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让孩子变优秀,常跟他说这4句话

 雅博学苑 2020-05-09

中国有句古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可以是一味抚人心腹的良药,也可以是一把伤人于无形的尖刀。在家庭教育中,语言对孩子的影响更是无穷的。爸爸妈妈们,常说下面这4句话,孩子会一天比一天优秀!

1.“你的办法最多了!”——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

很多时候,父母都希望孩子尽早独立,能自己解决问题。但一旦真遇上问题,我们却往往做出与期望背道而驰的事情来。

比如,孩子把玩具丢进了沙发下面,我们可能会批评他:“让你别往那下面丢,总给我找事儿干,嫌我不够累?”又或者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了,哭得正伤心,我们却说:“有啥好哭的,多大点事”……

爸爸妈妈们,你们想过这样说的后果吗?那一声声责骂、埋怨会令孩子对挫折和困难心生畏惧,一次次的包办代替、转移矛盾更让孩子失去了直面冲突的勇气和智慧。

很多时候,接纳孩子的失败和伤心比追求孩子的成功与快乐更重要。

同样面对上文的两种情况,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再鼓励孩子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更能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我看到你有些生气/难过/伤心!”“宝贝办法最多了!”“我相信你,你脑子里全是办法!”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6岁以前的儿童正是建构自我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依靠外界对他的评价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富于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那么就一定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有导向性地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起独当一面的自信。

2.“好,听你的!”——保护孩子自信表达的底气

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说不了,他们不爱喝粥、不愿分享,不想睡觉……遇到这些情况,你会怎么对待反对的声音呢?

是觉得孩子很麻烦,强力压制,绝不纵容,还是为孩子独立意识的觉醒感到高兴,希望更多地去走进他们的内心?当我们将孩子看作是另一个充满自己感觉和想法的独立个体时,才会允许他和我们拥有不一样的看法和感受,给孩子说“不”的权利,聆听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当这种被尊重、被珍惜的家庭氛围越来越浓,孩子就会更加积极、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参与家中事务的决策中来。

部分家长会说,可有时孩子提出的想法并不合理,应该怎么办呢?的确,孩子的经验和阅历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判断有时并不科学,但即便想法是错的,能够提出和父母都不一致的意见,也是需要巨大勇气的。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急于纠正孩子,反而应好好地表扬孩子的勇敢行为。此外,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计划,和缘何如此计划的原因,也能够帮助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无论哪种想法,只要在安全范围内,都可以让孩子去试一试,毕竟试错也是一种成长哦。

尝试用这类肯定的回答——“好,听你的”“按你说的办”,给孩子一颗自我认同的定心丸。它让孩子意识到:“大家尊重我的想法,我的思考是有价值的,我说的方法能够得到采纳。”

3.“你是怎么办到的?”——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也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惊喜,无论是主动动手洗拖把,还是自己想办法取出缝隙里的玩具赛车,他们不但喜欢通过给别人帮忙来获得自我认可,还偏爱挑战成功后的成就感。

每当遇到这种“哇时刻”,孩子自己就会表露出得意的神色,此时的他,更加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被人看到,如果父母对他的正向行为给予积极评价,并适当示弱——“宝贝真厉害,你是怎么做到的”, 就等于帮助他烙印上“我真的很不错,我的所作所为都是有价值的,爸爸妈妈还要向我学习”的标签。

小编亲测,每次这样问过孩子之后,他都会特别得意,并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完成杰作的过程。彼时彼刻,在他眼睛里闪耀着的骄傲的光芒,让作为妈妈的我,由衷为他感到自豪。

不仅如此,这样问孩子,还可以引导他描述自己行为的经过,对其掌握时间先后概念,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训练。

4.“你太会玩了!”——保护孩子游戏中的创造力

孩子天生会游戏,甚至在出生之前,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玩耍。

伟大的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说过:“游戏总是一种体验,创造性的体验。而且游戏作为一种基础,会建立人一生的体验”。

我们常会看到游戏中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这种状态跟一个热爱事业、忘情工作的成年人颇有几分相似,二者都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持续的激情投入。不同的是,我们成人用工作改变人生,而孩子在游戏中,改变和完善自己。

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一方面,保护孩子玩的权利,让孩子们在玩中快乐地学,在玩中健康的成长;另一方面,鼓励和夸奖孩子玩乐的各类创意,常用句式有“你太会玩了!”“真有创意!”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