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氧谷太极微言[8]

 winriman 2020-05-10

绿氧谷主微群聊拳记录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所以脑累体不累; 太极拳'练理不练力',所以脑累体不累; 太极拳'练内不练外',所以脑累体不累; 太极拳'道法自然',所以不累; 太极拳'松静为本',所以不累; 太极拳'一丝不假强为',所以不累; 太极拳'以养为主',所以不累; 太极拳'复归婴儿状态',所以不累; 太极拳'无意求劲功自来',所以不累; 总之,太极拳按'内在规律'行拳,应该不累。
总有拳友讨论根与梢、谁先动、谁带动谁等问题。其实,身体各部位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它们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协调和合,共同组成一个整体运动系统。梢节意领,中节顺随,根节摧动,所谓'一动无有不动'!大家都得出力干活,只是要站对位,干对活,别越位。就像一个局,局长(腰)当家,指挥并带领大家实施任务,副局长、处长(肩胯)位居重要部位并亲自参与干,科长(肘膝)当然也得恪尽职守,小兵(手脚)更得跑在最前面! 关于手领,意识上有一虚的绳子拎着你的手腕,按规矩路径领方向。注意,是领劲路,干自己该干的活,绝不能把肘肩腰的活也代干了。
全身各处和而不同,不是同而不和,更不是厚此薄彼。全身组成都是你的兵力,职责职能不同而已!那怕一个指甲受伤,也会影响发挥!
拎腰方能虚腿。 行拳时要拎住腰,不能让腰压在腿上、砸在脚上!否则,会造成腰松不开、松不活,统领全身的司令部就会信息不灵,指挥不动。 腰压在腿上、砸在脚上,造成腿脚松不下来,虚空不了,与上无法贯穿,与下无法融通大地,接力不能容,借力合不拢,致使非顶即丢。
'手运八卦,脚踏五行',是太极拳文化的'根',是学好练精太极拳的基础知识。进、退、顾、盼、定,是五行生克的变化!“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懂了五行才能知道脚下在干什么。可这个最基础、最应该先学懂弄通的东西,我们反而最懵懂无知!两仪,四象,五行,八卦,讲的都是性,而不是形。
太极拳有五大规律: 一,连续、匀速、缓慢的渐变规律。 二,阴阳相生、生生不息的规律 。三,阴阳和谐规律。 四,阴阳平衡规律。 五,水性、流动,纯乎自然规律 。康老师总结的这五大规律,就是太极拳的'道',把阴阳变化练到身上,体现出五大规律,就是真正的太极拳。
阴阳变化是太极运动的最核心内容。 阴阳就是矛盾。太极拳中的前后、左右、上下、开合、虚实、收放、刚柔……等等都是一对对的阴阳,也即矛盾的两个方面。 统一性和对立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的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的事物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太极观真,就是教我们认识阴阴变化、矛盾双方改变的原则和规律,如此才能打好太极拳。
拳论曰:后天者,可知之整数也。先天者,不可知之零数也。零数者何?太极也。零数为整数之真根也。拳术家以此默行不息。 零数变化就是渐变。这个'零数'就代表灵敏度。你能感觉到0.1,我能感觉到0.001,我就比你更灵敏。故有拳论曰:'能慢尽管慢,慢到十分功夫,就灵到十分'。
但不是为慢而慢,是用中枢神经时时刻刻在感知慢,脑子在盯着这个慢,感觉那个最慢的部位的变化。长期训练下来,中枢神经对微变化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强,身体的灵敏度也就越来越高。才能通往'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
植物学家用高速摄影的方式拍摄植物生长的全过程,然后用正常速度放映时就形成了慢镜头,这样就能观察记录其每个时段的细微变化,总结出规律。警察破案时要把视频放慢数倍,是为了发现蛛丝马迹,找寻破案线索和证据。打太极拳慢下来,就是在感知身体各部位的微变化,认识这个微变化中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全过程,久之才能掌控和运用身体的全部功能,用'意'才有了实际意义。看似慢,实际上等于高速摄影机全面抓拍记录着每一个细节!
随着意与形的高度协调统一,思想意识对身体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强,对身体控制的精密度就相应越来越高,耗能越来越小,功效反而越来越大。所谓玩细的啦。就像手表虽比座钟小,但更精准。

松和懈只隔着一张薄纸,多少人左右摇摆,一生也没完全掌握好这个度。一个'松'字,成了太极圈说不清、道不明的永恒话题。 康老师用一根绳子演示,让我们明明白白弄清了松、懈之别: 将一根绳子拉紧,绳子产生了力量,这是用力状态,也叫阳的状态;将绳子完全放开,绳子松软无力,这是松懈状态,也叫阴的状态;将绳子轻轻拉直,但还没有产生力量,这是不生力的最大位置。既不生力,又没松懈,既是阴的终结位置,又是阳的开始位置,这种状态就是松而不懈,即阴即阳,阴阳混一的太极状态。把这根绳子当作肢体去行拳运动,找到这个不用力的最大位置,就是在'松而不懈'的状态下运动,在正确的'松'的状态下打太极拳。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很多人对这句话有所误解,认为练功单指习练桩功等功法。其实是说练拳不能练个空架子,练拳练功就是练功能。松而不懈地打拳就是功能。在打拳中没练这个'放松不用力能打拳运动'的能力,就是没练功,就是天天打'空拳'、'描架子'。
'在其位、谋其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的不去,新的不来。舍弃后天力,才能把赋闲的那个先天力逼出来发挥作用,经过慢慢地培养和锻炼,逐步成长壮大、堪当大任。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太极拳就是知机知势、得机得势乃至造机造势的功夫。动与非动的临界之机,稳与不稳的临界之势的把握与利用,即因势利导、握机能发,就是太极拳修炼追求的核心。
石明先生在北大一次讲座中是这样说的:“什么事都有个极限,那极限的一刹那,——中极之微,就是太极。好比太极图里的中极线,亦阴亦阳,非阴非阳。具体如:我想出这只手,要出前的那一瞬间(即出与未出的一刹拉);我想拿回那只手,要拿回前的那一瞬间(即拿回与未拿回的一刹拉),这两个瞬间,都是太极”。他认为,“打拳就是有无之间、阴阳之间、同生共灭,此消彼长,不断变化的过程”。 石明先生在讲座中谈到“迈步如猫形”的涵义时,他说绝不是让你迈步时跷着脚趾,脚跟先着地走路,谁家猫这么走啊?“迈步如猫形”和“如履薄冰”,主要强调的是要求你把脚下的“作用力”降到最小的限度。他说:如果脚下老蹬着力就没有戏了。要在脚下做文章,这就是俗话说的“悟性就在脚下”。他谈到在自己的训练中有两个桩,一个是无极桩;一个是探海桩。一动一静。站无极桩的结果不是脚下有力,而是飘起来了。他说:“飘、走、接、散、虚、空,肩、腰、胯三道气圈儿,就是太极拳体用的全部”。所谓飘,就是全身关节肌肉节节松开,僵力拙力完全除掉,脚下没有一点死力之处,有一种升腾感,轻飘飘的;所谓走,就是“意为向导、气随行”,内气能在身体内任意游走。如果不具备“飘”和“走”这两个条件,根本就谈不上用太极拳的方法与人接手。   他还谈到:“所谓太极劲,就是意动和体动谐和的产物”。他认为,太极拳是一种哲学拳,是研究“自身和谐”和“自身与外界和谐”的人体智慧。 石明老师经常强调,太极拳非常奇特的一点是,练什么扔什么。练着扔着、练劲扔劲,练意扔意。从有形到无形,走向自如,才是太极拳的真谛。正因为如此,他梦寐以求,想把自己传授的太极拳术称之为“如意太极拳”。
太极拳是打给自己的,不是打给别人看的;太极拳没有统一标准,各人掌握自己标准;太极拳是个知觉运动,如人饮水冷暧自知;太极拳谨戒好为人师,尺短寸长对错难说。总之,太极拳就不是人堆里玩的东西。想起了一首歌: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 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留下真情从头说,相伴人间,万家灯火 宛如平常一段歌 ,过去未来共斟酌……

绿氧谷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