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学“礼”,无以立,《礼记》精华20句,懂得古人说话的智慧!

 nqj0108 2020-05-10
·

不学“礼”,无以立,《礼记》精华20句,懂得古人说话的智慧!

  ▐ 《礼记》为古代士者必读之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作为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内容包罗万象,文字生动流畅,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中华礼仪之美!

  1、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出处】《礼记·表记》

  【释义】君子的举止要不失体统,仪表要保持庄重,言语要谨慎。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仪表足以使人感到威严,言语足以使人信服。

  ▐ 2、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出处】《礼记·曲礼》

  【释义】礼的实质,不是随便取悦人,也不是空话连篇,要做到行为不逾矩,不侵犯侮慢别人,不与人故作亲热。

  ▐ 3、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出处】《礼记·曲礼》

  【释义】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不可达到极点。

不学“礼”,无以立,《礼记》精华20句,懂得古人说话的智慧!

  ▐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出处】《礼记·学礼》

  【释义】只有认识到了自己学问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只有认识到了自己对某些知识困惑不解,然后才能奋发自强。

  ▐ 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出处】《礼记·曲礼》

  【释义】礼节讲究的是相互往来,你讲礼节但得不到对方的回应,这是对方的失礼;人家对你讲礼你却不还礼,这是你的失礼。人讲究礼节才能心安身安,否则就会遭受危险。所以说,礼的学问是不能不学的。

  ▐ 6、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出处】《礼记·曲礼》

  【释义】礼,讲求放低自己的姿态而尊敬别人。即便是背筐的小贩,也一定有自尊心,何况那些达官贵人呢?富贵之人明晓礼制,就会不骄矜不过分;贫贱之人知晓礼制,则意志坚定不怯懦。

▐ 7、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出处】《礼记·杂记》

  【释义】处于一定的职位,而没有在那个职位上所应该提供的意见,是君子就应当感到羞耻;有那样的言论,却没有那样的行为,是君子就应当感到羞耻。

  ▐ 8、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出处】《礼记·学礼》

  【释义】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容易犯,教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的时候,或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或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或有认为太容易而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或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

  ▐ 9、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出处】《礼记·曲礼》

  【释义】想要成为一个懂礼的人,就不要做不恭敬的事,举止要端庄严肃,若有所思,言辞要安静和气,从容不迫,这样才能安抚人民成为榜样。

不学“礼”,无以立,《礼记》精华20句,懂得古人说话的智慧!

▐ 10、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

  【出处】《礼记·曲礼》

  【释义】坐,要坐得端正;站,要站得恭敬。在遵从礼节的时候要因时因地来行权宜之变,出使别国要顺应当地的风俗。

  ▐ 11、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出处】《礼记·曲礼》

  【释义】礼,用来确定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判断事情是否混淆相似,分辨物类的大同小异,明确礼制运用正确与否。

  ▐ 12、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出处】《礼记·祭义》

  【释义】一开口说话而不敢忘记父母,因而不说恶毒伤人的话,也就没人用忿恨恼怒的话说你,然后才能做到不辱身体,不让父母蒙羞,这样做可以说是孝了。

  ▐ 13、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

  【释义】能知道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做一个好臣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

  ▐ 14、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出处】《礼记·王制》

  【释义】凡是选用人才,须先考察他的德才,考察明白之后,才分派工作,胜任工作后再评定爵位,然后给予相应的俸禄。

  ▐ 15、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

  【出处】《礼记·表记》

  【释义】仁是天下行为的表率,义是天下行为的准则,知恩图报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

  ▐ 16、言必先信,行必中正。

  【出处】《礼记·儒行》

  【释义】说话必须首先要体现诚信,行为一定要持中端正。

不学“礼”,无以立,《礼记》精华20句,懂得古人说话的智慧!

  ▐ 17、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辩矣,不斗辩,则无暴乱之祸矣。

  【出处】《礼记·乡饮酒义》

  【释义】尊让、清洁、恭敬,君子们以此互相交往。君子能够尊让就不会争斗,洁敬就不会怠慢,不怠慢又不争斗,就会远离争执诉讼,不争执诉讼就不会有暴乱的灾祸了。

  ▐ 18、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出处】《礼记·儒行》

  【释义】儒者不看重金玉,而是以忠信为宝贵;不希求土地,而以确立道义为土地;不希求多有积蓄,而以多有学问为富有。

  ▐ 19、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出处】《礼记·缁衣》

  【释义】说话实在而行为有法度,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 20、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出处】《礼记·坊记》

  【释义】有德行的人谨慎说话,注重干实事,说到做到;品德低下的人妄言妄语,抢先说大话,说到做不到。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