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设备生产的华为,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在中国,如果仅仅是科研的话,可以说是死路一条。 仅仅科研,没有产品,科研进度也会大大的减慢。 就科技研发而言,如果仅仅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话,研发进度也会大幅度的减慢。而且就通信业而言,实验室研发,很多现场的问题根本都无法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际上从3G时代开始,中国就是全球最大的试验场,很多的新功能,软件的新版本都是在中国的现网上进行的。 而华为的设备的性能的提升,很多也是现网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 就无线这块,华为和三大运营商合作的网络优化,也加速了华为的研发。就技术支持而言,华为一直保持着现场和研发的对接。 欧洲的设备厂家的技术在4G 5G时代,逐步的被中国的设备商超越。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欧洲的运营商的基站密度小,用户也少,很多的功能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在中国,纯研发企业,也很难有足够的利润支持。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是没有达到一个相应的高度。如果华为仅仅是一个科技研发机构的话,那么它的专利即使被国内的厂家使用,华为也很难收取到足以支持他继续研发的专利费,在中国专利费的收取还是相当的困难的。 其实就是专利费大户的高通,它如果没有芯片的生产作为背景的话,收取专利费也没有这么顺利。苹果公司之所以对高通低头,也是因为Intel无法提供给苹果性能达标的5G基带的原因,否则的话高通和苹果的专利官司还有的打。 科技的研发,最终也需要转化为产品。 一个技术被实验室研发出来,还需要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才能面向最终的用户。在中国,其实也有很多实验室的专利,因为找不到厂家应用而被束之高阁。在中国,很多企业并不热衷于研发,而是希望赚快钱。从这方面来说,华为如果不生产具体的设备,仅仅作为基础科技的研发,成果也会远不如华为自己生产。 研发本身也是一件很烧钱的事儿,华为生产设备也是补充研发资金。 科技的研发,其实很多时候也是有'试错'的,并不是全部的研发都会成功,里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就目前来看,华为的通信设备销售、手机等终端的销售,取得的利润,很大一部分都揉入了科技的研发,这也是华为在这些年来逐步的发展成为了通信业里的巨头的原因。 总而言之,就华为本身而言,生产设备也好,生产手机也好,设备现场的调测优化也好,都可以从各种角度来支持华为的研发。如果华为完全的不生产设备,而仅仅是研发的话,华为慢慢的也就衰落了,所以华为也不可能成为一家仅仅是研发的科技机构的,中国还是很需要生产设备的华为的。 ![]() |
|
来自: donghailongwa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