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国,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前浪”中年?

 瑞希在线 2020-05-09

作者 | 孙瑞希

奔涌吧,前浪

01

17年前,我曾是迷茫的“后浪”

2003年,我是一个迷茫的后浪。

那时我已临近毕业,不知道自己学的专业有什么用。我的论文选题是MBO(管理层收购),答辩那天,老师问了好几个问题,我面红耳赤,答得稀里糊涂。

有个老师问我为什么选那个专业,我支支吾吾。

我不能说:我原本想学中文或历史专业,家里人非让我选经济类专业,因为我有个亲属在某部委,能帮我安排工作。

当然,事实比预想的要糟糕得多。由于国家机构改革,到我毕业时,安排工作的事已经泡汤了。那时的就业情形,比往届糟糕很多,与今年很像,那年赶上了非典。

为避免疫情扩散,学校管理很严格,不允许学生私自出校门。有个同学违反纪律,跳大墙与对象约会,毕业时连学位都没拿到。

之前我好不容易在人才交流会找到了一份工作,由于不能去实习也丢了,一切只能等毕业后再说。我这个后浪,连朵浪花都没掀起,就差点被拍死在沙滩上。

学校里有个复印社,我经常去那里打印材料。有个姑娘总帮老板看店,她跟我说:北京机会多一些,不如离校后去那边找找看吧!我有个朋友在一家网络公司,要是你找不到合适的落脚点,就找她想想办法……

奔涌吧,前浪

02

施比受更有福

不打压,多提携

离校之后,我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舍不得买卧铺票,就买了一张硬座票。一整夜,腿发麻,火车终于咣当进了北京。

我很快租了一间地下室安顿下来,虽然阴暗潮湿,但却能让我以最低的成本在北京站住脚,挺好的。

我一直没有找那个姑娘介绍的北京朋友帮忙。一来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二来想自己先闯闯,实在不行再麻烦别人。

北京的机会多,但竞争也激烈,我久寻工作无果后开始萌生退意。但是,家已经回不去了,回去就要被隔离,连带全家都要隔离,老的不能出去工作,小的不能上学。

我只好拨通了那位北京朋友的电话,向她求助。

她帮我推荐了一份工作,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文员。发薪日那天我很开心,请她吃饭。期间,我说了很多感激她的话。

她说,谁都有走窄路的时候,以后你有能力了,记得能帮人一把就帮一把。

我感激每一位帮助过我的贵人。在我职业生涯早期,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他们的,他们却愿意给我这样的新人机会。

后来我做了管理层,也时刻把提携新人记在心上并付诸行动。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往事历历在目。如今我已迈进中年的门槛,前几天后浪刷屏,引发我的思考: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前浪?

前浪,并不是年龄上的划分。一辈子自私自利,没有帮助过别人的人,如今老了,你能说自己是个前浪?你体验过海的力量?

种善因,有善果,施比受更有福。

人到中年,在有资源,有选择的时候,如果愿意提携后辈,释放善意,便是一个合格的前浪。

奔涌吧,前浪

03

构筑连接

不絮叨,多分享

我如果没有创业,现在可能是集团公司的高管,或者是某个分公司的老总,亦或者不胜任被降职。

但我现在的工作,和十年前没啥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在不停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说有区别,可能是精神层面的,我更愿意分享了。

2011年的某一天,我去拜访一位前辈。之前,我还不知道他因为一个项目投资的失败,已近破产的境地。

在他宽大的办公室,他肥胖的身躯窝进老板椅,向后仰着。他点了一支烟,深深地吐了一口烟圈儿,然后慢条斯理地讲述他经营企业踩过的坑。

他说:“现下我们想要什么?无非就是活下去。”我很感激他不避讳自己的失败,跟我分享了很多“避坑”经验。

然而我的生意依然不好,仅仅是活下去而已。

我请教深圳的一位前辈,他说:“生存期之后我们想要什么?无非是活得更好!”

他跟我分享了区域战略和项目布局。我开车经过南湖大桥,夜色中,感觉心境开阔。

后来我转型做生涯咨询,也经常会跟同行分享自己的经验。比如,怎样设计付费产品、怎样获客等等。

创造和分享信息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人到中年,分享年轻人的欢乐,也分担年轻人的烦恼,以此构筑链接,便是一个有担当的前浪。

奔涌吧,前浪

04

无论富贵还是贫穷

不悲观,正能量

从冬天到春天,我都在做理疗,因为神经性损伤以及颈椎病,我的工作进程受到了一些影响。一位“总裁班”的同学老邝致电给我,说了很多泄劲的话。

当然,老邝现在已经算不得总裁了。公司越缩越小,维持着不倒闭而已。

老邝说:“我工作比绝大多数人都勤奋,可那又怎样?二十几年间,还不是从身价不菲到负债累累?”

我言不由衷地安慰他。

但心里却想:人生不怕失败,怕就怕你默默放弃了自己,然后数着年龄过日子。这时的人特别容易陷入到自卑当中,然后对别人的“活力四射”感到刺眼。

老邝不止一次地劝过我和他身边的年轻人要“佛系”一点。我不反对“佛系”,但我反对他嘴里的“佛系”:无为、无欲、无求。

这不是境界幽深,这是不负责任。我爸不是王子,我妈不是公主,我有自己该担负的责任,作为一个普通人,起码现在我还没有资格佛系。

老邝年过50,事业越搞越糟,的确会心里发虚。但人的沉沦真的不是年龄和挫折决定的,而是你自己的心态决定的。

我老家有个长辈四爷,年轻时家里穷给不起彩礼,岁数很大才娶上媳妇。

早年农村生活很苦,四爷有个朴素的认知:有文化,才有可能跳出农门。他没有像别家那样,让孩子早早辍学干活,而是辛苦地供孩子们上学。

冬天农闲的时候,四爷经常穿着一件黑漆漆的大棉袄蹲在土墙根儿下跟一群老汉聊天。

他说话很粗鄙,但却蛮有道理。开头一句总是:“妈个巴子,还是得供孩子读书。有文化,才能干点大事。”

四爷的孩子们陆续考上了中专、大专。那些年中专也是包分配的,他们都有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

早年的生活虽然苦,但是四爷活着有奔头。

四爷的快乐成了村里充满象征意义的精神图腾,“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受教育”成为村民们的普遍共识。

正能量本身,与阶层没有关系。

无论富贵还是贫穷,人到中年,我们都可以拥有或塑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有此情感,便是一个有能量的前浪。

今天的前浪即是昨天的后浪,任何时代,都有止于思考、止于行进的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

任何时代也都有看不到未来,迷茫无助的后浪。

然而,世界终归是好的,它恢弘庞大,你不一定能独立潮头,但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是前浪,还是后浪,无需介怀。

浪花是美的,你赞叹它的生命力就足够了。

作者简介:孙瑞希,资深生涯规划师,今日头条签约作者。以温和、真诚、接纳的状态为广大来访者解决职业困惑,提升职场适应力,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著有以职业生涯个案剖析为基础的书籍《刻意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