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珂益肾养血泄浊法治疗脱发医案举隅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5-11


第 1447 期

作者 / 1顾红岩2窦金娟2王亮2王珂1北京市通州区梨园卫生院中医科2北京市通州区中医医院脑病科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日渐复杂多变的饮食结构、不断加大的工作生活压力等诸多因素导致脱发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毛发是气血盛衰的外在标志。《杂病源流犀烛》曰:“毛发也者,所以为一身之仪表。”毛发不仅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态,而且与人的形象密切相关。因此,脱发的治疗备受关注。

1 前言

脱发在《内经》称“毛拔”“毛坠”,《难经》称“毛落”。脂溢性脱发,古代称“发蛀脱发”,最早见于清代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许克昌的《外科证治全书》称“蛀发癣”。目前,中医治疗脱发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从脏腑而辨,有从肝、脾、肾论治的不同;从病理产物而辨,有瘀血、痰浊、湿热之异;更有从气血亏虚论治者。潘会君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近10年的文献,认为脱发仍以补虚为主,从用药频次分析,仍以补益肝肾为主,兼顾益气养血,辨证(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施以活血祛瘀、利水渗湿、清热凉血、清热燥湿等法。吾师王珂是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随父学医诵读中医典籍,先后师从陈伯祥、钟宝元、邢子歧、史少甫、朱相如等名师,躬耕杏林50余载,以善治疑难杂病著称,在内科、妇科、皮肤科、儿科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王珂老师认为肾精亏虚、肝血不足可致血虚生风,风邪上扰巅顶,毛发失于濡养而脱落;湿浊浸淫头皮,发根受到侵蚀而松动也可导致脱发。因此,治疗脱发应注重益肾养血、泄浊。这与李成纲主任治疗脱发以补益肝肾和养血活血为主不谋而合。王珂老师治疗脱发喜以制何首乌和土茯苓配伍益肾养血、清热泄浊,疗效显著。

2 典型医案

案1:患者,女,43岁。以“脱发2月伴失眠半年”就诊。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脱发,头顶及两鬓头发稀疏,头皮瘙痒、头皮屑较多,伴失眠,多梦,烦躁易急,月经量少,周期正常。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滑。据此诊断为脱发,辨证为肝肾不足、血虚湿盛证,治疗以补益肝肾、养血祛湿为法。

处方:制何首乌20 g,土茯苓30 g,当归20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首乌藤20 g,珍珠母30 g,远志10 g,丝瓜络10 g,白芍20 g,白芷20 g。中药颗粒剂14剂,每日1剂,分2次,开水冲服。药后脱发减轻,睡眠改善,但(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仍有头皮瘙痒、时有脱屑,伴腹胀,月经量少,月经周期正常,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滑。复以养血安神、祛湿和胃为主。

案2:患者,女,36岁。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脱发,头皮瘙痒、脱屑,伴心烦,心悸偶发,寐欠安,口苦、腹胀,纳可,腰膝酸痛,怕冷,月经周期正常,大便黏腻,小便黄。既往慢性胃炎12年。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诊断为脱发,辨证为肝肾不足、湿热证。以补肝肾清湿热为法兼疏肝和胃。处方:制何首乌20 g,土茯苓30 g,远志10 g,白芷20 g,延胡索15 g,白芍20 g,葛根20 g,盐菟丝子10 g,木香10 g,丝瓜络10 g,桑寄生30 g,野菊花30 g,大腹皮10 g。中药颗粒7剂,每日1剂,分2次,开水冲服。

守方服药28剂后脱发减轻,腹胀好转,头皮时有瘙痒、脱屑,仍有腰痛,伴头晕,乏力,气短懒言,烦躁,睡眠欠佳。月经周期正常,大便黏腻,小便黄,舌淡红,苔白,脉细滑无力。诊断为脱发,辨证为血虚肝肾不足证,治以益肾养血之法。处方:制何首乌20 g,当归20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桑寄生20 g,野菊花30 g,盐菟丝子10 g,白芷20 g,白芍20 g,葛根20 g,盐杜仲10 g,阿胶10 g。中药颗粒7剂,每日1剂,分2次,开水冲服。

守方服药21剂后有新毛发长出,偶尔有脱发,洗发时明显,双下肢皮疹,时有瘙痒伴乏力,纳可,月经周期正常,二便调,睡眠好转。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继以养血益肾、清热利湿为法,处方:当归20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白芍20 g,葛根20 g,土茯苓30 g,地肤子30 g,白藓皮30 g,首乌藤20 g,白芷20 g,泽泻15 g,炒栀子6 g,制何首乌20 g。中药颗粒7付,每日1剂,分2次,开水冲服。患者守方服药21剂后,以头晕为主诉复诊,自述脱发、皮疹均好转。

案3:本人,女,38岁。产后4个月时出现脱发,以两鬓及前额顶部尤甚。脱发1周后,头发明显减少。无奈之下,想到吾师王珂治疗脱发之经验。刻下症见:脱发1周余,伴头皮瘙痒、头皮屑较多,腰酸腿软,易疲劳,动则汗出,多梦,纳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腻,脉细滑。根据以上症状和产后病史,辨证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兼有湿热,故当以补肝肾、益气养血、清热祛湿为法。遂自拟处方:制何首乌20 g,土茯苓30 g,白藓皮10 g,烫骨碎补10 g,酒萸肉10 g,菟丝子10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当归20 g,白芍20 g,炙黄芪15 g,白芷20 g,首乌藤10 g,炙远志10 g。服药1周后腰酸腿软、头皮瘙痒、汗出略有缓解,仍脱发,头皮屑较多,多梦,纳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腻,脉细滑。在(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同门师姐处抄方时,师姐考虑产后血虚,建议加大补血力度,遂在原方基础上加阿胶珠10 g。更服药7付,诸症均有所缓解,但仍脱发,遂将阿胶珠加至15 g。守方服药14付后,诸症明显好转,但仍在洗发时脱发较多。正欲放弃,不想晨起梳发时突然发现两鬓及额顶部长出些许细小绒毛,遂大喜。复间断服药半月后,脱发明显好转,不断有新发生出,有些已有寸余。

此次通过本人亲身体验,认为治疗脱发贵在坚持服药,切不可半途而废,否则必然前功尽弃。本病案患者有明显产后血虚的病史,故益气养血是其必然原则,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治疗大法。

3 讨论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可见肾气与毛发的关系密切。王珂老师认为气血肝肾亏虚是导致脱发的关键因素,故治疗应以补益肝肾为治疗大法,药用制何首乌、菟丝子、骨碎补、地黄等;本病往往伴有头皮屑较多、瘙痒等症状,此多为湿浊侵袭发根阻滞气血上达毛窍引起,故应清热利湿泄浊,注重清热解毒,祛湿止痒,药用白藓皮、地肤子、土茯苓之属,其中白藓皮有“固肤”作用,为治疗脱发常用之品;血虚者,加用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阿胶之属补气养血。因毛发的生长周期较长,多数见效缓慢,故不可急于求功,需守方守法坚持治疗方可获效。

4 关于何首乌

何首乌为历代治疗脱发之主药,既可补肾益精、乌须发,又可活血润肠。《证类本草》曰:“疗头面风疮,益血气,黑髭鬓,悦颜色。”但近年有关何首乌肝毒性的报道,给临床医生带来巨大困扰。

可逆性肝损伤是何首乌主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长期过量服用生、制何首乌;二是炮制工艺不当,炮制不及或炮制太过,均可造成肝损伤。

古人云:“何首乌大能补益,全在蒸晒如法”。炮制工艺不达标是导致何首乌安全性的重要原因,何首乌毒性作用的发生不仅与药材本身潜在的毒性成分有关,更与现代工艺淡化了很多细节有关,根本上(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与当前炮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关。炮制是影响何首乌效/毒作用的重要因素,古代强调何首乌“制非九次,勿寝其毒”,现代实验研究也证实炮制可显著降低何首乌的毒副作用。

长期大量摄入制何首乌可致可逆性肝损伤,导致不良反应的可能物质为鞣质及蒽醌类成分,其中蒽醌类成分为何首乌中具有毒效双重性的成分,二苯乙烯苷为保肝降脂主要活性成分,而降脂保肝又是何首乌主要的药理作用。那么,制何首乌水煎后,既有保肝降脂的成分,又有肝毒性的成分。如此一来,不但其最终发挥何种作用很难分辨,而且各种药物相互佐制,在复方中使用,其毒性成分是否已经被其它药物克制也很难判断。中医处方用药讲究的是复方的整体疗效,切不可片面(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强调复方中单味药的毒性作用,而限制了该药的应用。更何况,中医向来就有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其中的佐药除了有佐助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佐制君、臣药的毒性或峻烈之性。茯苓是何首乌最常见的配伍药之一,低剂量何首乌(1∶0.5)配伍茯苓可显著减轻生何首乌的肝毒性,但与制首乌配伍,无论剂量如何均无明显减毒功效。由此可见,中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复杂,切不可以偏概全,因一味中药的毒性而否定其功能,甚至限制其在复方中的应用。

王珂老师治疗脱发擅长用制何首乌为主药益肾养血,兼以泄浊之法,疗效显著。其行医50余年,并未发现1例何首乌毒性反应病例,他认为除炮制不当外,其肝毒性尚与种植品相关,应以野生品为佳,土壤污染、农药超标等诸多因素都应尽量避免。况且肝毒性是可逆的,在监测肝功能的前提下,制何首乌还是可以放心应用的,断不可因噎废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