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数《清明上河图》里的各行各业众生相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0-05-08


运炭驴队


画卷开头,正处郊外,有两人手中似扬着鞭子,一前一后地驱赶着五匹毛驴。

驴子身上驮着装满木炭的竹篓,正要拐弯过桥,进城送货。

之后在汴河西岸的街道上,我们又看到了一队运炭的毛驴。

此时竹篓已空,他们大概是运完炭后正准备归家吧。


务农人


打麦场上放着用来给稻谷脱粒的石碾子,如今未到秋收时节,自然也就闲置着了。

下方似有圈养家禽与家畜的棚舍。

远处大片沃野良田,有位农民正在用辘轳井,提水倒入蓄水池备用。

等要灌溉田地的时候,再打开木板小闸门,就能将水导入沟渠田畦,浸润禾苗。

而不远处的那位农民则正挑了水,返回自家田地。


茶寮


临河不远的茶寮里坐着几位歇脚的客人,内室的炉灶上正咕嘟咕嘟地烧着水。

右边一桌似是刚进城的旅人,一人背后挂着包袱,一人脚边放着行李,旁边的柱子上还栓着头黑驴。


船工 纤夫 背夫


汴河之上,船只云集。

有的船,刚刚才到码头,正拿了绳索套住桅杆,船上船工大声指挥方向,岸上一伙纤夫喊着号子拉船靠岸。

有的船,早已靠岸正在卸货,背夫们气喘吁吁地弯着腰背着一袋袋货物,运到岸边监工处码放整齐。

这艘船似乎雇的是外头的背夫,有个监工手握长筹,背夫每挑一袋货物,他便给一支长筹。

等到卸完货,再按背夫手中长筹数量的多少来计筹结账

为了感谢一路以来水神的眷顾,让他们能够一帆风顺地到达目的地。

船家常会在船帮上支起一块板,上面摆些供品香烛,以此祭祀水神

旅途漫长,可能堆积了不少脏衣物,这位船娘正把洗完衣后的脏水倒进河里。

而衣服,就挂在船篷上晾着,等着日晒风吹自然干。

也许是快到饭点了,有位船工燃起了炉灶,正在煮饭。

也有人吃饱喝足了,正摇着橹,准备行船出发。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这艘船,它正要从桥底下穿过,却不知为何忘了放下桅杆。

眼见一场事故就要发生,桥上、岸边、隔壁船上的人们纷纷驻足围观,有些热心肠的看客还大喊着给船工出主意。


算命先生


古代流行卜卦算命,在远行或者考试之前,许多人都会找算命先生算上一卦,卜测吉凶。

没什么名气的算命先生,只能走街串巷去揽客。

有点名气的算命先生,可以搭个棚子招呼客人。

而声名远播的算命先生,直接开家店铺,挂上字招牌,便有源源不绝的客人上门。

清明一过,大概两三周后就是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所以门前几乎都是为测仕途前程而来的儒生。


酒肆


宋朝的酒肆门前都会悬挂青白相间的酒旗,以此作为贩酒的标志。

还会视酒肆的门面大小,来搭建不同规格的“彩楼欢门”,用来迎客。

下面这个挂了“小酒”字样酒旗的店铺的“彩楼欢门”就比较简单。

这家酒肆的规模更大,“彩楼欢门”也多建了一层。

这家门前立着“十千脚店”字样的灯箱,酒肆规模明显更大,“彩楼欢门”也更气派,还有二楼雅座可供客人凭栏畅饮。

“十千”取自曹植的《名都赋》:“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天之”和“美禄”旗帜,则来自《汉书·食货志》的酒者,天之美禄”。

用古人写的词句,来给自己的酒打广告,看来店家也是个喜好风雅的人。

上面这些“脚店”,其实都是只能贩酒,却不能酿酒。

在宋朝有酿酒资质的只有“正店”,而“脚店”等小酒肆只能从“正店”领购酒水分销售卖。

画卷中最大最豪华的这间酒楼“孙羊店”,就是一家可以酿酒的“正店”,酒楼后倒置的酒瓮都堆成了山。

“彩楼欢门”的精巧程度也远非“脚店”可比,门前悬挂的四盏花瓶式样的“栀子灯”,代表了楼中还有酒女陪客饮酒。


客栈


“久住王员外家”是一家提供住宿服务的旅店。

二楼似乎住着一位从外地赶路来汴京城赴考的儒生,正在书案前刻苦读书。


修车铺


一人在刨木板,一人抡着锤子在敲车轮,地上还散落着木条和各式工具,正是一副热火朝天的修车场面。


牙人


这位袖子长得能去唱戏的哥们,是个牙人,也就是现在的中介。

长袖子是为了“秘密交易”,在袖子里互相摸出对方出了几根手指头,以此计算交易的数额,再讨价还价,这一行为俗称“袖里吞金”


盐铺


这位盐贩正在用秤分批称量盐的重量。

当时只要向官府交钱,就能获得“盐引”批条,可以在指定的地方采购和售卖食盐,不过还是禁止在繁华地段售卖食盐。


肉铺


老板在剁肉,小童在磨刀。

屋檐下还挂着“斤六十足”的招牌,或许写的是肉的价格。


说书人


肉铺门前的大胡子说书人不知是在讲野史,讲公案,还是在讲什么志怪故事。

路过的大人小孩都围住他认真地听他说书,听客里还有一位身穿黄色袈裟的僧人。


绸缎铺


招牌上写着“王家罗锦疋帛铺”七个大字,“”通“匹”,应是绸缎的量词。

长长的柜台前摆着一排长凳,坐着几位顾客,似乎正在挑选购置绸缎。


香料铺


招牌上写着“刘家上色沉檀拣香”,这应该是家售卖香料的店铺。

香料品种繁多,用途广泛,既可熏衣、美容、防腐,还能药、食用。

当时宋人流行用香,其中最推崇沉香,称其为众香之首,市场上一片沉香可卖上万钱。


纸马铺


招牌上写着“王家纸马”,店门另一侧还垒放着成堆的纸马。

纸马,就是古人扫墓时,用来祭祀先祖与鬼神的冥器纸钱


医馆


店铺上方悬着“赵太丞家”四个大字,“太丞”即“太医丞”,这家医馆大概是退休的御医所开。

馆内有位妇人正抱着小儿坐在长凳上,对面似是个医者正在为小孩看病。


外卖小哥


脚店门口站着个头戴黑巾,衣裳下摆卷起系在腰间的堂倌,一手拿着两碗吃食,一手拿着筷子,好像正要去送餐。

宋代的外卖业已经很发达了,不仅有酒楼堂倌为客人送餐上门,还有些专职跑腿的“闲汉”会为富家子弟买送物件,或是替买酒菜送上门。


流动摊贩


有卖绳索的。

吃食的。

鞋履的。

刀剪的。

凉茶、冰饮的。

鲜花

膏药的。

隐藏在《清明上河图》里的

这些各行各业的手艺人

他们在平凡而普通的每一天里

为生计而奔波,为家庭筹算

撑起了自己的一方小家

也支撑着汴京城的繁荣

他们虽然籍籍无名

却是《清明上河图》里当之无愧的主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