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6执业药师药一通关笔记】第8章药品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监控:药源性疾病

 山河教育网 2020-05-09


前言:

其中

中药一:共48节                               药一:49节  

中药二:共83节                               药二:57节

中药综合:56节                               药学综合:95节

药事法规:40节

第四节  药源性疾病

  【要点提示】

  一般考试占2-3分。重点掌握药源性疾病的含义、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常见

的药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防治方法。

一、药源性疾病的定义

    药源性疾病义称药物诱发性疾病。使用药物时,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的组织

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牛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

反应,由此产生临床症状的疾病。不仅包括正常用法、用量下产生的不良反应,还包

括超量、误服、错用及不正常使用药物引起的疾病。注意不包括药物过量导致的急性

中毒。

二、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1.按病因学分类  与剂量相关的药源性疾病(A型药品不良反应)、与剂量不相关

的药源性疾病(B型药品不良反应)。

    2-按病理学分类  功能性改变的药源性疾病,如抗胆碱药、神经节阻断药引起的

力性肠梗阻,利舍平引起心动过缓等,这些改变是暂时的,停药后迅速恢复;器质

性改变的药源性疾病。

  3.按量效关系分类  量一效关系密切型(A型)和量一效关系不密切型(B型)、

长期用药致病型和药物后效应型。

  4.按给药剂缝和给药方法分类  ①与剂量有关的反应:药物毒性和剂量有关,一

般可以预测和逆转,发生与药物制剂的差异(如不同厂家的药品因赋形剂不同所致生

物利用度改变而致药源性疾病)有关,也与药效学差异和药动学差异有关;②与剂量

无关反应:难以预测和逆转,如过敏反应、免疫反应和药物遗传学;③与用药方法有

火的反应:长期J+药停药、联合用药时停用会改用酶蛋白结合率高及药效强烈的药、

给药途径不当如泛影葡胺用于椎管造影可死亡。

  5.按药理作用和致病机制分类 药理作用增强或毒副作用引起的药源性疾病;与

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药物异常或患者异常引起的药源性疾病;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药

源性疾病;药物的杂质异常性及污染引起的药源性疾病等。

三、诱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

 1.不合理用药不了解患者的用药史,联合用药,不注意患者原有疾病基础,无

明确日的用药,患者擅自用药,用药时间过长、剂量过大,对老年人幼儿体弱者未做剂量调整,用药方法剂量不当(如青霉素外用、大剂量氨苄西林静脉滴注).经济利益驱使。

    2.机体易感因素  ①乙酰化代谢异常:快速型22%、中间型56%、缓慢型22%:

②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G -6 - PD)缺陷,引起溶血性贫;③红细胞生化异常:对氧化性药物特别敏感,引起铁血红蛋白血症,服用抗凝药抗凝作用延长,避孕药引起血栓A型J型的发生率高。④性别:一般女性药源性疾病发生率高于男性,如过敏发生率是男性的2倍、皮炎发生率比男性高50%等;⑤年龄:如新生儿服氯霉素致灰婴综合征等

四、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1.药源性肾病  急性肾衰竭(非甾体抗炎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环孢素

等)、急性过敏性间质肾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噻嗪类等)、急性肾小

管坏死(氨基糖苷类、两性霉素B、造影剂和环孢索等;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

霉素)、肾小管梗阻(尿酸和草酸盐,肿瘤患者易发生)、肾病综合征(金盐、青霉

胺、卡托普利)。

    2.药源性肝病  四环素类、他汀类、抗肿瘤药等,复方制剂:磺胺甲孵唑一甲氧

苄啶、阿奠西林一克拉维酸、异烟肼一利福平等。

    3.药源性皮肤病  ①Steven - Johnson综合征:磺胺类、抗惊厥药、别嘌醇、非甾

体抗炎药等;②血管炎(别嘌醇、青霉素、氨茶碱、磺胺类、噻嗪类、丙硫氧嘧啶、

雷尼替丁、喹诺酮类和免疫制剂)和血清病(头孢氨苄、米诺环素、普萘洛尔、链激

酶);③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4.药源性心血管系统损害  引起心律失常(强心苷、胺碘酮、普鲁卡因胺、钾

盐),室性期前收缩(肾上腺素),心动过缓(新斯的明),窦性心动过速(肼屈嗪),

J心动过速(麻黄碱、多巴胺、去氧肾上腺素、苯丙胺、酚妥拉明、异丙肾上腺素),尖

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奎尼丁、利多陪闪、美西律、恩卡因、氟卡胺、胺碘酮、安

博律定、溴苄胺、硝苯地平、洋地黄类、异丙肾上腺索、氯丙嗪、异丙嗪、阿米替林

和阿司咪唑)。

    5.药源性耳聋与听力障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高效利尿药、抗

疟药、抗肿瘤药、大环内酯类、万古霉素、四环素、布洛芬、萘普生;危险因素有:

用药时间过长、药物累积、每日用墅多少、m药峰谷浓度、合用利尿药、氨基糖苷类

种类新霉素>庆大霉素>二氢链霉素>阿米卡星>大观霉素)等。

五、药源性疾病的防治

    1.加强认识,慎重用药。

    2.加强管理;加强临床药学服务。

    3.坚持合理用药明确诊断,用药史;个体差异,配伍禁忌;监督患者用药行为,

及时调整;慎重使用新药;根据病情,确定用药,老人幼儿用药完后离开;少联合用,

复方制荆;药师,护土,三查七对。

  4.加强医药科普教育。

  5.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