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出812个姓氏,说不定你的祖辈就是这里迁出

 洁洁赢 2020-05-10

一首《苏三离了洪桐县》,不知道勾起了多少人对于历史的追溯,洪桐县这个名字被网友拿出来仔细戳摸,有关洪桐县的历史,还要从朱元璋时期算起,朱元璋时期到永乐时期,洪桐县一共组织过8次大型搬迁活动。众所周知凡有大型搬迁活动,则必是战乱时期,例如两次人口南迁,一次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另一次是在两宋时期。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出812个姓氏,说不定你的祖辈就是这里迁出

这两次的背景皆是在北方战乱连连之时,三国乱世,五胡十六国的乱政,以及靖康之变的历史背景下,进行人口南迁的背景是在无能为力之下进行,而洪桐县8次大规模迁移则是在政府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搬迁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毕竟离开生养之地,谁也不愿意。

那么为何文成武治的朱元璋还是要明文规定山西洪桐县迁徙呢?

这是因为在元末之时,百姓深受蒙古人的压榨,恰逢此时水、旱、蝗、疫四灾横空出世,百姓食不果腹,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起义不断。换句话说,元末的农民起义是没有粮食导致的。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出812个姓氏,说不定你的祖辈就是这里迁出

虽然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但百姓的生活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这样下去可不行,为此朱元璋这才决定把人口相对密集的山西洪桐县人进行有规律有目的的迁徙,当时洪桐县的迁徙是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然而老一辈人总是有着普遍的“落叶归根”的思想,迁徙意味着这一辈子都可能回不到家乡来,因此很多人很抵触。因为当时是在山西大槐树底下的广济寺进行的迁徙,因此洪桐县人都以这可槐树为标志,告诫自己的后代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出812个姓氏,说不定你的祖辈就是这里迁出

统治者知道迁徙遇到的阻力空前绝后,这是因为当时政府规定迁移的宗旨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这样的明文规定阻力能不小吗?一旦处理不好明朝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便会瞬间土崩瓦解。

因此政府规定凡是参与迁徙的人在大槐树下登记,都可以领到一些金钱补偿。即便是如此丰厚的赏赐尚且不能让洪桐县的人满意,还是有很多人从迁徙途中跑回来,对于这些不服从的人,可是大刑伺候,在刑法威胁下,这些人才慢慢收心,不过为了迁徙不造成生产影响,在当时还颁布一条密令,那就是迁徙之人必须是在洪桐县无地的无业游民。这条密令一出,当时洪桐县人还是非常支持的,毕竟让有家产有田产的人迁移绝对是天方夜谭。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出812个姓氏,说不定你的祖辈就是这里迁出

在政府的指导下,洪桐县的人有条不紊的前往各地,东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全国十八个省都有洪桐县人的足迹,好在洪桐县人搬迁到其他地方后,并没有带来消极情绪,很快便投入到生产中,明朝在洪桐县迁徙后,也开始渐渐富强起来,倘若没有洪桐县的迁徙,明朝经济是无法维持下去的,毕竟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棣以及明宣宗朱瞻基都是好战之君。

据悉从洪桐县流放出来812个姓氏,时隔六百多年,此事再次被提及相信一定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因为说不定你的祖辈就在这里迁出的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出812个姓氏,说不定你的祖辈就是这里迁出

相传明朝末年,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从陕西到北京一路军纪严明,所到之处从不欺负百姓,而到了山西洪桐县,这些士兵就非常活跃,后来李自成了解到情况后,原来,在农民军中有一部分人是当年洪桐县迁徙者的后裔,见到故乡自然是倍感亲切。这也难怪老话说的好“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如今山西洪桐县已经成为一个人们口中的故乡,为了铭记当年举家迁徙的开拓者们,当年的大槐树成为了后代纪念圣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