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智慧下的传奇人生:从《道德经》的角度观察刘邦的一生

 闻道录 2020-05-11

《道德经》又称《老子》,它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所写的一本哲学著作,它的来历很神奇,《史记》记载老子前往西方时经过函谷关,当时他被函谷关关令尹喜拦住,尹喜请求老子用笔写下自己的思想,于是就有了《道德经》一书。

刘邦在历史上是很复杂的一个人,有人崇拜他,有人不喜欢他,也有许多观点来解释刘邦,但是都很难说明刘邦的一生,而在汉朝初年刘邦正是采用黄老之术治理国家,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从《道德经》的角度观察刘邦的一生,也可以从中看到老子哲学的意义。

道德经》视角下刘邦的前半生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着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道德经》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宠辱不惊,惟此方能成就大事。

因为人是社会动物,情感十分丰富,对于得到的荣誉十分高兴,对于受过的屈辱刻骨难忘,尤其是每个人都在名利场中生活,自然对于荣辱特别难忘,我们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所以很多人才会沉迷于患得患失之中,由此在面对抉择时优柔寡断,最终失败。但必须知道的是有荣耀的时候也必然有落魄的时候,有一得必有一失,人需要保持正常的心态。

刘邦年轻时不喜欢和父亲刘太公以及兄长刘仲一样劳作,他放荡不羁,喜欢结交朋友,甚至还跑到遥远的外黄县去结交张耳。以至于刘邦的父亲在刘邦面前数落他不如他的二哥。而后刘邦当上了泗水亭长,但依旧是本性未改,他经常到当地王媪、武负的酒店喝酒,并且赊账不还。

如果大家生活中有刘邦这样的人,估计大家都不喜欢他,因为他有很多缺点,尤其是好吃懒做。在《史记》的记载里也是这样,刘邦的嫂子就不喜欢他,刘邦当时经常带自己的朋友门客去自己嫂子家吃饭,时间长了,嫂子就很生气,故意把锅盖打开,敲打铁锅表示没有饭,搞得刘邦十分尴尬。

但是反过来看,我们也能看到刘邦豪爽的一面,他可以为了结交名士张耳而长途跋涉,为了朋友也可以忍受自己嫂子的羞辱。而且他还一直我行我素,这真的是《道德经》所说宠辱不惊的境界,可以说刘邦的心态很平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结交自己认可的朋友,一切都是出自本心。

所以我们看到刘邦在沛县有着众多的朋友:周勃、樊哙、萧何、曹参、夏侯婴等等。这些朋友既有在县衙做事的官吏,又有屠夫、乐师等平民百姓。此后这些人在天下大乱时追随刘邦,对刘邦忠心耿耿,为大汉帝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老子说宠辱不惊,恰如刘邦的心态。这种心态在此后也有体现,比如刘邦在押送服徭役的役徒前往咸阳时,路上役徒逃亡,刘邦索性放走剩下的役徒,自己上山当强盗。

《道德经》的意思十分明显,人要看淡荣辱,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要被别人的话语或者行为影响了自己的心态,这样的人才能够把握自己的心态,成为自己的主人。在刘邦的前半生里,他正是以这样的心态生活着,面对别人的羞辱,他没有在乎,也不会在乎金钱,地位,荣誉对于大多数人拼命追求的东西,从而不会患得患失。

宠辱不惊的心态对于刘邦取得天下十分重要。反面例子就是陈胜,陈胜在称王之后觉得自己身份不一样,他瞧不起投靠自己的贫苦亲友,由此失去人心大败身亡。而刘邦从来没有瞧不起任何人,韩信未有大功而被刘邦选拔为大将军,声名狼藉的陈平也被选拔为谋士。即使项羽把刘邦封到巴蜀,或者是在彭城大败刘邦,刘邦都没有灰心丧气而是重头再来。

《道德经》视角下征战沙场的刘邦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兴,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率领士兵的统帅是不用刻意表现勇武;善于作战的将军不可轻易动怒。擅长克敌制胜的人不会争强好胜,善于使用下属的上级是会让下属发挥自己才能的人。所以拥有“不争”智慧的人,才会做到人尽其力,才能懂得自然道理。

老子本人是十分反战的,他崇尚小国寡民的生活,上诉的话语也是《道德经》里面少有关于战争的叙述。老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战争中领袖应该做什么?

作为战争中的领袖不要过分显示自己的武勇,这和不会争强好胜一个道理。领袖作为一个集团的首脑,集团的所有的责任需要他承担,他一个人的行为影响着手下千千万万人的生活,他不是为他个人而存在,而是为了手下所有人而存在,所以在战斗中不能刻意展现自己的武勇,以免轻易丢失性命。在刘邦的征战生涯上体现最为明显,在楚汉争霸末期,项羽找刘邦单挑,刘邦拒绝单挑,反而说:“我宁愿斗智,不愿斗力。”

作为战争中的领袖,不可以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尤其是领袖因为被敌人激怒了,就不顾一切想要反击对手,而是应该保持冷静,心态平和的分析对错。领袖不会因为一时的胜利而骄傲,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放弃希望。刘邦在征战生涯里很少被人激怒,但是依旧存在这种情况,比如韩信打下齐国后向刘邦讨要假齐王的封号,刘邦当时被项羽围在荥阳,看到韩信的行径大怒,痛骂韩信强要齐王称号,但是萧何和张良一提醒,刘邦立刻冷静下来,直接提升韩信为真齐王。

领袖需要懂得用人智慧。要知道下属有着各种各样的能力,领袖需要让下属发挥才能,领袖如果很能干,只会累死了自己,而下属也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任由下属去发挥他们的能力,反而更能达成集团的目标。刘邦建国之后,曾经做过自我总结,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正是刘邦在战争中任用萧何,张良,韩信三个杰出人才,才最终取得了天下。

知道一个领袖通常是一个组织的决策者,他有大批的部下和跟随者,他的基本作用是要吸纳更多的人加入自己的集团,让大家发挥各自的才能为集团的目标而奋斗。所以领袖应该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自己的心态,永远冷静地做出思考,决策目前面临的问题,让下属执行分配的任务,完成目标。

而刘邦正是这样的人,他做到老子所要求的领袖标准,正是他在楚汉争霸战争中有着《道德经》的智慧,最后才会顺利的一统江山。

《道德经》视角下统一天下的刘邦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朝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道德经》在此处揭示了治理国家的奥义:用正道建造国家,以出其不意用兵,夺取人心却需要无为而治。

治理天下和打仗、建国不一样。要知道天下是公器,虽然古代国家属于专制君王独有,但是在实际上国家属于整个国家的国民所有。所以需要无为治理天下,而不是多作事端。老子提出了四点说明:

君主越多忌讳,百姓越是贫穷;

百官太过于追名逐利,国家就会滋生昏乱;

民众喜欢伎俩,花俏的事物,奇事怪物就会层出不穷;

律法越多,违法犯禁者的数量越是增加。

其实这是针对君主所说的治国之道,君主需要清静,不多事,不干预民生。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作用,稳定国家的官僚体系,民众自然会富裕起来。

这在秦朝两位皇帝和刘邦的身上体现的很明显。

秦朝的秦始皇和秦二世都是欲望很强烈的人,以秦始皇为例子,秦始皇结束了数百年的列国纷争,一统华夏江山,此时应该做的是休养生息,正如老子所说需要无为治国,但他为了自己的私欲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并且巡游四方、北征匈奴、南定百越。这都消耗大量的民脂民膏,秦始皇去世之后,秦二世继位,《史记》记载秦二世继位之后就向赵高感慨:人生苦短而自己想要玩乐一生。秦二世面对天下困苦的民生,居然只想到玩乐,秦二世有着这样强烈的欲望,他实在不适合治理国家,最终也导致秦朝亡国。

刘邦则不一样,他在治国之初,开始实行无为而治。从前202年开始,刘邦颁布了一系列诏令实行休养生息。刘邦组织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根据功绩大小及军功爵位高低,赐给数量不等的土地,以此表明自己无意发动战争,同时让战争期间流亡山泽不著户籍的人口开始返乡。减轻田租税为“什五税一”之制,鼓励民众开垦荒地,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刘邦本人除了为了稳固天下而发动几场战争外,大部分时间都是以无为治国,民众也得以修养生息,而且刘邦还把他的政策传递给了后人,这使得汉朝的统治稳固,最终进入文景之治。

对于君主来说,国家是需要稳定,但是自己的欲望过重的话,就会被人利用,最后酿成重大危机。由于古代君主国家是以君主独裁为统治模式,这就造成了君主的一言一行对于国家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君主多欲望,百官就会讨好君主而压榨百姓,甚至是欺压百姓实际中饱私囊,所以君主能够减少欲望,监督官僚,百姓才能够有更好的生活。

统一天下的刘邦吸取了秦朝皇帝的教训,他没有过多的干预民生,作为君王他对于在下位的人民也没有过多要求,只是促进农业生产,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刘邦和民众才能很快建立起长远的共识,共同维持国家的安定,这也是为什么汉朝初年的叛乱并未摧毁汉帝国的原因所在。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称刘邦是可与凯撒并列齐名的伟大政治家,由此可见刘邦在西方人心中都是能力出众的强人。而从《道德经》的角度观察刘邦的一生也是这样,他年轻时宠辱不惊,正是平和的心态使得刘邦在天下大乱脱颖而出,而在争霸天下的战争,他的行为方式又很暗合《道德经》的智慧。统一天下后,刘邦采纳“黄老之术”治国,这都蕴含着《道德经》的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老子本人就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他作为哲学家肯定对于楚国的思想文化影响较大。而道家的另一个著名人物庄子也生活在楚国,刘邦作为楚人肯定也会受到楚国盛行的黄老之术影响,这也许是他一生受到《道德经》强烈影响的原因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