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死' 于现金流

 天承办公室 2020-05-11

时来天地皆同力,远去英雄不自由。

如果说,在2019年不温不火的经济形势之下,多数企业仍然能向市场交上一份还算过得去的答卷。那么,2020年,“现金流”、“活下去”成为无比真实惨烈的存在,也成了每一家企业无法闪避的难关。

复工之后,“不是在裁员,就是在裁员的路上”是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

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由于在没有收入的前提下,租金工资的开支已占据了绝大部分现金流,现金流变成了负数,另外再加上短期内销售的迟滞,企业面对的风险性挑战不言而喻。既然外界输血如此之艰难,备足粮草并奋力自救必然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唯一生路。今时今日,中国企业也从未像现在这般,深刻感受到求生的痛感。

粮草吃紧

当下,对于中小微企业目前面对的问题,无一例外地都是现金流濒临断裂难题。无论是什么企业,现金流是其赖以存在的生命之源。计算在未来三个月(至少),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能撑多久?

储备三个月的现金流,对于特定行业来说,甚至还不是最低数。比如餐饮、旅游行业的利润率本来就很低,这些行业特别需要现金流管理能力。对于互联网行业而言,人员是最大成本——没有昂贵的写字楼和存货,只有办公桌和电脑,以及服务器里的用户数据。

2020,

这意味着,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要处理的资产微乎其微,改变成本结构相对容易,所以裁员是能最快见效的方式。之前,知名餐饮公司西贝曝出只能支撑三个月——这是因为,此前的西贝,长期依靠收入滚动,以支撑其全国开店计划,但是收入停滞后,在财务账本上,只剩下巨大的开支,进入“入不敷出”的困窘。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或许才是企业真正的风险控制的途径。这要从西贝的个案,进而反思曾备受诟病的雅戈尔“不务正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可窥一斑。事实上,“现金流”需要组合,除了主业的生产和销售收入之外,还应该配置可变资产、理财、股权投资,甚至融资储备等形成矩阵式现金流。

解套求生

与餐饮、旅游等行业一样,房地产也非常依赖岁末年初的销售旺季,但疫情的爆发,导致“小阳春”缺席,售楼部关闭,现金流断裂成为许多房企共同的困境。在2020年的前两个月里,中国房地产公司破产数量已经超过 200 家。

2020,

短期流动性的受限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2月底开始,减员、降薪等一系列动作在一部分房企悄然出现。与此同时,一些房企却在危难中设法“解套”并且开始寻找新的机会。

面对这场次贷危机,专业开发商的鼻祖、被万科当做榜样学习的帕尔迪公司,开始了第一次亏损纪录。

次年,帕尔迪的财务数据从高风险范围重回安全线内。它的账面现金一度达到了10.6亿美元,获得了流动性。

同样在这场次贷危机中,当时总部还在美国、专注于物流地产的普洛斯就显得没那么幸运了,重创之后,普洛斯被新加坡政府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收购,随即在新加坡上市。而到了2017年7月,以万科集团为首的中国财团以116亿美元收购了普洛斯。几经波折,普洛斯在中国已建成的仓储面积一直排名第一,而且远超前十名中其他9家物流地产运营面积总和。

2020,

还有许多这样的企业,比如日式度假酒店的复兴者、百年老店星野集团,移动房屋制造商克莱顿等等。武汉作为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城市,商办市场无疑压力倍增。

2020,

不少焦虑中的房企纷纷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缓解空置率压力和中小企业的复工压力,包括联合办公、减免租金等措施;利用平台资源优化企业的办公环境,更注重健康、绿色,迎合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线上直播销售受到广泛关注与欢迎。通过面向租户的直播方式,加强了有效客户的沟通效率,保障现金流正常运转。资产的线上成交与线下服务两相结合,成为商办市场提振的最佳方式。任何一家企业想要活得长久,中间一定会遇到很多不可预见的灾难事件。关键是对其中的漏洞与风险进行梳理,对危机有预判,不断丰富预案,把危机意识沉淀到日常经营中

其逻辑必然是这样的——一家好的企业在经过重大危机后调整内部的「操作系统」,建立一套新的思考模式,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发债承压

债券融资是房企融资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数据最公开透明的融资方式。今年受疫情影响,延期开工成为房企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加之2月份商品房销售遇冷,各家房企纷纷发债应急。

2020年1至2月房地产开发发行人共发行债券1163.45亿元,其中,公司债融资金额最高,达508亿元;其次为短期融资券共263亿元,中期票据实际发行207.7亿元。

1月,恒大发债总规模达到了461.2亿元。

3月20日,金地集团公告2020年度第四期超短期融资券10亿元人民币已发行完成,发行利率为2.6%。

3月16日,绿城中国宣布拟面向专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170亿元公司债,募资计划已获受理。

房企大规模发债意味着需要资金进行新一轮扩张,圈钱买地的背后折射出一家又一家房企的激进动向,也透露出房企高杠杆运行的压力。

2020,

事实上,中型房企为了寻求规模发展不断拿地,推动了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需求加剧,而高杠杆的中、小型房企由于信用评级较低,融资相对较难,融资成本也高,陷入资金紧张的局面,甚至卖项目求生。

困境之下,共克时艰。而对大部分公司来说,唯一需要就是要管理好节奏,不要那么快,那么着急扩张。坚定的就是不能让企业垮掉,努力“熬过去”。

毕竟,生存第一,发展第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