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80年,一个和尚领着一位少年找到御前太监要求见乾隆,太监说皇

 芥舟 2022-05-13
1780年,一个和尚领着一位少年找到御前太监要求见乾隆,太监说皇上也是你们想见就见的吗。和尚只说了一句话,太监立即笑脸相迎,灰溜溜的向乾隆禀报去了。

当乾隆听了和尚的话后,也不免大吃一惊。和尚说:这位少年正是皇四子永珹的遗腹子,也就是乾隆的皇孙。老和尚的话虽然听起来天马行空,但乾隆虽然不信,也是将信将疑。原因在于这也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

永珹是乾隆的第四个儿子,后来被过继给允裪。按照宫中规矩,凡皇室宗族有子嗣出生,都要报奏,以便于绵延宗谱。可问题恰恰就出现在永珹的第二个儿子身上。

当年永珹生了第二个儿子的时候,立即奏报朝廷,而且还是乾隆亲自赐的名字。然而不久之后,又得到奏报该子因身患痘症而夭折,乾隆对此甚为惋惜。而后,有人向他密报该子并未夭折,而是因为永珹的妃子之间争风吃醋,将一名死去的婴儿与其调换,而真正的皇孙被送出王府,不知所踪。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乾隆才重新燃起了希望,虽然不敢断定这就是自己的孙子,但爱孙心切的他自然要想办法查个明白。当乾隆把和尚和少年叫到近前时,因为先入为主的思想,让他对这个少年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感觉归感觉,皇家血统怎容儿戏,简单攀谈几句后,便将二人安置起来,在查明之后再论。

因为此时永珹已病逝三年,乾隆派太监到永珹的府中询问大福晋当年之事。本以为早就盖棺定论的事,没想到今日旧事重提。一时间,大福晋也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生怕哪句话说错了,因此而降罪自己。于是找来王府总管太监金三合商量对策,金三合也是个老油条,只给出了一个两头堵的回答。

福晋若说那少年是王爷之子,岂不等于承认自己有罪。倘若直接否定,万一将来证实,罪过将会更大。大福晋一时间也没了主意,迟迟没敢进宫,当乾隆再次派人催促时,大福晋才不得不进宫回话:王之次子确因痘症而亡,当年我还曾抚尸而哭。

闻听此话,乾隆气的拍案而起,竟有如此胆大的人敢冒充皇子皇孙,便交由军机大臣共同审讯。几位大臣一时间也没了主意,原因主要有两点:天下有几人敢冒充皇孙?况且之前的传言也并非不实,既然两人敢来,自然不会轻易承认是假,真若用手段让其认罪,将来皇上反应过来自己也会吃不了兜着走。

如果认定是真皇孙,又岂不是大福晋有欺君之罪。一时间几位大臣面面相觑,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此时的少年却来了劲,不仅直呼大臣们的姓名,而且傲慢无礼,大声喊道:我乃堂堂皇孙,你们究竟要干什么?

正在冷场之际,一位脾气暴躁的大臣上去给了他一记耳光,随后说到:你这穷小子,竟敢冒充皇家之人,还不快说你叫什么名字?事已至此,几位大臣也觉得应该堵上一把,便对他严加盘诘。最后少年承认自己根本不是什么皇孙,真名叫郭二格。

很快,乾隆钦点:和尚斩首示众,郭二格发配伊犁。这个结果倒让人有些意外,和尚自不必说,假皇孙竟然还保留一命,不免让众位大臣产生了种种猜测。难道皇上还认为少年可能会是自己的皇孙吗?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郭二格的发配之路变成了长途旅行。沿途之中各级官吏都不敢怠慢于他,生怕哪天乾隆突然回来认这个孙子。而郭二格也傲慢不减,始终对身边的人呼来喝去。大家没想到,这少年在京城没当上皇孙,却在发配的路上成了皇孙。

很快,福康安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乾隆。但乾隆的反应再次让大家摸不着头脑,只是微微说了一句:送他去黑龙江吧。到了黑龙江的郭二格依然是之前皇孙的作风,甚至做出许多不法之事。忍无可忍的办事大臣松筠将他在这里的所作所为据实奏报乾隆。

很快,松筠不再对他听之任之,直接叫手下把郭二格绑了起来。郭二格大喊我要见汗玛法,也就是爷爷的意思。松筠厉声喊道:你还敢称当今皇上是汗玛法,你这小民冒充皇孙,圣上开恩不予你计较,你却变本加厉不知悔改。说完便推出去斩首了。

事情到此本应画上一个句号,但有些事情难免让人产生种种猜测。例如,自古以来欺君之罪都应当斩,何况是敢冒充皇孙。而乾隆恰恰两次保全了郭二格,直到得知其劣性难训之时,方才问斩。

后来,王府的一位杨姓太监曾说:王爷的次子患痘症后并没有死,而是被内务府总管的干女儿,永珹的侧福晋用一名死婴换走,后被抛弃荒郊野外,生死不明。倘若杨姓太监所说属实,那么假皇孙也未必是假。

当时的乾隆虽不能断定郭二格就是自己的孙子,但也没有直接否定。莫凌两可之际,是郭二格的所作所为给自己下了定论,可谓自作孽不可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