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行DRG的短板在哪里?

 任之谈医学人文 2020-09-30

随着DRG在全国范围内试点展开,作为数据来源的病案首页质量就变得尤为关键。在提交到卫健委或医保局前,往往涉及到临床医生、护理输入准确性,以及病案编码人员的编码准确性。而且编码员的工作在各项环节中处于偏后阶段,尤其医生护士辛苦工作,最后由于编码低编,导致医院、科室利益受损,岂不遗憾。

从病案室的管理来看,或许是执行DRG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短板。

首先是基本资源不足。(包括人力资源和信息化系统)

内蒙古的某个研究中,某医联体147家医院病案管理人员和床位比例为74.89:1,低于合理配比50:1的标准,信息化系统配备方面,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病案保存以纸质为主,占53.74%。

https://www.doc88.com/p-3723855179035.html

调研吉林的96家二级以上医院病案科,截至到2018年6月,病案管理人员与床位比例为1:78.21,平均每家编码人员1.93人,平均每天编码出院病历55.9份。

https://www.doc88.com/p-7498758564072.html

其次是专业性不强。(包括医疗专业、编码专业等)

湖南省109家医院中有216位编码员,初级职称及以下占40.3%,有编码培训合格证的占38%,该研究中发现编码员进行学习活动年仅0.89次。

https://www.doc88.com/p-6925914473852.html

同样的情况在山东济南市级医院也是如此:

https://www.doc88.com/p-9774728303450.html

最后是沟通不足。(编码员和临床沟通、编码员之间沟通)

我国在2000年之后才设立医疗信息管理专业的大专教育,大部分编码员都是半路出家,对疾病及相关知识欠缺,与临床医生沟通较少等。

ICD-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是WHO制定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方法,它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解剖位置等特性,将疾病分门别类,使其成为一个有序的组合,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作为一门边缘科学,掌握如何编码也需要培训合格才能上岗。

同时,编码员与临床沟通很重要,譬如什么诊断作为主要诊断而去编码,阑尾炎手术后突发心梗,那么阑尾炎就不是主要诊断了;再譬如恶性肿瘤多次住院放化疗,那么恶性肿瘤不是主要诊断,放化疗变成了主要诊断。因此,在实施DRG刚开始时,临床医生过往的习惯或许有些需要改变,那么编码员及时和临床沟通,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总结一下,随着DRG实施开始,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或许病案科可能是个薄弱环节。需要通过增加专业人员、配置信息化系统、人员培训和考核、病案科与临床的交流、以及病案管理人员的经验分享等,可以帮助改善这块短板,让DRG执行更到位。

了解更多医学人文,请扫描以下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