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避免创业失败的最佳实践:创业路径设计(原创首发)

 思明居士 2020-05-11
避免创业失败的最佳实践:创业路径设计(原创首发)

如何低风险、低成本创业,对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但创业者,尤其是首次创业者能意识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能进行系统化方案设计的更是少之又少。

根据有关统计,创业者的平均成功率仅为15%(这可能与你认知不一样,原因是一种叫做认知的显性代表性偏差【也有叫认知概率偏差】造成的,因为传播的原因,我们看到的主要是成功者,因为失败者没人传播,当年“千团大战”的5000家团购企业,最后几乎只有美团一家走出来成功了,人们看到的美团的成功,却看不到其它4999家的失败),这意味着创业失败是高概率事件,创业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股权结构不合理、项目本身有硬伤、团队缺乏执行力等等,但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以及和大量创业者交流的心得发现,导致创业失败最大的原因是缺乏创业路径设计

在这些观察和交流案例中,很多项目本身不错,团队也不错,问题出在没有进行创业路径设计,导致项目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资金链断裂,而这些本可以通过合理的路径设计规避的。

为什么大部分创业者会缺乏路径设计呢?首先,创业者缺乏路径设计意识,因为没有经验,不知道要进行或可以进行创业路径设计。其次,创业者通常对创业项目过度自信,也就是著名的“禀赋效应“(总误认为自己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眼中只看到项目的优势、长处,而忽略其中的风险、困难和挑战,这是创业者的通病,没有创业者会认为自己的项目不好而去投资创业的,但事实是创业者普遍存在“认知偏差”,过高地估计自己项目的优势。

创业路径设计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其实道理很简单。

首先,创业是从A点到B点的过程,而从A点到B点理论上有无数条路径可以选择,每一条路径的风险、所需要的资金、对能力的要求、不确定性、成功率等都是不同的,在既有资源的条件下,如何选择一条风险低、投入小、不确定性因素尽量少、成功率高的创业路径,对创业就显得极为重要,而且很多时候是决定性的。

其次,缺乏路径设计,可能会让创业过程变得困难重重,最终导致项目失败。例如,你想开餐饮连锁店,因为你对项目信心十足,手头准备了几百万,一下子就把所有资金投入进去开了5家店,结果你很可能会遇到,生意根本不如你所想象的那么好,顾客对菜品的反馈也不理想,顾客满意度低回头率低,营销成本也高居不下,你的选址只有其中2家是对的……,不要以为出现这些情况是小概率事件,看看目前餐饮店行业的高关店率你就知道,这是创业初期的常态。这时候,你该怎么?手头没钱了,需要改进、研发新菜品需要资金,需要关掉选址错误的门店造成大量亏损以及遣散员工需要费用,需要优化营销方案以降低营销成本,更要命的是,因为首战不利,你的团队当初的信心和激情没有,优秀员工要离职,你将面对焦头烂额的局面,而且很可能导致你这次创业失败。而这些大部分都本可以通过合理的创业路径设计避免的,或至少能把风险降到可控,不至于像这样对整个创业项目伤筋动骨。

那么,究竟如何做创业路径设计以降低创业风险和成本、提高成功率呢?

以我多年、多次创业经历和思考总结,结合我读过的一些创业相关著作,我原创了自己的创业路径设计模型:LFTOG五步走,分别是:L(Logic self-consistency)逻辑自洽,F(Financial viability)财务可行,T(Test pass)预验证可行,O(Operation pass)试运行过关,G(Growth)增长可期。

第一步:项目的概念性商业逻辑可行。

也就是说,创业项目需要从商业逻辑上讲得通,整个项目是逻辑自洽的。比如,你的创业项目要求产品比竞争者好,原材料比对手好,包装比对方好,售价比对手低,你却要求毛利率比对手高,这就是逻辑上说不通的。比如你要求品种选择比对手丰富,却期待规模经济性比对手高、效率比对手高,这就是自相矛盾的,逻辑上说不通。比如你想做一个智能捕鼠器,你有这个技术储备,你认为这个产品一定会热卖,但事实上,市场上并不需要这样一个高科技捕鼠器,因为目前捕鼠器已经能够满足顾客要求了,消费者不需要一个更高价格的捕鼠器,很多做技术、产品出身的创业者,最容易陷入这样的内部技术导向、产品思维,而不是外部的市场需求思维,这也是商业逻辑不成立。创业失败的项目有一部分是因为概念性商业逻辑本身就不可行,这样的项目先天就有硬伤,越早发现就能越早放弃,但很多创业者却没有在这一步进行严密的逻辑验证,就是凭感觉创业。

第二步:概念性商业逻辑的财务模型可行。

相对概念性商业逻辑失败,财务模型失败的案例更多。概念性商业逻辑下的财务模型可行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在你概念商业逻辑可行的情况下,根据这个商业逻辑,你的账要算得过来,也就是说,这个项目通过合理的假设和预测,财务上它是可以盈利的。很多项目听起来很不错,甚至让人很兴奋,但当实际测算财务模型时,发现根本行不通。很多创业者,尤其是初次创业者,没有意识,也没有经验或能力做财务模型。对此,我的建议是:做财务模型最好找一个该行业的财务顾问和创业者一起来做,因为有行业经验的财务顾问,他基本能大概预测出你的成本结构,如果他经历企业够多,收入结构也经常能够预测比较准确,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再找一个行业经验丰富的营销顾问,由他来一起预测收入结构,会更准确些。

顺便说一句,创业项目的现金流规划也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没有现金流规划,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创业项目比比皆是

第三步:关键要素的预验证。

这一阶段是对你创业项目的一些关键要素,在没上整个创业系统(是指完整的创业项目体系)前的验证,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用高成本上整个创业系统,就能检验其中关键要素是否可行、是否需要调整,而不是等到整个系统上了之后,才发现某些关键要素根本就行不通,导致项目已经投入较多,但因为某个关键要素有先天硬伤而不得不放弃创业项目,其代价太高。在这个阶段测试的一些关键要素,即使不行但没有硬伤,你还是可以在这个阶段进行调整优化的,然后再测试,此时做优化调整与上了全系统再做优化调整的好处是:因为没上整个系统,你的运营成本费用低很多;万一无论怎么调整,这一要素都达不到要求,你此时不得不放弃创业,你的代价也会低很多。

例如,如果你想做pizza创业,先很小批量把产品做出来(只要一定数量的样品即可),然后进行一定规模的口味测试(比如与竞争对手的口味盲测对比),看潜在顾客是不是如你和你的团队预期的一样,大家都很认可这个产品的口味,你的pizza口味是不是有竞争优势,而不是等到花了很多钱去开实体店,发现消费者根本就并不像创业者一样喜欢这个pizza的口味。

又比如,对很多产品来说,产品本身同质化很高,包装对于顾客的选择起了很大的作用,你就不用先上系统或者批量生产产品和包装,先将包装打样,装上产品就可以进行一定规模的消费者测试。

预验证阶段到底要验证哪些要素,不同项目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原则是,那些对你项目成功影响最大、对顾客选择影响最大的痛点/价值要素、你与对手关键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要素,一般是预验证重点考虑的方向。

创业第四步:RUN系统,也就是试运行你整个创业体系。

不同的项目复杂性不同,run的系统也不同,对于简单项目,就可以直接run整个系统,对于复杂的项目,这一过程还要拆分以降低风险。

还是拿餐饮连锁创业来举例,第四步run系统的就是run一个单店系统,看单店模型是否跑得通,run餐饮单店模型就是要检验整个系统如不考虑连锁之后的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品牌效应等因素,单店是否跑得通,这里面主要验证:如产品口味、包装、价格接受度、外卖送餐效率、高峰期产能匹配性、顾客满意度、回头客比例、选址等等,最后验证的还是经营财务数据,你的成本结构、收入结构,是否有营业利润才是核心标准。

拿早年如果你想在网上卖鞋(当时还没有这样的项目上市)这样一个创业项目来说,如果一开始就想做一个非常完善的APP,完后再上市,这种项目投入很大、风险很高,因为项目很新,几乎没有多少过去经验可以借鉴,你作为一个平台,被链接的双方的实际需求你是不知道的。低成本、低风险的做法就是先做一个只有核心功能的测试版(更低风险是做先做一个网页版,只要能满足被测试者能在网上买鞋即可),核心测试的就是:顾客是不是会在网上买鞋(这就是顾客需求/价值验证)。如果有这个核心需求验证了,你再考虑一步一步构建其他要素。如果按传统创业方法,你要做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站或APP,联系很多鞋类厂家或大代理商谈价格,要与银行或支付宝搞定支付问题,要与顺丰、韵达等谈物流配送的问题,要完成这样一个过程,时间至少要半年以上,成本也极高,风险自然就很高。创业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如果什么条件都给你准备好的,那就不叫创业的,直接上的就是规模化的公司。

第五步:验证增长假设。

对复杂项目来说,第四步run系统只是小模型或初步模型,小系统成功不代表大系统一定能够成功,第五步才是全面系统化模型的验证,因为它决定了项目是否有可复制、持续增长的能力

比如,对于连锁餐饮来说,单店模型跑成功了,也即是单店盈利了,并不代表复制一定能够成功,因为测试的单店与未来可复制“单店”是有许多的不同:测试的单店成功可能有很多偶然因素,而这些因素是难以复制的,或者复制的成本太高,导致复制不可行。例如,单店成功可能是因为选址特别好,但这样的选址可能很难找,或数量特别少;单店成功也可能是因为团队倾注了全部心血,但复制是不可能投入这么多资源的,如此等等。所以跑完单店模型后,一定要对单店成功的原因进行仔细拆解,主要是拆解导致单店成功的哪些要素是可以原样复制的,而哪些是不能复制的或复制会变得成本太高而不可行,这样我们才能初步判断项目的可复制性。

以上创业五个步骤是创业的标准动作,只有完成上一个步骤,才能进入下一个步骤,本质上,每一个步骤都是对创业风险和成本的控制,提高创业的成功率,降低失败的概率,或者即使失败了,损失与代价也是可控的、最小的。

其实,创业就是一个持续证伪的过程,以证明你最初创业的哪些假设是对的。如果都是对的(几乎不可能),那你的成功率就很高;如果证明很多是错的,并不能说明项目一定不可行,你要不断低成本、快速迭代你的系统(包括产品、服务、营销、运营等子系统),直到系统运作结果越来越接近或超越你当初做的财务模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