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痛

 zgrzwd 2020-05-10

五脏疾病之脾系疾病——腹痛

婴童百问2020-05-02

五脏疾病之脾系疾病——腹痛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脐之四旁以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包括大腹痛、脐腹痛、少腹痛和小腹痛。


大腹痛,指胃脘以下,脐部以上腹部疼痛;脐腹痛,指脐周部位的疼痛;少腹痛,指小腹两侧或一侧疼痛;小腹痛指下腹部的正中部位疼痛。


 腹痛为小儿常见的证候,可见于任何年龄与季节。婴幼儿不能诉说,腹痛常表现为啼哭。


       如《古今医统·腹痛》说:“小儿腹痛之病,诚为急切。凡初生二、三个月及一周之内,多有腹痛之患。无故啼哭不已或夜间啼哭之甚,多是腹痛之故。大都不外寒热二因。”

导致腹痛的疾病很多。西医学主要分三大类。第一类为全身性疾病及腹部以外器官疾病产生的腹痛,常见如败血症、荨麻疹、扁桃体炎、大叶性肺炎、心肌炎等。第二类为腹部器官的器质性疾病,如胰腺炎、肝炎、肠套叠、阑尾炎、溃疡病穿孔等。第三类为功能性腹痛,主要为再发性腹痛,约占腹痛患儿总数的50%~70%。这里小樱姐姐主要给妈妈们讲述第三类腹痛——功能性腹痛。


发 病 原 因


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较多,病位主要在脾、胃、小肠、大肠,有的亦与肝有关。小儿脾胃薄弱,易为各种病邪所干扰。 


 1.感受寒邪


由于护理不当,衣被单薄,腹部为风冷之气所侵,或因过食生冷瓜果。


2.乳食积滞  


小儿脾胃不足,乳食不知节制,容易伤食。如过食油腻厚味,或强进乳食、临卧多食或误食不洁之物,或平时过食辛辣香燥、膏粱厚味,胃肠积滞,都可引起腹痛。


3.脏腑虚冷


素体脾阳虚弱,脏腑虚冷,或体内寒湿,损伤阳气。


4.气滞血瘀 


小儿情志怫郁,肝气横逆,犯于脾胃,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产生腹痛。

简 单 诊 断

1. 有着凉中寒、伤乳伤食、情志刺激及腹部外伤史。

2. 腹痛常反复发作,可以自行缓解。

3. 可伴有啼哭不宁、腹胀、肠鸣、嗳气等症。

4. 符合以下特点者,可诊断为再发性腹痛:


① 腹痛突然发作,持续时间不太长,能自行缓解。


② 腹痛以脐周为主,疼痛可轻可重,但腹部无明显体征。


③ 无伴随的病灶器官症状,如发热、呕吐、泄泻、咳嗽、气喘、尿频、尿急、尿痛等。


④ 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每次发作时症状相似。


辨 别 要 点


1.辨腹痛之有无


婴幼儿如突然或阵发性的反常哭闹,曲腰啼叫,时急时缓,或双手捧腹,起卧颠倒,烦躁不安;或屏气出汗,面色苍白;或精神委靡,曲腰倦卧等,多为腹痛。


2.辨病位之所在  


大腹痛病在脾胃、大肠、小肠;小腹痛病多在膀胱和大肠;脐腹痛多属大小肠;少腹痛多属厥阴肝经腹痛及肠痈、疝气;肝胆疾患多痛在右上腹。



简 单 疗 法


1.涂敷疗法


(1)公丁香3g,白豆蔻3g,肉桂2g,白胡椒4g,共研细末,过100目筛,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1.5g,填敷脐中,再外贴万应膏。


(2)生葱头250g,捣烂炒熟,敷肚脐。


2.推拿疗法


(1)揉一窝风,揉外劳宫,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拿肚角。


(2)补脾经,顺运八卦,推四横纹,清板门,清大肠,揉中脘,揉天枢,分腹阴阳,拿肚角。


(3)顺运八卦,清胃,退六腑,推四横纹。


(4)揉外劳宫,清补脾,顺运八卦,补肾经,推三关,揉中脘,揉脐,按揉足三里。


预 防 与 调 护


1.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勿多食生冷。


(2)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感受外邪,避免腹部受凉。


(3)餐后稍事休息,勿作剧烈运动。


 2.调护


(1)剧烈或持续腹痛者应卧床休息,随时查腹部体征,并作必要的其他辅助检查,以便作好鉴别诊断和及时处理。


(2)根据病因,给予相应饮食调护。


(3)给予安慰,消除患儿恐惧心理。


(4)寒性腹痛者应温服或热服药液;热性腹痛者应冷服药液;伴呕吐者,药液要少量多次分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