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州运河的支流

 渐华 2020-05-11

历史上,德州(今德城区)一直是古黄河入海流经之地,至今保留有黄河涯、李船头、孙家河涯等古村庄名。由于黄河多次迁徙、改道,自金明昌五年(1194年)后已不经德州。历史所称九河,均为黄河分支,德州境内亦有“九河”之马颊、鬲津、钩盘3河道。千百年来,黄河多次凶猛大决,时而冲刷出新的河道,如汉元封二年(前109年),黄河自馆陶大决,自馆陶经高唐至德州的屯氏河同时出现。到隋代人工开凿大运河时,德州段即循屯氏河故道而开挖。自明代以来,德州一带还人工开挖过运河的减水河(四女寺减河和哨马营减河)等。

黄河故道

《书经·禹贡》载有“九河既道”,言古黄河下游分9支入海。九河谓徒骇、太史、马颊、胡苏、简、洁、钩盘、鬲津、覆釜诸河,其中马颊、钩盘、鬲津3条河在德州境,可见古代德州是黄河入海流的重要流经地。到齐桓公元年(前685年)时,“九河”已“塞其八流”。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黄河经历了6次大规模迁徙改道,其中有两次流经德州。

第一次,周定王五年(602年),黄河在宿胥口(今河南省滑县西南道口镇)大决东徙,自滑县、濮阳一带经清丰、内黄、南乐、冠县、博平、高唐、恩县、德州、吴桥、东光、沧州、静海由天津入海。流经德州的一段河道,由恩县自焦家寺入境,西北向流经九龙口(今九龙庙村),又东北向流经果子李村,又西北行至曹村西(自果子李至曹村西为钩盘河故道),又西北至九刘庄出境。这段河道共稳定400余年,到汉文帝时(前179~前157),始决口并淤积断流。此后,经一个时期的漫流,到汉元封二年(前109年),黄河自馆陶大决,遂分屯氏河北流,经清丰、高唐、夏津、恩县、德州,出德州境北行,基本循今运河一线。本次境内黄河走向,由恩县自甜水铺入境至九龙庙,又西北行四女寺,又北行至桑园镇出境。至汉成帝建始年间(前32~前29),屯氏河九龙庙以西河道湮,遂分屯氏别河北渎,自九龙庙循周、汉大河故道至果子李村,又东北行至避雪店出境,自吴桥、宁津、庆云、无棣至大沽口入海。

王莽新始建国三年(11年),黄河决魏郡(河北省磁县南)主流东徙后,原流经德州的黄河故道遂淤废。汉文帝以前的周、汉大河,后世称“王莽枯河”;屯氏别河北渎,称“老黄河”。隋大业四年(608年)开永济渠,德州境内一段即屯氏河。

第二次,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在商胡堤(河南省濮阳东北)大决改道,史称“商胡北流”。此后,宋嘉祐五年(1060年),黄河又在大名东决出一股,形成了二股河入海之态势,南股循马颊河入海,北股入永济渠并夺老黄河入海。

金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在河南省阳武(今原阳县)决口改道。从此,黄河不再流经德州市区。

四女寺减河

四女寺减河为卫运河减水河道,明永乐九年(1411年)挑挖。上口自四女寺经九龙庙(原屯氏河废弃故道)入老黄河故道。自上口至老黄河故道称南支河,长6公里,开挖时2.5公里为旧有沟渠,2.5公里系古路,1公里为平地。入老黄河后,东北行至果子李,又东北行至李小吴村出境。出境后循东北向经吴桥、宁津、乐陵、庆云,由无棣入海。全长228.5公里,德州市区境内31.1公里。

清初,四女寺减河“淤塞已平”。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嘉庆十年(1805年),虽经多次疏浚,至清末该河仍淤塞为废河。

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南运河的防洪能力,1955年、1957年、1971年曾先后3次进行疏浚和扩大治理,并更名为漳卫新河。1957年,治理后的河道,经历了1963年特大洪水,分减卫运河洪水流量达1180立方米/秒。1972年,疏浚拓宽后,减洪流量为1500立方米/秒,排涝流量为400立方米/秒。

德州运河的支流

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

德州运河的支流

四女寺分洪闸

德州运河的支流

四女寺水利枢纽泄洪大闸鸟瞰

漳卫新河岔河

岔河为四女寺减河的重要泄洪人工渠道。为加强漳卫河流域防洪能力,保证冀、鲁广大地区和津浦铁路安全,解除洪水对天津市威胁,水电部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决定开挖漳卫新河工程,要求四女寺泄洪闸下减洪流量达到3500立方米/秒,在超标准洪水的情况下,强迫行洪5000立方米/秒。为此,一要扩大治理四女寺减河,使四女寺至大王铺段减洪流量由原1180立方米/秒达到1500立方米/秒;二要在四女寺枢纽南进洪闸与节制闸之间增建北进洪闸,其下另辟岔河,承泻洪水能力2000立方米/秒,排涝780立方米/秒。岔河河线循老减河左侧钩盘河开挖,于河北省吴桥县大王铺汇入原减河,全长43.4公里。岔河开挖工程于1971年10月动工,1972年春,完成主河道开挖任务。德州市区一段河道,自四女寺北进洪闸至田陇庄出境共22公里。

漳卫新河岔河

德州运河的支流

哨马营减河

哨马营减河,位于德州城西北6公里。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夏,运河水涨,在哨马营老虎仓和桑园镇(今吴桥)等地漫决。次年7月,哨马营等地运河再次漫溢。山东巡抚岳睿建议就势疏导,“开挖新渠,以资分减”。经直隶、山东两省官员会合勘查,决定在哨马营开挖减河,东行至陈公堤,由曹村村西入钩盘河故道,东北至吴桥县玉泉庄入四女寺减河后归海。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建成,进口滚水坝长30丈,坝脊较河底高1丈6尺。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将滚水坝中间20丈落低2尺,全坝共30孔,挑挖河道长5983米。

哨马营减河在乾隆年间一直畅通,“照岁修之例,每年疏浚”。嘉庆年间,哨马营减河逐渐淤塞,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河身尽成民用”。道光四年(1824年),山东巡抚琦善曾奏请再开哨马营减河,未能实施。旧志称哨马营减河为北支河,至今闸子村还可觅见减水石坝遗迹。闸子村和长庄村即处原河堤上。

横河

1972年春,为实现德州市区引黄灌溉,开挖横河。东起果子李村减河西岸,西至陈公堤口村岔河东岸,全长5公里。工程设计为河口宽43.5米,底宽3.5米,深8米。东端设有4孔两闲闸,两端有2孔双闲闸和两个110千瓦、205千瓦的排灌扬水站。横河是减、岔两河相通的关键工程,可把通过减河河道的水源引入岔河,再通过岔河七里庄拦河闸,把水顶托至四女寺泻洪闸入运河,形成以横河为穿梭的减、岔河相通的格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