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铸山品读|清明上河图里居然藏了50个小故事

 常有理 2016-04-05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画长528公分,画的是北宋当时的都城汴梁,也称汴京(今河南开封)。当时汴梁有一百多万人口,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这里有一条河流流经都市,直接流入皇宫,是一条运输的河流,叫做上河。

  这幅528公分长的画等于一个纪录片,他从城市的近郊开始,沿着这条河流慢慢进到皇城中去。这是现在全世界保留得最伟大的一件以城市为主题的绘画。

  小编今天就带您揭秘这幅528cm纪录片里您不知道的50个小故事。


< 一="">


卷首钤印:宝笈三编


  《清明上河图》被编入清朝宫廷的《石渠宝笈》后,画卷的开头盖上“石渠宝笈”和“宝笈三编”两个印章,算是给了一个正式名分,所以今天故宫博物院藏本的《清明上河图》又被称为“石渠宝笈三编本”。


< 二="">


卷首钤印:石渠宝笈


  清朝嘉庆皇帝通过抄家获得了张择端珍本的《清明上河图》,此时清朝宫廷正在为保存的历代书画编辑目录,取名《石渠宝笈》,张择端的真迹被收入其中。


< 三="">



爷孙送炭


  画卷的首段描绘了汴京郊野的风光,稀疏的林间,溪水淙淙,路间一老一少赶着五头毛驴,驴身上背着木炭,也许是生活之用,也许为了到城里售卖。这支小小的驴队,少年牵头,老者殿后,吆喝毛驴前行,很快就要过桥了,离汴京城的繁华又近了一些。


< 四="">


谷场小院


  几户农家小院错落有序地分布在高大而疏落的树丛中,树的丫杈处零星看得见几处鸦雀窝,房舍后面的平地可以看见磨坊和谷场。汴京郊外寂静且也富有生趣。


< 五="">


踏春归来


  看上去这是支颇有声势的队伍,前有卫士开道,后有马夫殿后。夫人坐在轿中,轿顶插满花草,官人坐于马上,中间是担着东西的轿夫。轿子后面的第一个仆人,身上担着打猎收获的两只野鸡,清明时节打猎,这在当时是违反禁令的。


< 六="">


断头废柳


  这棵柳树,树形奇怪,名叫“断头柳”,何谓断头?细看便能发现树冠与树干已完全分离,间隙巨大,树冠即将砸落,而树旁的路人却并未发觉。


< 七="">


迎寒策蹇


  在院墙外面,有5人在苦寒中瑟缩而行,其中的老妪和老翁都骑着毛驴,头戴风帽,有力夫和家人随行,似一群贫弱的中下层百姓,也许是祭扫,也许是出远门。


< 八="">


惊马脱缰


  路上一匹马受了惊飞也似的往前冲,三个马夫急急地在后边追。路边一个老翁慌忙躲闪,另一个则急忙招呼路边玩耍的孩子回家。这是张择端在画中描写的第一个险象伏笔,马的前半身在流传过程中因残破而缺失,惊恐之状也就此成为千古之谜。


< 九="">


变法遗迹


  从高空俯视一块块田畦的形状如同“非”字、“井”字,菜苗刚刚出土,这是王安石变法所留下的遗迹,老百姓还在享受农田改造的便利。田中抗旱的辘轳井,可以提水倒入蓄水池备用,需要时打开木板小闸门,导入沟渠、流进菜畦,实施春灌。


< 十="">


望火楼空


  建于高处的亭子叫望火楼,是观察火情的楼阁。北宋开封城中每一坊都有望火亭,亭上需有人值班瞭望,亭下还有屯兵驻扎,一旦发现火情,可马上组织灭火。然而在画卷中,这唯有的一处望火楼已失去该有的功能,厅内是歇脚的长凳,亭下开满了酒馆。


< 十一="">


码头新店


  这是家码头饭馆,临水而建,店屋棚檐伸出,店外摆有桌椅,许是为了方便船上的顾客就餐。寒食节结束了,家家都升火做饭了。店主正在用一顶长杆调整彩锻位置,这几条彩锻为店铺增加了些热闹的气氛。


< 十二="">


王家纸马


  这是家卖冥器纸马的店,门一侧的竖牌上写着“王家纸马”四字,另侧摆放着一叠做好的纸马,古人祭祀用牲币,唐代玄宗以后开始用纸马祭祀鬼神。


< 十三="">


书屏盖车


  这两头毛驴拉的并不是普通货车,货车盖布是废黜旧党书写的大字屏风。徽宗时期朋党之争,新党蔡京迫害旧党人,下令销毁三苏、秦观、黄庭坚的文集。画中车内正是他们的书集,车夫奉主人之命将推其去郊外焚毁。


< 十四="">


客船归岸


  这条船看上去很豪华,两面窗架做得精致,还有门楼式样的入口,船身吃水很浅,看上去没怎么装重货。客舱内坐着一对母女,正在凭窗眺望,船就要抵达码头了。


< 十五="">


众人摇橹


  8个船夫分左右两组奋力摇着大橹驶向前方,船工们的辛劳和乐观历历在目,似乎能听到有节奏的号子声。


< 十六="">


命系纤绳


  在远处的朦胧中,五个纤夫拉着大船逆流而上,纤绳的尽头,站在船头上的篙夫、船顶上的船主,船夫正密切注视着右岸。


< 十七="">


汴流湍流


  图中汴河约有五六公里长,占全图近三分之一,河上停泊着诸多大型粮船,流经城门口附近时,水流突然逆向急转,这也是船难发生的原因之一。北宋汴河对汴京城起着最主要的滋养作用,每年漕运量是其他河流的十倍以上。


< 十八="">


大船抢险


  一辆大客船正要过桥,河道狭窄,河水湍急,船上人多吃水很深,眼看客船桅杆就要撞向虹桥。船工们纷纷加开火力抢救,船头两位小心翼翼地调整船头方向,桥上还有热心人不顾个人安危,跨到虹桥栏杆外,探身帮忙、指挥。


< 十九="">


船工急呼


  眼看大船遇险,运河两岸停泊的船顶上都站着一个船工在大声发出警示,以防这艘客船的船头或船尾在调整方向时会意外撞上来。


< 二十="">


狭路相逢


  桥上坐轿文官和骑马武官互不相让,轿夫与马夫各仗其主,吵闹不休。桥左边的毛驴驮着面袋在拥堵的桥上穿行。与桥上的拥堵不同,望火楼无人守望,城门无人把守,整个汴京是一座不设防的城。


< 二十一="">


袖里吞金


  这两位袖子特别长的人,叫做“牙行”,也就是现在的中介,他们之所以穿长袖的衣服是为了在袖子里完成交易。袖里吞金正是此意,他们在袖筒里触摸手指头,讨价还价,并计算交易数。


< 二十二 ="">


万贯钱车


  图中这个看似简陋的木车其实是辆运钞车,其中有两人正在点钱,铜钱以贯为单位穿在绳上,宋代一贯钱约为七百七十钱。


< 二十三="">


临河铁铺


  桥上这家是售卖铁器的小摊,售卖的是些小型的现成工具,古代三十六行,肉肆行、成衣行、铁器行、皮革行等等,宋代铁器一般用于农耕和军事。


< 二十四="">


探风仙鹤


  虹桥四周立有木杆,杆上有十字木架,最顶上是鸟形物件,这是古代测风仪,最早是五两重的鸡毛所制,又称“五两”。只要看鸟头朝往哪儿,便知风向。


< 二十五="">


双橹客船


  图中这艘船,首尾有双橹,橹和桨都是船只的推进工具,不同处在于“划”桨而“摇”橹。相传是鲁班看见鱼儿在水中摇尾前进,遂削木为橹。图中船橹可供68人同时使力,橹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造船技术的重大贡献。


< 二十六="">


坊间茶铺


  这是汴河边的一家茶坊,宋人爱饮茶,茶坊四处可见,就像今天的咖啡馆。茶坊名字炫酷,像朱骷髅茶坊、张七相干茶坊、黄尖嘴蹴球茶坊、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


< 二十七="">


匠人造车


  图中的两个手艺人在制造木车,制车零件摆了一地,一人调整车轮,另一个在用像刨子之类的工具打磨木料。刨子是非常重要的木工工具,一些史料认为它最晚出现在南宋末年。


< 二十八="">


求医问命


  车铺的斜对面坐着卖膏药的老者,他盘腿而坐,膏药在身边铺了一圈,许是这位老者把自己的膏药夸为神药,周围站了一圈人,个个听得认真,连赶路的挑夫都分神往这边张望。


< 二十九="">


卜卦决疑


  老柳树旁一顶芦棚子,悬挂着“神课”“看命”“决疑”三条字幅,棚下的卦肆中端坐着的算命先生,一个白衣男子俯身询问,身后三个仆人似在窃窃私语。清明上河图中共出现3处占卜场景,在古代,远行,赶考之前都要测算凶吉。


< 三十="">


懒兵候主


  递铺衙门口9名士卒或坐或躺军容不整,两只公文箱闲放两旁,这是一个负责传递朝廷文件的递铺,府中长官本应带队将公文及时送到下一站,可快到晌午长官仍未露面,衙门空敞却无人敢扰,可见北宋官府办事效率之低下。


< 三十一="">


微服出游


  两顶轻纱轿,三个随行轿夫,一个随行挑夫欲放下担子,一骑马的文士下马候立在轿门口,其背影姿态忸怩,很可能是一个太监,伺候女主人出轿。宋代将肩舆和步辇上的乘椅、躺椅,改成全封闭的轿厢,不仅外表华丽,也提高了私密性和舒适性。


< 三十二="">


盐贩看秤


  这个私家盐铺较为冷清,店主在称重量,分堆。当时私家只要向官府交费,就可获得”,即批条,在指定地点采购、售卖食盐,但繁华地段是绝对禁止售卖食盐的。北宋的物价再怎么疯长,盐价是比较稳定的,崇宁年间的盐价是每斤四十文。


< 三十三="">


卷中钤印:嘉庆鉴赏


  入清后,《清明上河图》曾为陆费墀、毕沅收藏,嘉庆二年,毕沅死。嘉庆四年(1799)毕家被抄,《清明上河图》第四次入宫,被收在紫禁城的迎春阁内。此后,《清明上河图》一直在清宫珍藏。


< 三十四="">


杀羊祭道


  伙计奉命半跪在地,当街杀黄羊作祭品,这是最昂贵的祭品,身后的主人手持祷文,祈祷道神保佑骑马的文士客人一路平安,这位文士曾下榻在他家重病,现在他头顶席帽,两个仆人一个挑着行李、一个牵着牲口侯在一旁,送别情景吸引路人驻足。


< 三十五="">


胡驼出城


  洞开的城门口五人守卫,几匹出城的骆驼穿行而过,背上驼着从京城买来的书册杂物,一个胡人面孔、身着汉服的驮手牵着骆驼走在最前面。这支域外骆驼队的出现,说明北宋已经开展世界贸易。


< 三十六="">


更夫暮鼓


  城楼上白衣更夫俯瞰城下的税所热闹。城楼中竖放着一口大鼓,鼓旁摆放着凉席、枕头,是更夫休息所用的行李。晨钟暮鼓制度始于唐朝,晨起鸣钟,日落鼓响,不仅决定着城门的开放时间,也是商户百姓活动的根据。


< 三十七="">


红衣美人


  正店酒楼门前,一个红衣妓女轻佻地戴着男冠幞头(即乌纱帽子),将手搭在一男子的肩上,两人正围看另一菜农的箩筐。据考证,北宋盛行以妓售酒,售酒妓或称陪酒女多如牛毛,但清明上河全图中对色情活动仅有此一处隐晦的描写。


< 三十八="">


阖家出游


  正店的门口有个卖花枝的小摊,女子在向摊主打听价钱,身旁的女佣抱着幼儿,一个男子的脖子上骑着孩子尾随其后,这对携带两名幼童的男女应该是一家人。


< 三十九="">


汴京第一


  这是汴京72家经朝廷授权的正店之一,也是图中最大的酒楼,正店即酒店,与同为酒楼的脚店不同,该店资本雄厚,既供旅客住宿,也供嫖客狎妓,同时还是酿造厂,可造酒、卖酒,并在划定的区域内,向脚店经营批发酒的业务。


< 四十="">


殊途陌路


  骑马的白衣文士,仆人前簇后拥很得势,寒酸文人携书童迎面而来,白衣文士正欲侧首招呼他,他为免尴尬赶紧以扇遮面避之。此时新旧党争刚刚落幕,新党得势,旧党被贬,此景将北宋文人间的复杂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 四十一="">


万钱沉


  此店叫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居闹市之中,宋代流行配香,卖香要得到官府特许。这家香铺经营沉香、檀香、乳香……据文献记载,宋代士人推崇沉香,被当作众香之首,市场价一片万钱。


< 四十二="">


书生问仕


  字铺外,听客满门,都是前来算命的儒生,他们每人只要花上个100文钱就能预知前程。清明后的三月底便是三年一次的考进士之日,满门的听客都是求解科考仕途的。


< 四十三="">


清冷佛门


  巷子深处是一座寺院,庙门上挂有皇家赐匾。寺庙大门紧闭,两侧各立一尊金刚力士塑像。两边侧门开着,西面有个僧人正朝里边张望,寺庙冷清和喧嚣的商肆形成了鲜明对比。


< 四十四="">


酒官试弓


  这个临街小屋原为军巡捕屋,相当于消防站,现已改为军酒转运站,屋内扑火用的三杆麻杆皆已废弃,屋前八只消防存水木桶已变身酒桶。三个禁军是奉命前来押送军酒的,临行前检查武器,本应守卫城门的军卒只能在运酒时提起精神。


< 四十五="">


酒车当道


  老车夫赶着驴车慢慢悠悠向右行,车上满载着两只装酒的木桶,这是民间专门用来运送酒桶的驴车,车上的酒桶当时称梢桶


< 四十六="">


清明化缘


  北宋清明节期间,朝廷给官员们放假三天。他们一个个在街上懒懒散散、溜溜达达,各显其态,侍从们前呼后拥,不亦乐乎。这一天街上的和尚也多起来了,按照佛教徒的规矩,在这个时节,他们可以到寺外化缘。


< 四十七="">


风尘仆仆


  图中头顶货架的男子,右手拿的长方形木架是一个便携式的折叠交脚货架,长木架左右两脚交叉,展开之后可以在里面摆放货物。全图当中有四处携带便携支架的小贩。


< 四十八="">


太丞问病


  这里是赵太丞家的医铺,医铺三进院,房檐下是六品官员才有的建筑标志,店主可能是退休御医,铺内陈设相当考究,柜台上放着十五档算盘、抄书架。左招牌:太医出丸医肠胃药,右招牌: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


< 四十九="">


马到京城


  《清明上河图》上的动物多达200,马却只有20余匹,马较为金贵,只能人骑乘,不能像驴一样驮货拉车。


< 五十="">


官门问道


  柳荫下一座敞门豪宅,宅中布局讲究,文墨屏风前放着一把太师椅,据门档判断主人官级至少六品以上。宅门前一个身背麻袋、手提点心匣子的乡下人正在向守门人问路,顺着指路的方向,问路人望向画外那个紫禁城,给我们留下无限想象。


(图片来源:月雅书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