又远在深圳,不可能马上回来教育孩子。第二天早上,秦爹爹带着睿睿出门,拿出毛巾绑在头上,站在睿睿身后,让孩子向前走,才走十几米,睿睿便央求秦爹爹摘掉“眼罩”。

“我告诉孩子,还只是看不见就慌了,要是有人朝他丢东西,摔倒受伤了,该咋办?”秦爹爹说,他教育小孙子,有健康的体魄是上天的恩赐,更应该感恩,帮助弱势群体。“不知道睿睿是否有感悟,但这件事肯定忘不了。”

5

孩子花钱大手大脚

父亲送他到工地锻炼

徐先生说,他是一名包工头,儿子小徐去年大学毕业了。2017年五一放假,儿子没有回家,他就去学校宿舍看望儿子。当时,儿子舍友只是礼貌地问候一声,似乎与儿子关系不融洽。

与儿子聊了许多,小徐竟称舍友比较“屌丝”,玩不到一块,而且家境也不怎么样!徐先生听到这番言论,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告诉儿子,家境是一个人努力改变的结果。抛开家境,宿舍的四个同学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目前没有好与坏。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只是母亲过于宠溺。”徐先生说,他告诉了儿子自己是如何发家,如果有本事,就去体验。

2017年夏天,徐先生带小徐去了广州,托朋友把小徐送进一工地。徐先生与小徐打赌,如果能坚持一个月,就把家里的一辆旧车给小徐。

仅仅13天,受不了搬砖、背水泥袋等体力活,小徐垂头丧气地回家了。此后,小徐再也没每个月数次索要生活费,也没提旧车的事情。

徐先生说,他只是想小徐知道父亲曾经吃过多少苦头,努力改变家庭环境,学会尊重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正如家长们感慨,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家风。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你是如何解决的!

(记者 陈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