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榴花开石榴在,既画石榴又画花

 八方土城 2020-05-10
在生活中,你可曾见过当石榴快成熟的时候,石榴花还在开放?

今年,我竟然在住处附近发现了一棵花果同在的吉祥石榴树。

它与其他开花结果的石榴树不同,从五月花开满树红火,到立秋果实累累,石榴花一直开放从不停歇,然后就形成了花果同在的独有景象。

  2019年8月8日(立秋)所拍

最初,我以为是迟开的石榴花。后来,直到立秋的时候,满树石榴已经快要成熟,却依然还有石榴花开。

无独有偶,在历史上的吉祥花鸟画中,也有同样的作品存世。

这幅画是明代吉祥花鸟花家陈嘉言的作品,其名称为《吉祥花鸟图》,或称《山石花鸟》。


 陈嘉言(明)《吉祥花鸟图》                                             
 画中有松树,树上有鹰和白头翁,另有湖石、萱草花、灵芝和石榴等。其中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画中画了诸多石榴的同时,竟然也画了许多石榴花。

在没有见到真实的花果共存状况之前,这种果实与花开相映成趣的组合,似乎违反了我们对先开花后结果的常规认识。


   陈嘉言(明)《吉祥花鸟图》(局部)

在我们的习惯记忆中,石榴树都是在五月开花,然后再结果。通常,像这类植物,有了果实以后就不再花开了。

如果画家的作品是花果同在,有明显违背先开花后结果的植物自然规律。

可是,艺术不是为了证明自然规律画家常常只是参照自然,而遵从的却是艺术规律。比如吉祥花鸟画的创作原理,即根据吉祥主题的需要,将花与果实的寓意内容,以艺术的方式同时展示出来。

就石榴花与石榴的文化内涵而言,它们在不同的时间都会有各自的主题内容。例如端午节期间,石榴花被认为是驱鬼辟邪之物,因此《五瑞图》中必有此物。

  张大千《五瑞图》
另外,石榴花是五月最火红的花,专门画石榴花是红红火火的寓意。

而成熟的石榴包裹着一粒一粒的石榴籽,即“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象征多子多孙。

除此之外,还有“榴实登科”寓意金榜题名,或者“笑口常开”用以传送捷报的喜悦状态。

所以,石榴花和果同在的艺术表达,多是为了“红红火火”和“多子多福”的含义。 

 齐白石《丗世多子》

这种方式在吉祥花鸟画中是一种常用的手法,与其相似还有八大山人的《桃实千秋图》。

《桃实千秋图》将桃花和寿桃集中在一个枝头上,它明显违反了先开花后结果的规律,但却是根据吉祥寓意的主题进行“写意”,让绘画展示传统文化的内涵。


         八大山人(清)《桃实千秋图》

在吉祥花鸟画中,桃花不仅有表示春天之意,在传统文化中还有辟邪的作用。

而桃实常常被看作是增寿的仙桃,有祝寿之意,正如吴昌硕画桃会落款“瑶池三千年”一样,即使画得很大,也不会令人意外。

所以,画家分别将桃花和桃实画在一起,是突出永春和福寿主题,再加上桃树生根在千古寿石上,取名《桃实千秋图》,是吉祥花鸟画中典型的寓意手法。

     八大山人(清)《桃实千秋图》(局部)

既然如此,我们似乎就无需在艺术作品中纠结先开花后结果的自然规律了,但是,出于对生活与艺术的一些细节观察和比较,陈嘉言所画的石榴花与我发现的并不一样。

《吉祥花鸟图》中的石榴花是五月初开花型,无论单瓣还是复瓣,花型都较小,而我看见的花都是多重复瓣,而且花朵较大。为此,专门问了度娘以后才知道,石榴分为果石榴花石榴

果石榴的含义是结果好吃,花石榴的价值是开花好看。通常果石榴的花期在5—7月,而花石榴的花期是每年的5—10月。

实际上花石榴的真正名称是月季石榴,又名四季石榴。其中还有自然变异的牡丹石榴等。


       月季石榴

花石榴是石榴科属中一个非常稀有的珍贵品种。枝繁叶茂,花大果多。
                                                                         
原来,月季石榴成树后全年天天开花,结果时树上仍花开不断。若是冬天适当防寒保护,仍能坚持开花,并会延续到春节前后。

经过这番考察以后,我们既明确了石榴的品种区别,又了解了吉祥花鸟画的创作方式。

至此,我们可以明确地说,陈嘉言所的花果同在,并不是月季石榴,而是根据吉祥花鸟画创作主题的需要,把两种有意义的寓意进行合并。


 吴昌硕《寿桃图》

毕竟,吉祥花鸟画家陈嘉言的影响在当时与文征明齐名,只是由于现代美术史的选择性陈述,让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类艺术的美好。

但是在艺术历史的流转上还可以看出,八大山人的《桃实千秋图》显然是借鉴了陈嘉言的创作手法,将桃花与桃实画在一起,这是根据吉祥花鸟画的意图,把花与果各自应有的内容表达出来。

这不是艺术手法的问题,而是艺术与文化对应关系

 八方土城《石榴花开石榴在》

难怪到了清末的时候,当画家胡铁梅看到陈嘉言的这幅作品时,为其中的吉祥寓意所打动,不禁跋文兴叹:陈嘉言寿意花鸟具宋元笔意,自有一种古趣,如国朝花鸟能手则涉嫌妩媚。噫!是今不逮古也。

胡铁梅之际的感触已经过去百余年,今天,我们又如何面对花鸟画的古意呢?无奈,只能再次叹息:噫!今不逮古久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