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后,语文的权重进一步提升,甚至出现“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说法。语文逐渐成了拉分厉害的科目。 这样的现象,在2019年的高考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阅读篇幅越来越长,从头读到尾,还是不知道文章讲了啥? 选择题读题60秒,纠结6分钟,最后完美避开正确选项? 主观题写了100字,最后只得2、3分?? ...... 但众所周知,语文又是一门提分慢的学科,不少孩子勤勤恳恳,成绩依然上不去。 那语文该怎么备考呢? 中国人民大学学长宋健波(语文138分)来支招啦!从成语、病句到阅读、作文,每个题型都告诉你如何有效提分,让语文成为你的拉分项! 01 语文,从朗读开始 一切语感的培养,应该从朗读开始。 无论是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以及后面的语言文字运用题、作文、甚至文言文、古诗词,都需要语感去带动你的理解,带动你做题。而语感的培养都是从朗读开始的。 就拿2019年高考全国三卷的一个题目来说,这道题同时考了成语、病句和句子的连贯,还加入了之前没有考过的近义词辨析。 这三种题目,总结来说其实都是对语感和语言文字知识的考查。 而刷这类题的方法,就是把正确的答案填进去,进行朗读。通过朗读,可以潜移默化地加深自己对“词语、句子、语法的使用场景”的印象。 需要注意的是,练这种题的时候,不仅要理解每一个不懂的词的意思,积累成语,还要清楚其他选项为什么错,才能在下次遇到了类似的题目、词语、语篇类型的时候得心应手。 而且,这样的语篇都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像这道高考题其实是关于嫦娥四号的素材,它可以运用在写探索、写科技作文里,作为论据。 02 语言文字运用之成语 下面这张图是我的成语积累本,我在封面上写的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来激励自己积累更多的成语。 在这个成语本上,既有成语的解析,也有近义词和例句,并且如果一个成语有多种意思的话,我也会记下它多种意思的例句。 因为知道成语的意思,不一定知道这个成语如何运用,把例句记下来,也是记下了它的使用语境。 03 语言文字运用之病句 所有的病句题,特别是做错的病句题都必须在原句上修改,朗读出来,以此培养语感。 病句题是整张语文试卷中最讲究语感的题目。 大家在做病句题的时候,是不是经常遇到二选一难以抉择的困境?这个时候语感就至关重要。因为很有可能两句话你都找不出错误,但是语感可以告诉你哪个句子读的最通顺,哪个句子是对的。 除此之外,连贯题、填句子的题、句子排序的题,几乎所有的语言文字运用题都可以通过朗读培养语感。 04 作文--积累好词好句 我是通过好词好句、作文素材的积累去提高整体的写作能力。 这是我的作文素材的积累本,第一段是我在练习题中抄写的一段话。 摘抄这段话有两个原因: 一是我觉得在这段话中作者的观点以及分析比较独到,之后我写作文可以借鉴,并且告诉我在作文中句子的衔接怎样才更好、怎样才更有逻辑; 二是这本来是句子的填空题,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句子填进去,我当时错的比较厉害,就把它记录下来。 第二段是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第三段是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这些著名的、公认好评的文章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作文文采。 把这些有用的段落、句子摘抄之后,就可以通过朗读把它们记住,让它融汇到平时的话语之中,融汇到语感之中。 05 古诗--背完一遍又一遍 最近有学弟学妹问我怎样快速并且牢固地记住古诗词,其实我也很苦恼,因为我不知道怎样去解答这个问题。 我能告诉你们的就是背完一遍又背一遍,背了很多很多遍之后,这篇文章就会深刻地印在你的脑海里了。 比如你现在问我“泣孤舟之黎妇”的上一句是什么,我能立刻想起来这是苏轼《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黎妇”,因为我在高考之前把这个文章过了很多遍,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 但是不推荐用朗读的时间背课本古诗词,建议在课间、走路、排队的时候背! 06 文言文--日积月累 文言文最重要的一定是“日积月累”。 特别是文言文的翻译,一定要把每一个不认识的词的意思都记下来,这样才能做更多的积累。记的时候建议用不同颜色的笔作区分。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这张试卷上有各种各样颜色的笔记。老师重点强调的词汇,我会用红笔记下,通假字,又会换一种颜色,其他词,就又用别的颜色记。 其次我建议把意思记录在旁边,阅读理解记忆,通过语境加强记忆,把意思记牢,同时增强自己的文言文语感。 07 语文该如何刷题 说完了各个题型该怎么备考,再来说说大家最好奇的:语文该怎么刷题? 高一的学弟学妹,除了做老师选过、布置的题之外,还可以去刷高考题,但是不建议自己买模拟题刷。 高二和高三的学弟学妹们,以高考题为主。 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的模拟题,如果不是老师布置的,能不做就不做,因为这些模拟题不一定是严谨的。文言文、古诗词和语言文字运用的模拟题可以做一做,但最好是做老师挑过的。 在做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时候最好自己画出每个选项(不管对错)在文中对应的信息句,这些信息局可能是分散的几句,也可能是一个段落,然后自己对比为什么有些选项说法转换后是对的,有些句子转换了就是错的,如果解析看不懂的话可以去请教老师。 做完多套历年高考卷子,一定要自己主动去分析主观题,总结相同题型的答案有什么类似之处。 当然自己总结可能需要刷很多高考题,如果自己没有时间总结或者不知道、不想总结的话,那我推荐王大绩老师的语文一轮复习的课程,他对每个题型、知识点,怎样解答、怎样解析都讲的很多清楚。 但最后还是需要自己去做题(简单学习网上也有同类题可以刷)、去实践才能运用这些方法。二者结合,如虎添翼才是最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