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老一代观众的经典记忆

 明gbqvx13q17f5 2020-05-09

从文革开始,到1973年恢复拍摄电影,这7年间中国电影的情况大致是:几乎1966年之前拍摄的所有的电影都被打入冷宫不能放映,只有那些供批判的“毒草”才能局部放映,如《武训传》、《怒潮》、《林家铺子》、《逆风千里》等。

中国老一代观众的经典记忆

赵丹主演的《武训传》文革时是“大毒草”

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这几部电影:《打击侵略者》、《铁道卫士》、《奇袭》、《平原游击队》、《英雄儿女》、《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等中国电影,还有前苏联的《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以及阿尔巴尼亚的《山鹰》、《海岸风雷》、《脚印》、《第八个是铜像》和朝鲜的《看不见的战线》、《卖花姑娘》、《摘苹果的时候》、《南江村的妇女》等外国电影,当然还有新拍的“八个样板戏”,它们是京剧《智取威虎山》、《沙家滨》、《红灯记》、《龙江颂》、《奇袭白虎团》、《海港》,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

中国老一代观众的经典记忆

《打击侵略者》剧照

7年间,中国十亿人口,翻来覆去就看这么几部电影,这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罕见的。因为看了无数遍,所以这些电影里的情节、人物、台词被中国观众牢牢地记住了,它们以一种强制性的植入让自己成为了所谓的“红色经典”,也把中国观众的电影欣赏水平死死的摁在这些电影的水准上。

中国老一代观众的经典记忆

朝鲜电影《摘苹果的时候》

“高,实在是高!”(《地雷战》)

“打一枪换个地方,不准放空枪!”(《地道战》)

“不怕今天闹得欢,只怕将来拉清单。”(《小兵张嘎》)

“向我开炮!”(《英雄儿女》)

“你是哪个部分的?美八军五师的!”(《奇袭》)

“接头的人手拿一本《自由之路》。”(《铁道卫士》)

“她一年可以挣600公分呢!”(《摘苹果的时候》)

“你怎么落到这个地步?”(《海岸风雷》)

“让列宁同志先走!”(《列宁在1918》)

中国老一代观众的经典记忆

阿尔巴尼亚电影《海岸风雷》

今天听起来,这些台词并未见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在那个封闭的年代,这些电影台词却几乎被所有中国人熟知,因为那时虽然没有今天这么多影院,但是“银幕数量”却一点不比今天少,而这些银幕都是在工厂、学校、部队和农村临时挂起来的,这就是中国老一代观众的集体记忆--露天电影。

中国老一代观众的经典记忆

那时候露天电影随处可看

千千万万个放映员将有限的几部电影以露天放映的方式送往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今天票房最高的电影也不及这些电影放映的场次多,而之所以会这样,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循环放这些电影是次要的,主要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能看到《新闻简报》,因为那是的声音。

中国老一代观众的经典记忆

1968年的《新闻简报》标签

那时候,电视还没有普及,人们的文化程度也普遍较低,大字不识几个的人很多,所以,像电影这种通俗易懂的宣传手段就会被重点加以利用。《新闻简报》由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相当于后来央视的《新闻联播》,是党的重要宣传阵地和喉舌,所以每次放电影之前都要放很长时间的《新闻简报》,有时会长达半个小时,所以那时候看电影不要担心晚了,有些家庭主妇会跟家人说:“你们先去,我洗好碗再来,反正前面加映《新闻简报》”。

中国老一代观众的经典记忆

《新闻简报》画面去

即便是那个时代,电影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一种业余生活和文化活动,所以,虽然老百姓不敢对宣传部门用看电影的方式“引诱”看《新闻简报》说点什么,但他们可以以迟到的方式对这种“引诱”表示有限的抵触,不过,那些有政治追求的人却很明白,他们看电影不是去休闲娱乐的,他们就是去集体学习《新闻简报》。

《新闻简报》的内容和模式和后来电视中的《新闻联播》没有什么分别,主要是毛主席在天安门会见红卫兵,毛主席和周总理会见外宾(会见的最多的是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和他漂亮的王妃莫尼克公主),还有工业农业展现传来的捷报,以及中国人民幸福的生活的画面。可以说,中国电视新闻的模式至今还没有脱离《新闻简报》所“创立”的形式和模板。

中国老一代观众的经典记忆

毛泽东会见西哈努克亲王

现在想想,其实那时候还是有许多人愿意看《新闻简报》的,因为那些“循环播放”的电影相比,《新闻简报》有一个最大优势,就是它是彩色的,起码看着新鲜,而其他的电影除了“八个样板戏”和部分朝鲜电影,几乎全是黑白的。

有一种经历可能是后来人永远无法去体验的,就是一部电影看了无数遍,在我的记忆中郭振清主演的《平原游击队》我就看了不下40遍,其他的电影也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因为实在是没有新电影看了看。电影院大概也了解此种状况,原来这些电影还卖5分钱一张票,由于没有新片,再卖票就没有人看《新闻简报》了,所以,为了能完成宣传任务,干脆免费让大家看电影,顺带也把《新闻简报》给看了。

中国老一代观众的经典记忆

电影《金光大道》剧照

十亿人把这么几部电影看了7年,直到1973年国家开始恢复拍摄故事片,《火红的年代》、《战洪图》、《金光大道》、《艳阳天》、《青松岭》等五部“样板电影”出现在银幕,中国观众才开始走出“循环观看”的怪圈。而在此期间,世界电影却快步向前,电影风格、类型、语言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大师和经典的作品,而我们却浑然不知,还以为世界上拍得最好的电影就是朝鲜和阿尔巴尼亚电影。

中国老一代观众的经典记忆

库布里克在1968年已经拍出了划时代的《2001漫游太空》

因为封闭,我们的电影大大地落在世界电影潮流的后面,而我们的观众看电影的水平也基本停留在“好人打坏人”的水准上,所以,我们今天也不要去责怪观众整体的水平太低,因为我们有这么一段“以电影愚民”的时代,在那个时候,我们的观影水平不但没有“与时俱进,反而在大踏步的后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