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卓纳双语线上展厅《立夏》| 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

 木蘭猫不睡 2020-05-09

点击视频

跟随卓纳香港资深总监许宇(Leo Xu)
欣赏作品亮点

5月5日,卓纳画廊呈现中英双语的线上展览《立夏》,带来19位艺术家的重要作品。届时,卓纳香港空间亦将以预约制重新开放。本文将为您介绍展览中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的作品。

作品预览


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

《啊啰!II》,2012

布面油画,130.3 x 181 cm

《啊啰!》系列首次展出现场

克罗地亚梅斯特洛维奇馆,2012

比利时艺术家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 b. 1958)被认为对1990年代的绘画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自1980年代崭露头角以来,图伊曼斯开创了一种非叙事性的具象绘画表达,深入探索那些嵌套于特定场景及能指符号之中的信息。

这件作品出以《啊啰!》(Allo!)为题一组七件作品系列。2012年,该系列首次展出于克罗地亚的梅斯特洛维奇馆(Me?trovi? Pavilion),并随后同年在卓纳画廊伦敦空间的开幕展中呈现。整组作品共同探讨了有关欧洲殖民主义之遗产的议题,以及这种殖民主义在不同形式的复述之下所经历的粉饰与浪漫化。

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

《啊啰!II》(局部),2012

2011年,图伊曼斯受邀为一间船舱作画,这个船型结构是艺术家菲奥娜·班纳(Fiona Banner)展出于伦敦南岸中心(Southbank Centre)的装置作品,它像酒店客房那样可为单人提供夜宿。这艘船取名为“比利时国王”,其典故来自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99年的小说《黑暗的心》,小说中一位叙述者坐在停靠于伦敦泰晤士河的船里,讲述有关刚果的航河旅行。而《啊啰!》系列的图像参考来自1942年的电影《月亮与六便士》的最后一幕。这部电影改编自毛姆1919年的同名小说,故事梗概部分基于画家高更的生平。《啊啰!》系列点出了殖民主义的语境,此外,对高更的间接指涉也唤起了针对早期先锋主义之“他者”迷恋的批判。

作品的标题《啊啰!》来自一只会说话的鹦鹉,它在安特卫普红灯区附近的一间酒吧里向往来的客人打招呼。“Allo!”的致意略带戏谑地讽刺了现代主义艺术家们对异国情调的迷恋。

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
《啊啰!II》(局部),2012

此外,作品中“特艺七彩”(Technicolor)的色彩处理,指涉了电影《月亮与六便士》拍摄时所采用的、现已淘汰了的彩色电影技法。所有这些层次丰富的象征性,都凝聚于画面之中,它引起了人们对绘画的媒介及实践方式的关注,从而产生一种近似“视错觉”(trompe l’oeil)的效果:其中的所有媒介都以拟像呈现,同时又夸大了媒介各自的技术差异。

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回顾展《肌肤》现场

威尼斯格拉西宫,2019

2019年,图伊曼斯在威尼斯格拉西宫(Palazzo Grassi)举办了大型回顾展《肌肤》。作为图伊曼斯的代表系列之一,《啊啰!》系列的部分作品即在《肌肤》中展出。此外,这件作品作为图伊曼斯的重要作品,亦多次出现在关于图伊曼斯的出版记录中。

《啊啰!》系列展览现场


《啊啰!》系列首次展出现场

克罗地亚梅斯特洛维奇馆,2012

《啊啰!》系列在图伊曼斯大型回顾展《肌肤》现场

威尼斯格拉西宫,2019

《啊啰!》系列在卓纳画廊伦敦空间开幕展

《吕克·图伊曼斯:啊啰!》现场,2012

吕克·图伊曼斯在卓纳画廊伦敦空间开幕展

《吕克·图伊曼斯:啊啰!》布展现场

艺术家身后即为《啊啰!》系列,2012

《啊啰!》系列出版记录


《吕克·图伊曼斯作品合集》,第三卷

耶鲁大学出版社与卓纳图书出版,2017-2019年

《吕克·图伊曼斯:在卓纳画廊的展览》

Ludion出版,2012年

《金融时报》,2019年3月23日

由首席艺评人Jackie Wullschlager撰文

《泰晤士报》,2012年10月8日

《卫报》,2012年5月4日

由英国著名艺评人 Adrian Searle 撰文

《金融时报》,2012年9月29日

由首席艺评人Jackie Wullschlager撰文


《艺术评论》,2012年10月刊

由著名艺评人 Martin Herbert 撰文

《艺术新闻》国际版,2012年10月9日

《AnOther》杂志,2012年秋冬季合刊

《周末画报》,2017年5月6日



吕克·图伊曼斯

Luc Tuymans


展览现场,《吕克·图伊曼斯:肌肤》,威尼斯格拉西宫,2019

自1980年代崭露头角以来,图伊曼斯开创了一种非叙事性的具象绘画表达,他深入探索那些嵌套于特定场景及能指符号之中的信息。他的作品基于各类图像素材的提取,它们色调柔和,暗示着模糊的记忆和褪色的往昔。然而,在艺术家画作的安静与克制之下,还掩藏着潜在的道德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与历史及其再现表征的问题相关,同时紧系日常生活的主题。图伊曼斯的绘画总是具备开阔的体量,它们始终意涵隐晦深邃,藉此去破坏并重塑有关“纪念”的传统观念。

图伊曼斯参加过众多的国际大型展览,如第50届、第49届和第47届威尼斯双年展(分别为2003、2001和1997年);第9届和第11届卡塞尔文献展(1992和2002年);第9届蒙特利尔双年展(2016);第26届巴西圣保罗双年展(2004)等。

展览现场,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展,1992

2019年,图伊曼斯先后在威尼斯格拉西宫荷兰德庞特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两场大型回顾展。2009至2010年,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SFMoMA)与俄州维克斯纳中心(Wexner Center)举办了图伊曼斯在美国的首个回顾巡回展。2004年,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为其举办了大型回顾展,图伊曼斯也成为首位在此举办个展的比利时艺术家。

其他为图伊曼斯举办过大型个展的重要机构包括:伦敦国家肖像美术馆、旧金山现代美术馆、多哈卡塔尔美术馆、布鲁塞尔Wiels当代艺术中心、德州休斯敦的梅尼尔收藏博物馆、 柏林汉堡火车站现代艺术博物馆、慕尼黑艺术之家美术馆、华沙扎切塔国家美术馆等等。 

展览现场,《回归》,荷兰德庞特当代艺术博物馆,2019

展览现场,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2004

他还以策展人的身份组织过诸多大型展览,包括:举办于安特卫普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血红:吕克·图伊曼斯的巴洛克》,后巡展至米兰的普拉达基金会(2018);举办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的《密谋:吕克·图伊曼斯的詹姆斯·恩索尔》(2016);先后举办于布鲁塞尔艺术宫(BOZAR)和北京中国美术馆的《事物状态:布鲁塞尔/北京》群展(2009)。2007年,图伊曼斯受封比利时最高等级的利奥波德一世国王勋章。

他的作品被国际各大公共机构广泛收藏,其中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巴黎蓬比杜中心、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华盛顿特区美国国家美术馆、华盛顿赫胥洪美术馆及雕塑公园、洛杉矶郡立美术馆、洛杉矶当代美术馆、费城美术馆、旧金山现代美术馆、法兰克福现代美术馆、慕尼黑现代艺术陈列馆、伯尔尼美术馆、芝加哥艺术学院、荷兰德邦特美术馆、洛杉矶汉默美术馆、日本大阪的国立国际美术馆等等。

《吕克·图伊曼斯作品全集》,共三卷

耶鲁大学出版社/卓纳图书出版,2017-2019年

德国艺术史学家艾娃·梅耶-赫尔曼(Eva Meyer-Hermann)编撰

图伊曼斯是卓纳画廊最早代理的艺术家之一。自1994年加入卓纳以来,艺术家已在画廊举办了12次个展。2017年2019年,卓纳图书为艺术家出版了作品全集图册,收录呈现了图伊曼斯自1975年以来大约五百幅绘画作品。

吕克·图伊曼斯的近期展览

威尼斯格拉西宫 | 吕克·图伊曼斯大型个展《肌肤》

荷兰德庞特当代艺术博物馆 | 吕克·图伊曼斯回顾展《回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