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绩因《野望》而千古留名,该如何赏读?

 昵称48898074 2020-05-11

王绩的传世作品很少,这一首代表作,知道的也不多。

1 其人

他是一位隐士,崇尚自然,不慕功名,好酒务静,消极几分,也颇为洒脱。

生活于隋末唐初,饱读诗书,被誉为“神童仙子”,也曾考过功名,也曾入仕,但都自认为才能不够,称疾请辞,后又妻子不幸离世,便隐居乡间,自为其乐。

他以陶渊明为偶像,作《五斗先生传》,自嘲,诙谐。

《五斗先生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忽焉而去,倏然而来,...故万物不能萦心焉...”

什么意思呢?

自许是个爱酒的人,一天喝五斗,不多想,不多言,来去无踪,万物从不放心上。

爱喝酒的,往往都是人生不如意的。

  • 他的诗大都以孤独为底色,笔法自然,饰以色彩,故作洒脱。

2 解读:

《野望》(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是唐诗中最早出现的格律最为完整的五言律诗,非常难得。

有田园诗的风格,自然清淡。

简单来说,类似于魏晋阮籍,心情不好,来一次“率意独驾”的散心之行,写成诗,聊以自慰。

东皋:王绩隐居的地方,在今山西河津,也是其故乡,其人也号东皋子。皋,水边的高地,是远离世俗的野外效区,来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意思:

登上东皋,暮色中远望,独自徘徊,欲归往何处。

树树皆被秋色笼罩,山山都染夕阳余晖。

牧人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驱马带着猎物归。

彼此相看不相识,我自长歌思隐逸。

这首诗处处流露出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孤独感。

“欲何依”:

去往哪里呢?

这句来自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何依。”

曹操是用来招纳天下贤才的。

王绩化用此句,显然有深意,他觉得没有归处,不是无家可回,而是找不到被赏识,被重用的人,怀才不遇的失落感。

“相顾无相识”:

本来寂静的暮色中有牧人猎人满载而归的出场而变得热闹生机一些,可结果是,彼此只是相互看看而已,连一句交流都没有,陌生而冷漠,得不到任何的回应与热情,诗人是渴望融入其中的。

牧人与猎人收获满满,愉快而回,诗人却不知自己在寻什么,又得到什么,“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长歌怀采薇”:

《采薇》:薇,野菜,相传伯夷、叔齐不愿归属于周,在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守节饿死。《诗经》有句:“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这是隐居乡间,不问世事的意味,流露出诗人隐逸的情怀,欲以伯夷叔齐为伍。

他想有入仕被人赏识的机会,却深恶官场的污浊,他想融入热闹的世俗,又不被理解,只有守拙归园田了。

诗人是矛盾的,他的孤独正来源于此。

这不仅是王绩的孤独,也是许多诗人的相同情愫,既想入世,展得了抱负,又想洁身自好,不屑于名利。

所以,或纵情山水,或隐居田园,大都时候也是心有不甘,忧伤郁闷。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两句是意境唯美恬静的。

站在高高的地方远望,暮色一片苍茫,四周寂静无声,树树秋意渐浓,黄叶纷纷,山山秋色相连,染尽余晖,披上一层薄薄的金色。

清新幽静而旷远,富有田园气息,但却是萧瑟的秋,冷清的黄昏,这份美中也带有愁。

“树树”与“山山”,叠词,有韵味,想象无限。

王勃的《山中》“山山黄叶飞”,是否来源于此?

诗人漫无目的地闲走,一副萧散自得的样子,也只是暂时忘却了忧愁,享受隐逸的乐趣。

  • 一次率性的出走,还是失落地返回,自然的优美,抚慰不了孤独的内心。

清代学者翁方纲评价王绩的诗:“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鸢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