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电视剧时,经常看到有遗落在民间的格格或者皇子,千辛万苦跑到皇帝面前,喊出自己隐藏的身份,从此青云直上,吃香喝辣。著名的还珠格格,就是用这样的套路改头换面,从此过上了人上人的生活。 其实,乾隆皇帝风流成性是不假。但是要说到来上门认亲的,却不是什么格格,而是号称乾隆的嫡亲孙子找了上来。 乾隆浪漫的江南行,整成了认亲会 乾隆皇帝前后一共整了六次南巡,背后的原因,并不是那些言情小说家们描述的,只管吃喝玩乐、谈谈恋爱就行了。乾隆之所以效仿祖父,前后南下六次江南,意在安抚和笼络江南地区人心。 清军入关时,因为江南地区人民反清情绪高昂,为了迅速稳定统治,清廷对江南地区的人民开展过一段残忍的大屠杀。江南人民最终抵不过清军的铁蹄,被迫臣服后,清朝的统治者们便开展了一套又一套的安抚手段。南巡便是其中之一。 在乾隆第五次南巡,也就是1780年这一次,驻跸涿州这个地方时,有个打扮得像模像样的僧人,带着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前来求见。皇帝是谁都见到的吗?当然不是! 但是这位少年亮出了自己的身份:履端王永珹的次子,这让御前的人吓了个仰倒,赶紧跑去告诉皇帝,您孙子上门认亲来了! 履端王永珹是乾隆的第四个儿子,说起来,这位皇子运气实在不好。身为皇帝的亲儿子,生母却早早去世,因为不受宠,被过继给了无后的履亲王允裪。从此再见到皇帝,再也不能喊一声“皇阿玛”,反而要称一声“皇上”。 做永珹的儿子似乎也挺命苦的,这位少年在乾隆面前声称,自当年自己出了水痘并未身亡,是侧福晋王氏眼看自己无子,使了一招“狸猫换太子”,将襁褓中的自己扔到了荒无人烟处,路过的和尚不忍心,把自己捡回寺中好好将养着。 如今有机会认祖归宗,他们二人长途跋涉来到了乾隆面前,试图揭穿王氏的阴谋,回到原本属于自己的位置。 当年永珹的次子出水痘而亡,举国上下皆知。那阵子府里都在风传,是王氏在背后捣的鬼。乾隆或多或少也听过那么一耳朵。但是古代既没有出生记录可以查档,也没有DNA可以验。 乾隆一时之间也陷入了两难。这里提一句,别被电视剧那些滴血认亲的戏码给糊弄了,真正的后宫中,皇帝什么龌龊手段没见过,还会信这个?所以,皇帝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底下的人。 双管齐下,真相大白 军机大臣们虽自负经验老道,但是审理真假皇孙,还是头一遭。这要是真皇孙,他们给判成了假的,这就是断了皇家血脉;若是假的,他们给认成了真的,日后事情被揭露了,他们也难辞其咎。 令人咋舌的是,这名皇孙见到几位军机大臣时,态度不卑不亢,还施施然地坐在了榻上,对着和珅招手道,“你过来啊,你是天子近臣,一定要好好判断啊,不可让皇家血脉给埋没了哈” 他这一举动,更是让众位大臣心里没底。有位叫做保成的大臣还算沉稳,他经过细心观察,发现少年虽然举手投足像天潢贵胄般,眼神却总是往自己腰上的扇囊看。这么一思索,他心里便有底了。 于是他一个巴掌把少年先打懵逼了,接着厉声喝问他。最终,少年交代是僧人教自己这么操作的。另一边,永珹的嫡福晋见到了乾隆,她公正地说,自己的次子的确是出水痘而亡,自己还亲手抚摸过孩子,不存在少年说的被侧福晋害死的情况。 两处都有了进展,假皇孙案就此告破。也许是顾及永珹英年早逝,身后子嗣单薄,乾隆并没有立即处死少年,而是判了他流放,至于幕后指使的僧人,乾隆判了他斩首,以正视听。 这位本名叫郭二格的少年,在流放的途中,继续招摇撞骗,行事嚣张,不知收敛。当他经过蒙古库伦,遇到一位叫松筠的官员,他继续伸手要钱,哪知道后者压根不吃这套,且对他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刚正不阿的松筠,一边假意授予假皇孙钱财,留足证据,一边上报朝廷。 没等朝廷的旨意下达,松筠就将其斩杀了。乾隆皇帝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对松筠大肆褒奖。也许是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妇人之仁铸下了大错。这件案子就这样宣告一段落。如果永珹看到自己去世后,以这样的方式又一次出名,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