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核看文物」一面战国时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镜

 爱你没商量我的 2020-05-09

这是一面被认为是战国时期王族大墓盗掘出世的铜镜,最早由日本细川侯爵收藏。如果它的制作时代是真实的,那真是非常非常的优秀。

废话不说,直接看图。

「硬核看文物」一面战国时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镜

据记录为1928年盗掘于金村大墓

它的纹饰之精美,让我叹服得合不拢嘴巴。先看它的构图:

「硬核看文物」一面战国时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镜

铜镜背面一共有六个图案。如果将每个图案的中心线延长,进行六等分,会发现中心线对得很整齐。这说明六个图案设计得相当的均衡。

这六个图案,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图案间隔布置,另外三个图案也是间隔分布,每一个都非常精彩。

第1号图案的细节图:

「硬核看文物」一面战国时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镜

这一个图案描绘的是骑马武士执剑与猛虎搏斗的场景。它厉害在哪呢?

从细节上看,人、马、虎的结构都刻画得很清晰。武士佩戴头盔、铠甲,手持利剑;手臂的服饰分了三种纹饰;裤腿的下沿纹饰与腿做了区分;头盔的样式一眼可见;握剑、握拳的手势都表现得真实、清晰。马浑身的披挂、马鞍、缰绳都通过纹饰进行了相应的描绘;马腿的比例、各个关节的细节都真实的表现;马尾似乎是束起来的。猛虎的眼睛、耳朵、牙齿、甚至舌头都清晰可见;背、腿、爪的纹饰和结构各不相同;颈部和腹部的毛都立了起来。

这种在有限空间里,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个个形象的能力,让我叹服。

真实的马。注意腿关节的细节比较

从场景上看,三方的情绪和动作配合到位。老虎凶猛愤怒,回首嘶吼,呈现攻击的姿态;战马受惊地瞪大眼睛,四蹄踌躇,被猛兽的气势压制,不敢上前;骑士表情沉着,马不上前,竟然直接从马背上一跃而起,手持一把利刃要近身与猛虎肉搏。

这一瞬间,猛虎的凶悍、马的畏惧、武士的勇敢和自信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这是一场真实的搏斗,那这一幕就是最精彩的转折。

「硬核看文物」一面战国时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镜

给一个猛虎立起来的形象做参考

从艺术手法上看,有基本成熟的创作理念。我说两点:其一是运用细节来加强对场景的营造。例如普通画师也许能通过老虎的头和后腿的姿势来表现动作的趋势;而成熟的画师还会描述老虎的尾巴朝右,而身上的毛发朝左侧扬起——这样就能表现出老虎原本是朝左侧奔跑,突然暴起,扭身回扑的动作。

「硬核看文物」一面战国时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镜

其二是有朴素透视的感觉。如老虎的左前爪被背部挡住又出现在身体右侧;骑士的身体被马的头部挡住。这一点点的透视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绘画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石。

再来看第2号图案的细节图:

「硬核看文物」一面战国时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镜

这是两只拟人的异兽在搏斗,身上还穿戴着腰带、护臂等服饰。说是搏斗,我觉得更像是在共同跳一种战斗舞蹈,因为它们手里拿的不是锋利的武器,更像是有藤蔓元素的仪仗道具。

如果仔细看两只异兽的爪子和垂下的毛发,会发现它们的类别不一样。

同样的,这个图案里也有简单的透视。如右侧异兽的尾巴尖从右胯下甩过来,出现在背部,使得二维的形象变得立体起来。

第3号图案只有一个形象,是一只华丽的大鸟:

「硬核看文物」一面战国时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镜

因为只有一个形象,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细节也是最繁琐的。大鸟扭头回望,颈部翎羽、翅膀和尾翼全部张开,层次分明。

不知道大家在欣赏这三个图案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两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个共同点是,三个图案里的猛兽和大鸟都是回首的姿态。我觉得最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回首的姿势不仅更富有动感,而且还能同时很自然的展露出侧脸和四肢——这反映出图案的创作者具备出色的构图能力。

第二个共同点是,镜背上所有的纹饰都以卷曲的线条为主,很少有直线。这是战国时期的典型纹饰风格,并且深远的影响了西汉及之后的纹饰艺术。

最后再来看一下三个相同的间隔纹饰。

「硬核看文物」一面战国时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镜

这是一个抽象的漩涡形纹饰,线条卷曲得很漂亮。我觉得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在于对抽象纹饰演变过程的反映和启发:注意抽象纹饰的底部(黄色)和旁边的兽足(红色)相似性很高。是不是提示此纹饰由两兽相搏演化,至少是吸取了部分元素?

以上是我们对镜背六个图案的欣赏;它们反映出铜镜的纹饰创作者成熟的创作理念和高超的细节刻画能力。

注意,这还仅仅是对图案的欣赏!要知道,图案设计只是铜镜艺术的一个方面,它最终能完美地呈现在铜镜上,还至少需要经过铸造和金银错两道工艺程序——想想这些细而繁的线条要在模和范之间由青铜溶液均匀清晰的表现出来,然后还要在纹饰的表面镶嵌金银丝,再将表面错磨光整——从今天的眼光看,这面铜镜不光是纹饰大师的杰作,也是铸造大师的精品;说它是战国时期优秀纹饰艺术和铸镜工艺的综合代表,我觉得实至名归。

可是对我而言,还有一个疑问:它并非考古出土。

“金村大墓位于洛阳市以东15公里金村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中,时代属战国时期,据历史学家唐兰推测为东周王陵。1928年夏秋之际,洛阳一带突降暴雨,金村部分地面塌陷,金村大墓首次被发现,基督教圣公会河南教区主教、加拿大人怀履光和美国人华尔纳等闻风而至,组织人力对其进行盗掘。前后历时6年,共发掘8座大型木椁墓,出土青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等数千件,包括九件一套的编钟、五件一套的编钟、错金银的青铜礼器、铜俑、银俑、龙虎饰大玉璧等一大批文物,其中绝大多数流散海外。日本梅原末治《洛阳金村古墓聚英》选刊了金村八座东周大墓出土的文物238件,拍有图片,注明藏主,可信度高。”(以上摘录文字来源于维基百科)

梅原末治的《洛阳金村古墓聚英》(1937年出版)中虽然收录了这面铜镜(前面选用的黑白图片也是来自于此书),然而说实话,我还是对它来自金村大墓的记录存疑——它的技术在战国时期可以实现,但是艺术表现手法有些超前了,例如,马身上的点状纹饰、马身上部分“留白”(不设置纹饰)的手法、五根线条描绘出一把剑的风格等。

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概念:纹饰的艺术理念只能是在同时期的基础上豹变,而没有办法在忽然间突破于时代限制的——除非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如果要证实这面铜镜真的是来自金村,或者制作于战国时期,需要找到同时期存在同类型的纹饰形象、元素的考古学证据,或者梳理清楚其上一个时期和下一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变迁路径。当然也许是我看的器物还不够多,也许是学识和见识不够,学界早已解决这个问题了。

「硬核看文物」一面战国时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镜

最后的最后,我们再看一眼这面铜镜的彩照。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三个相同的间隔图案颜色保持得不错,而有特色的三个图案已经失去了颜色?我觉得呀,可能是因为铜镜在还未入土的时候,就因为它们的精彩而频繁地被主人抚摸、把玩,所以导致这几个图案表面的氧化程度要更严重一些。

你觉得呢?


说明:

金银错狩猎纹铜镜,直径17.5cm,藏于日本永青文库(保管和展示细川家族收藏品的博物馆)。它上面的骑马武士狩猎形象,被认为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出现在镜面上的人物形象。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中国最早的人物镜”。

铜镜彩照来源于搜狐网,铜镜黑白照片由“这是博物馆”的这馆长拍摄、制作。

你的转发、点赞、评论,就是最好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